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皮安训的眼睛看德斯普兰

《无神论者做弥撒》,是巴尔扎克的一个短篇。

医术高明的外科医生德斯普兰不信鬼神,言语中充满了对教会的轻蔑和不屑,却会定期雷打不动地去做弥撒。

文章围绕这个相悖的事件设置悬念,通过德斯普兰唯一的得意弟子皮安训这个观察者的眼睛,去为读者揭开谜底。

我请教小马,这种第三人称的文章,设置一个观察者的好处是什么?

我仅能想到大约是为了便于设置悬念,而小马说是为了“省略主角的心理刻画”,可以避免细节描写,抓他的核心特征就行。

“如果以怪异的人为主角展开,你不但要表现他的怪异,你还得表现他自己感觉自己正常的一批。难度直线飙升。”这是小马说的。

我深以为然。

老扎的语言比较严肃,阅读的时候总让我感觉在面对一个严谨端肃的老学究,不由自主地把态度工整起来。

但大约出于慕强心理,我对文中那位德斯普兰医生很感兴趣。

文章开端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这个人物在众人眼中多么怪异,他的言行多么惊世骇俗,同时他又是医术精湛,头脑敏捷、思想独立坚毅、心理强大的天才。

一般文学作品中塑造这种因为举止异于常人的角色,因为遭到社会排斥,通常会陷入把他写得很悲惨的这种模式,打悲情牌。

但这篇不是。这个人他高高地站在人群之上,用轻蔑的眼光俯视凡夫俗子。而且他完全有这个俯视的资本,完全没有被排斥的自卑和忧虑,心理之强大匪夷所思。在他眼中,大家都是被所谓的“神”愚弄的傻子。

就是这么狂傲的一个人,却总在固定的时间去做弥撒。

随着谜底的揭开,读者会发现他被添上了“魅力形象”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笔——天才之路也曾充满荆棘遍布泥淖,而一个普通的小人物曾给了他无限真挚无私的爱。对于这份情义,他用违背本性的虔诚来回报。

因为这种内心柔软的虔诚和温情,让这个人物周身散发出暖光,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他生出爱意和敬意。

我想,认识这样一个特别的“天才”,就是我阅读这篇小说最大的收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