读辛词的“弱德之美”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先生讲唐宋词的录音整理稿,这本书也成为我们“益诗益书教师读书成长营”共读的第一本书。

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这本书,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读书、记录、思考、打卡,我想,这些过程性活动的结果就是——成长。

一、弱德之美

《掬水月在手》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叶嘉莹先生的成长历程。说实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是很惭愧的,在这部纪录片中第一次知道了“弱德之美”。

何为“弱德之美”?

叶嘉莹先生从词的美感特质中,提出了“弱德之美”这个新颖独到的理论。这种美感所具含的是在强大的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姿态的一种美。

叶先生说,她虽提倡‘弱德之美’,但自己并不是弱者,她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的责任。

这正是历经忧患后,先生对诗词,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先生很喜欢引用这两句话,“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她也写过“书生报国恨成何计,难忘诗骚屈杜魂”的诗句。先生说,这不仅是为了报国,这也是“为了给自己的生命寻找一个意义”。

叶先生曾给自己下定义,她说自己是“穿裙子的士”,她说自己“不是一个总找人家怜爱的女子”,她内心强大,她有持守,她有韧性,捍卫诗词尊严,她比谁都坚强!

二、辛词中的“弱德之美”

辛弃疾,一位失意的武将,一千多年前,登上京口北固亭,举目远望,他想到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想到了山河破碎的国家。这位悲情的将领,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孙权和刘裕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辛弃疾赞扬他们,其实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统治者不思复国还乡,沉迷于声色犬马,把国恨家仇抛在脑后,他们哪里能与孙权和刘裕相比!

韩侂胄独揽朝政,轻敌冒进,辛弃疾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词人以廉颇自比,词中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可是啊,空用满腔爱国豪情,却得不到施展。

这首词所呈现出的就是叶嘉莹先生在书中提到的,辛弃疾在“豪雄”中所蕴含的“沉郁”“悲凉”的感慨,是在外在环境的强势压力下,不得不将其“难言之处”变化出的一种“弱德之美”的表现。

辛弃疾临危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但是他处境孤危,在北伐前夕就被免去了官职,调离镇江。面临着强大的压力,辛弃疾仍要发声,他含蓄委婉地展示了一位报国无门者、一个英雄泣血的内心独白,表达出的爱国主义感情也成为南宋这一时代的最强音!

这是辛弃疾的持守!

《唐宋词十七讲》也会成为我的一本工具书,时常翻阅。

跟着叶嘉莹先生品读诗词,读过去,读现在,读将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