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本書,我終於懂了,爲什麼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你是誰?

你從哪裏來?

你要去哪裏?

以上的哲學三問被越來越多的讀者所熟知,我們也常常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瞬間感覺我們和哲學是如此的接近。

康德曾說過,哲學最主要的問題有三個方面:第一我們能知道什麼,第二我們能做什麼,第三我們能夠希望什麼。

藝術上也有如哲學一般的靈魂問題,當我們對一件藝術作品提出如下四個問題時

1、它是什麼?

2、它是怎樣形成的?

3、它如何觸動知覺?

4、它有什麼意義?

我們就會了解藝術,會和藝術如此近距離靠近,會走進藝術的殿堂,學着欣賞藝術。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藝術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在家中可以通過書籍、音樂,與藝術來一場靈魂的交流;在戶外、廣場上,一座雕像,一座石碑,都是藝術在向我們訴說它的輝煌與歷史;電影院裏,通過配樂與人物故事場景的轉換,高科技燈光等讓我們去感受不一樣的世界;美術館中,看一次畫展,近距離走進梵高、畢加索、高更等大畫家的世界,感受畫作帶來的視覺衝擊力……

可是,面對那些畫作,非專業的我們能看懂嗎?帶着這樣的疑問,我翻開了《感知藝術》這本書。

可以說,《感知藝術》是一本教會我們如何觀察、聆聽、欣賞藝術作品的書。全書分爲繪畫、雕塑、建築、音樂、文學、戲劇、電影、舞蹈8種主要門類,每個章節都以問題開始。以問題結束,對該藝術種類進行了科普與講解。

以雕塑爲例

1、它是什麼?

雕塑是三維藝術,它可以具有任何形象。依據維度 ,可以分爲圓雕、浮雕和線性雕塑。

2、它是如何形成的?

雕塑家運用削減法、構築法、替代法、變形手段等進行創作。

3、它如何觸動覺知?

一座雕塑近在眼前,我們可以通過觸摸,感受雕塑的表面的光滑度;通過它的色彩,激起我們的反應,一般兒童遊樂園中的雕塑多以紅色、黃色、綠色等鮮豔的顏色創作而成,也符合兒童活潑多動的性格特點。在文化名人的公園中,人物雕塑多以黑色爲主,顯得莊重、嚴肅。雕塑也有年齡,當然這和使用材料息息相關。

除了以上幾點,動感、尺寸、光線和環境也能帶領我們更好地瞭解雕塑。

以電影爲例

1、它是什麼?

電影是一種美學交流形式,有三個基本形式:敘事電影、記錄電影、抽象電影。

2、它是如何形成的?

電影由製片和剪輯創作而成,無論是場景調度、導演,還是剪輯的過程,對於電影的創作都是不可或缺的。

很多關於電影的專業名詞如:攝影機視角、鏡頭語言、幀內剪輯、溶接、布光等,在本書中都有詳細的詮釋。

3、它如何觸動覺知?

電影的獨特性在於可以讓觀衆參與其中,無論是悲劇還是喜劇,均有能夠和觀衆鏈接的點,觸動觀衆內心的柔軟。

2020年春節,賈玲的電影處女作《你好,李煥英》賺足了觀衆的鈔票和眼淚,票房高達54億元,可以說,這部電影喚起了觀衆對母愛、對親情、對童年的回憶,正是那些真實情感的流露、80年代曾經回憶中的場景,讓觀衆深深地和演員鏈接起來,也刺激了觀衆的覺知。

曾經高大上的藝術,通過一本書走進我們,讓我們可以讀懂一副畫作,看懂一段舞蹈,聽懂一段音樂,欣賞一部精彩的電影,原來,藝術離我們的生活近在咫尺。

藝術的創作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通過本書的閱讀,讓我們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發現生活之美,藝術之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