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你身體自己的智慧〡空和滿同等重要,無論對胃或心靈

在現代文化中,我們對於我們稱之爲「餓」或「渴」的各種感覺似乎非常難以忍受,總是隨手一杯飲料,整天喫零食,我們說:“其實我不是很餓,”然後開始喫一頓正餐,來確保待會兒不會餓肚子。當我們意識到這種無止盡的填飽行爲背後的強烈動能,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我願意空肚子嗎?多數人會回答:不願意。他們喜歡肚子喫飽飽的感覺,那很舒服。開始探索正念飲食之後,他們可能會發現,每當感覺肚子空空時,恐懼就來了。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整天喫喫喝喝爲的就是避免這感覺。他們受到嘴巴和胃想要有飽足感的貪慾的束縛。

不過,也有一些人說:“對,我喜歡空肚子的感覺。”對他們來說,肚子空空的感覺很舒服,肚子喫撐的感覺很不舒服。喫過東西后,他們可能會嘔吐、腹瀉或者使用灌腸劑,來清空肚子或者擺脫飽腹的感覺。他們受到對飽足嗔怒的束縛。

有些人會回答:“我也不知道”。他們並未察覺到自己的胃或身體有沒有傳達飢餓的訊息。他們習慣按時間進餐,或者跟着衆人來決定什麼時候喫、喫多少。他們被媒體分神,根本沒知覺自己在喫什麼。這些人受到癡愚的束縛。

當我們整天不停喫喝,我們的胃和其他消化器官永遠得不到休息。當我們從不讓自己真正感到飢餓,我們對食物的享受會降低。不是很諷刺嗎?我們以爲喫得多會讓我們更能享受喫這件事,但事實並非如此。唯有讓自己真正感到餓,不慌不忙、專注地進食,而且一喫飽,或是還差一點時,就停止,我們才能得到喫的最大樂趣。

佛教第一聖諦是苦諦。只要你是人,你的一生便會遭逢苦難。有些人可能會說“苦諦不適用在我身上。我又不住在戰區,也沒有遭到凌虐或捱餓。然而,佛陀所說的苦是一種往往比單純的痛苦微妙得多的經驗。那是一種不滿足的感覺,一種老覺得事情不對勁的感覺。有時是是一種生命空虛的感覺。總之是一種不舒服感,驅使我們去行動、做點什麼、找消遣、喫點什麼、喝點什麼、買點什麼,或者大肆狂歡來消除不安感。

迴避或者尋找消遣娛樂都不是解決這種不對勁感覺的一勞永逸辦法。這是一種根植於事實的感覺,必須用心處置纔行。喫喫喝喝、沉迷酒精飲品、從事冒險活動、追求新情人,這些都只是現成藥方,只能暫時舒緩這種根深蒂固的不安,一股老覺得事情不夠好或不該如此的直覺。這種不滿足感的真正根源是精神上的,因此也只能靠精神療法來解決。

你是否願意空肚子?這時我們必須從精神層面來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本來就是空的。我們體內的每一個原子都是由棲居無數飛速旋轉的能量微粒(不到百分之一)的空間(超過百分之九十九)所組成的。

除了無比真實的物理上的空,我們還有另一種空無。我們欠缺獨立的存在。沒有其他生命的存在,我也不可能存在。有時候我們受不了他人的衆多,巴不得世上所有別的一切全部消失,可是果真如此,我們也會消失不見。基本上,我們是由我們和其他生命的互動所組成的,我們每個人就像一大團肥皂泡沫中的一個肥皂泡,我們只不過是虛空以及我們和其他生命的交集、互動的組合。其他生命也一樣。

願意空下來,就是和我們存在的基本事實取得一致。靜坐幾分鐘,把注意力放在身體。
你體內有沒有哪些部位是空的?這裏空的感覺是舒服、不確定或者不舒服?你體內有沒有哪些部位感覺很滿?這裏滿的感覺是舒服、不確定還是不舒服?有沒有突來的衝動,想要改變你體內這裏空或者滿的感覺?一天數次,加上上牀前,反覆進行這項探索。清空和填滿同等重要,對身體和腦袋皆然。

同理,當我們時時刻刻思考,我們的腦子也永遠得不到休息。人生的重大洞察力來自一個冷靜、覺察的腦袋。這種清空工作是定心禱告或冥想的精髓。老天沒法在忙線中來電。

本文節選整理自《正念飲食》
珍·裘森·貝斯 著 王瑞徽 譯
有部分刪減微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