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什么——叶圣陶《给孩子的写作课》

以下文段摘录自叶圣陶《给孩子的写作课》中《写作什么》一篇,与大家共享:

作文自然应该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来。

试想,如果材料是一种说来很好听、写来很漂亮,但不和实际生活发生联系的花言巧语。这种花言巧语必须费很大的力气去搜寻,像猎犬去搜寻在山林中的野兽。搜寻未必就能得到,所以拿起笔写不出什么来,许多次老写不出什么来,就觉得作文真是一件讨厌的事。进一步说,抱着这样的态度作文,即使有够写出什么来,也不是值得欣慰的事。因为作文绝不是把一些很好听、很漂亮的花言巧语写在纸上就算完事的,必须根据经验,从实际生活里流出来,那才合乎所以要作文的本意。

有人可能要问:“平常老师命题或考试的命题作文,恐怕不属于我们的经验范围以内的吧。”咱们可以想想:“凡是好的语文老师或者是一套好的语文试题,所出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这样,学生同写一封信、作一篇游记一样,仍然是为着发表自己的经验而写作。

写作单写自己的经验还不够,更要进一步给经验加一番洗练的功夫,才真正做到下笔绝不随便,合乎正当的写作态度。

我们每天上课、看书、劳作、游戏,随时随地都在取得经验,而且使经验越来越深切,越来越正确。这并不是为作文才这样做,但同时给写作开了个活的泉源,从这个泉源去汲取,总可以得到澄清的水。试想,如果看书、学习都是随随便便,只图敷衍就算,这样,经验就很难达到深切和正确的境界。所以,整个生活时时在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出来,而且是澄清的。

所以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的生活,写作固然在伏在桌子上,写作材料却不能够单单从伏在桌子上取得。离开了写作的桌子,上课、看书、劳作、游戏,刻刻认真,处处努力,一方面是本来应该这么做,另一方面也就开凿了写作材料的泉源。

总结一下,写作什么呢?要写出自己的经验。经验又必须深切,必须正确,这要从整个生活里去下功夫。有了深切的正确的经验,写作就不愁没有很好的材料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