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薰陶和感染中前行

12月7日,是“大雪”節氣,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我們這室外溫度零下20多℃,但是在我們共讀羣裏,我卻感受到書友們的熱情與溫暖。

此時,我的手邊就放着《日常教學的情調》這本書。大家的書都早早的收到了,我的這本書是在上週六,也就是共讀第一期那天收到的。那天我在羣裏曬了一張圖片,當時,李曉霞院長說,能夠感受我收到書時的欣喜。確實是這樣的,滿心歡喜!當然,我也是滿懷欣喜地讀《日常教學的情調》的。

我們的“情調羣主”霞輝老師說,一羣有情調的人在一個情調的夜晚一起讀一本“情調”,做有情調的事。那現在,此時,“情調”正在進行時。

共讀第一期,無論是領讀人還是點評嘉賓,我都感受到那份熾熱的教育情懷。我們都在讀張文質老師的《日常教學的情調》,我和大家的感受是一樣的,張老師的書是寫給我們一線教師的,他知道我們的心聲。我們是一羣有情調的人,讀張老師的書,我們就在做着一件有情調的事。正如佟生老師所說,“使命在肩,情調在心”,我想說,心在哪裏,舞臺就在哪裏,精彩就在哪裏!

在書中有這樣的表述,“薰陶和感染,在生命化教育裏首先是一種通過生命本身去影響生命的方式,這種方式稱之爲生命的範本”,看到這樣的文字,我一下就想到了我們組的丁老師。

丁老師,是我很敬佩的一位老師,她博學多才,學生也很喜歡她,敬佩她。我跟着丁老師去她班級聽課,課前她爲學生讀了一篇文章。課前幾分鐘讀文章是丁老師的習慣,有時自己讀,有時候學生讀。那天她讀的是關於母親的故事,故事很感人,丁老師哭了,有的學生也哭了,我在後面也哭了。感動的故事觸動了我們,這種課堂上的落淚,對我們所有人都有教育意義。

後來,我也向丁老師學習借鑑,每堂課也會利用幾分鐘時間爲學生讀美文,增強他們的人生感悟力,引導他們去關注身邊的人,多一些對生活的思考。

我想,丁老師就是張文質老師說的“生命的範本”,現在的我正是受丁老師的薰陶和感染,我也在影響着我的學生。

一些公衆號裏有很多優秀的文章,我爲學生讀的美文多數選自《人民日報》公衆號。

《我就想看看,我還能走到哪一步》這篇文章講了邢益凡的故事。邢益凡以645分的成績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當我讀到邢益凡只有18公斤時,學生們都唏噓不已。是啊,這樣一位患有漸凍症的孩子就是想往前奔一奔,不向命運低頭,努力生活,他值得被尊重!我看到了學生眼中對邢益凡的佩服,以及對他的敬意。

“大眼睛女孩”蘇明娟曾得到過別人的資助,現在她也走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當我問學生知不知道蘇明娟的故事時,好多學生說初中的政治書上有她的事蹟,我爲他們點贊,同時也告訴他們,要心存善意,做個善良的人,做個有溫度的人,照亮別人,也是成全自己。

孟晚舟安全回國了!我把孟晚舟感謝祖國和祖國人民的文章讀給學生聽,我看出他們眼中的自豪。問他們“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我略微停頓了一下,他們齊聲回答“紅色”。那一刻,我笑了。

公衆號每天都會推送時評、優秀的文章,那一篇篇文字對於我們而言,都是思想的洗禮,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這些文字中汲取力量。

現在想想,真的不能小看這5分鐘的讀文時間,一天一篇文章,一週至少5篇,一個月至少20篇,用心聽,用心記,這也是很好的素材積累啊!

我爲學生讀文,其實也是想帶動學生自己來展示,現在,我把時間都給了學生。學生自己準備文章,那5分鐘是屬於他們的,他們在屬於自己的舞臺上盡情展示。展示的學生會影響其他學生,他們也會成爲別人的“生命範本”。

我很喜歡共讀羣裏的氛圍,正如張老師所說的,生命的影響是在一個團隊的氛圍裏產生的,在這個團隊裏,我們都會得到薰陶。

我參加了今年的教育行走,在行走過程中,我學會了“搶”,做主持人,做宣傳海報志願者,做分享嘉賓,資料整理,等等,搶來的機會我都倍加珍惜。遇到了霞輝老師,孫國香老師,普利輝老師,王鐵文老師,在現在這個共讀羣裏我們也成了書友,這裏的每個人都是我的榜樣,我相信在我的生命裏出現的人,都是來幫我的,跟着優秀的大家一路前行,我想,我也會慢慢成爲像你們一樣的人。

讀張老師的書,讀着那些靈動的文字,自己的思想也會靈動起來,把這種靈動的思想帶到課堂上,課堂自然也會靈動起來。

人生的真正的意義,不是“成功”,而是“成長”!每一次參與對於我來說,都是歷練,都是成長!

感謝張文質老師,感謝書友們,感謝一直都在努力的那個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