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史--第一章

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與史前的教育

一、研究教育起源的意義

科學的解釋教育的起源,對於把握教育與其他社會現象的本質區別,把握教育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育起源代表性觀點

1.生物學起源論(代表人物:法國 利托爾諾)

此觀點將教育視爲一種生物現象,將教育歸結爲按生物學規律進行的本能的傳授活動。

2.心理學起源論(代表人物:美國 孟祿)

其觀點批評“教育生物起源學”未揭示人的心理與動物的心理的本質區別,認爲在原始社會中,不論是社會還是個體,其教育都發生在“最非理性的”和“單純的無意識的模仿”。將教育起源歸之於心理現象。

3.勞動起源論(代表人物: 蘇聯 恩格斯)

古猿轉變到人,是從使用天然的工具到會製造並使用工具,這一勞動過程中逐漸轉變的。原始社會的人們爲了保持並延續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須由有經驗的長輩對年輕一代傳授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識經驗,即在勞動過程中逐級積累起來的經驗,教育是在勞動經驗的過程中產生的。

4.需要起源論(代表人物 中國 楊賢江)

需要起源論指出:人類社會生活內容是多樣性的,除了勞動經驗外,原始社會形成的一些集體習慣、行爲準則、儀式風俗等也需要教育活動傳給下一代,但這些內容不能納入,因此認爲教育起源社會生活實際的多方面的需要。

教育的發生根植於當時當地的人民實際生活的需要;它是幫助人營謀生活的一種手段…自有人生,變有教育,因爲自有人生,便有實際生活的需要。


在看教育起源觀點時,看完一種觀點就覺得言之有理。比如“生物起源論”,是所有動物都有傳授後代捕食生存技巧,於是就認同此觀點。而後,看到“心理起源論”,講到生物起源論弊端未揭示人的心理與動物心理的本質區別,亦有一定道理。到“勞動起源論”時,與我受到的九年義務教育觀點更合拍,勞動確實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當到“需要起源論”上場時,對於它指出勞動論不能解釋集體習慣、行爲準則、儀式風俗等的教育時,我又覺得“需要論”也有道理。最後覺得,教育的起源與以上多方面都有關係。


三、原始社會的教育特徵

1.和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和經濟結構相對應,教育無階級性,教育權平等,對兒童實行公養公育。

2.教育與生產勞動及生活緊密聯繫,以生產勞動知識、技能的傳授爲主,同時也傳授社會意識。

3.教育的組織和方法都還處於原始狀態,沒有文字、教科書、學校及專職教師,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樣、講述、獎懲,以及兒童自己的活動、觀察、模仿。


看到現代教育要學如此多的東西,很多厭學小夥伴可能想,要是生活在原始社會就好了。所學知識就那麼一點,多輕鬆啊!不過你可能就要面臨着,住山洞,穿動物皮毛,食物簡單單一,還要常面臨被野獸襲擊,被大自然的天氣威脅。同時要忍受沒有你現在所享受的一切現代便利,最重要一點無網。所以,雖然學的知識多了很多,但同時你享受好處的也越來越多了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