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慢的艺术》读思录

初识张文质老师,是在2019年的第五届“教育行走”夏令营。“不管三七二十一,今年暑假,我在美丽姑苏等你!”这是第五届“教育行走”夏令营征召令的口号。哈哈,是不是诙谐中尽显轻松与愉悦?现在想来,这或许就是“教育行走”发起人张文质老师的风格,就是张老师才情最直观最简单的体现。

当时,我是一个从教十余年,渴望学习却一直没机会出门学习的人,看到有一个可以长见识的机会,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报了名,即使是自费路费和伙食费,即使是出门就迷方向的我带着可能被骗的惶惑只身前往。于是,便有了那次和张文质老师的相遇,虽然,他在台上分享,我在台下观望,而且我并未与他搭讪,合影留念,我们顶多属于擦肩而过。

但我清晰地记得,那次“行走”,无论是一线教师的热情分享,还是各界精英的专题讲座,抑或是老师们的狂欢晚会,都是高水平、高水准、高品质,且接地气,通慧气的。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光和热,仿佛一滴行走的水珠化身成一尾行走的小鱼,且遇见了大海……那一刻,只感觉一种难以置信的幸福感由心底升腾——当老师居然可以这么快乐?!这么洒脱?!我知道,那幸福中有积极进取的充实,有学有所获的知足,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带来的温暖……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那次学习归来后买的,一是对书名有一种深深的认同感,二是我想进一步了解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思想。

因为忙碌,也因为懒散,和我买回来的其它很多书一样,这本书也没逃厄运,很长时间都被我束之高阁。直到前段时间,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生活的复杂性,由此滋生的生命的困惑和疲倦,使教育的无力感和无助感一起郁结于心,我知道我陷入了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带给我的浮躁和焦虑中,这种焦灼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我,常常使我不自觉地怀想以前的慢生活所给予我的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我不知该如何从容面对眼前有些凌乱的教育生活。我想,我应该让自己沉下来,到书中,去寻觅……于是,我打开书柜,一格格排列整齐的书籍中,我抽出了这本书,我要仔细地去体察教育是怎样一种“慢”的艺术,我要细细地去品味“艺术”是怎样一种教育境界。

触摸字的灵魂,我果真感受到了一种名叫治愈的力量。

“教育是慢的艺术”,表达的是张老师对教育的理解与信赖,在我看来,流淌出来的更多的是对生命的首肯和期许。教育从来都是复杂、丰富、沉重和感人的,它使我成为谦恭而又充满矛盾的个体。我渴望教育能够以更美好的生命方式,缓慢而坚定地证明人性的优点,证明我们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遏制的渴求。

                  教育的无奈

直言不讳地说,严苛的考试制度真的把很多老师变得目光短浅、视野狭窄,价值观出现问题,只紧紧地盯着那个分数。因为如果你的学生考砸了,不称职的教师就是你,想要这饭碗就要跟着这些分数跑。所以,许多教师在艰难中努力去赢取生存,保障生存而不至于被淘汰。而一个人如果只会死盯成绩,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

                      慢下来

如果一个学生成绩落后,态度不端时,帮助他研究弄清楚原因到底在哪里?而不要简单粗暴的批评,训斥。一个好教师要更多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提高学生、帮助学生,激发他对更高一级、更美好的教育期待,我们不是要去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是要不断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我们应该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都可能比自己有更光明的前程。

              成为什么样的教师

马克斯•范梅南看来,对教师最好的描述是:成为学生心目中能够替代父母角色的人。学生对教师的情感,首先,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你是怎么注视孩子的,你眼中透出的是不是善意、慈祥、期待和肯定?你评价孩子的方式是否妥当,是否能为他们愉悦地接受。教师成功的标志,就是让学生对你产生知识的折服,道德的肯定,情感的依恋,精神的景仰。

是的,无论教育的情况多么复杂,教育始终是需要爱的。但作为父母,作为教师,我们何曾无条件地不假思索地去爱一个孩子,无条件地肯定一个孩子来到这世界上,一定有它神圣的、任何人都不能怀疑的理由,每一个孩子都有任何人无法代替的独特性、唯一性,每个人都有特异之处、闪光点和相对的长项。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他自己的最爱,这种最爱也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理解。而这些真正的尊重和理解,能够让一个人活得舒展自信,为自己而活,活得像自己。或许,我们不曾受到这样的优待,因而也不懂得如何用类似温润的方式去优待别人。

教育,本身就是矛盾的,我们希望把每个学生都教育好,然而,众所周知,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无法改变遗传,而勤能补拙也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我们绞尽脑汁,费尽神思,把自己搞得蓬头垢面,灰头土脸,依然不见成效,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我们真的强求不来。或许,更多时候,我们能做的,是让自己变得阳光一点,积极一点,主动一点,让教育尽可能多些和蔼,多些从容,多些温润,多些鼓励,对学生多一些生命关怀,尽量地去减轻教育的痛苦,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做他们生命的保护人和精神的范本,让他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

教育是慢的艺术,慢得有时候让我们看不到希望。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教育可能要做的事就是承认差异,承认不平等,更多的给予人理解和期待,教育不是只给人一条路,而是要开启尽可能多的方向,让每个人都得到光亮。教育最大的意义,应该在于,让每个受教育者对未来更有信心,所以我们要给予孩子正面的刺激,让他相信自己,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可以有更光明的前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