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别

文/肚子

照顾婆婆的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四个月的时间还有几天就要结束了。

“峨眉山公园”是婆婆所住小区的后花园,每个周末的下午,我和先生都会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沿着山路走一走,转一转,即亲近了自然,又是对身体的一种锻炼。

在婆婆家最后一个周末了,先生下午有事儿,我便一个人上山了,必须去跟“山”道个别。

婆婆家的小区即坐落在峨眉山麓,由小区门口出来便直接往山上去。我们习惯由山的西南沿山路向东南行进。


齐长城遗址在峨眉山脊上有一段。这是国务院公布的《齐长城遗址一峨眉山段》。



在这段山脊上,后来新建了文昌阁、魁星楼、文笔峰等建筑群。

文昌阁南大门的对联应该是对峨眉山的点睛之笔,由博山书法家路长存先生题写:峨岭晴岚星辉斗耀,阳坡绕翠毓秀钟灵。

明万历三十四年,徐希龙建文昌阁、魁星楼、文笔峰,后损毁。

文昌阁和魁星楼由博山民营企业家房立军先生在2005年投资重建。



文笔峰因形状如笔,直冲蓝天,为历代文人所重,是博山文化风脉之象徽。几经兴废,仅存遗址。2000年由博山政府重建。

每次上山,我都会沿“文笔峰”转一圈,意欲沾染些历代文人墨客的灵气,以使“文如涌泉笔走峰端”。


我还惬意于文笔峰的东端,闲看云卷云舒,日落桑榆。



四个月的时间,我与先生在这山路上由夏走到冬,目睹了大自然的兴衰存亡。



亦联想到,草木一秋,恰如人活一世,像婆婆这样,虽已暮年,却仍在顽强地与生命抗争着,实乃上天的眷顾。

面对着行将落幕的夕阳,尚未花甲的我竟偶尔也生发出些许的惆怅。



我与先生走在这山路上,像准点赴约一样,遇到过各色人等。

一位 六十多岁的女儿每天陪着老爸徜徉在路上,老爸身体尚硬朗,女儿亲暱地走在老爸的身旁,一说一笑,温情流淌;

婆婆小区对面的邻居,一个脑梗的患者,近二十年了,每天用多年抗争来的还算健康的右半身拽着总也不见起色的左半身,顽强地行走在这条路上,一条忠诚的狗儿是他的伴儿;

节假日期间,年轻的恋人便多了起来,他们或牵着手,或搭着背,或搂着腰,卿卿我我地缠绵在路上;

………


我和先生更多的时候是边走边聊,什么都聊,偶尔也默默无语,并肩各自走着,赏着风景,想着心事,迎着阳光。


下午,我独自走在这山路上,幽幽静静,起起伏伏,因为要与这山告别,心中亦幽幽怨怨的,充满了不舍。

唉,随着年岁渐长,心亦脆弱起来,不忍每一次的离别,哪怕是与这“山”、与这草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