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話筒”冠軍專訪 | 徐慧:言爲心聲,靜水流深

      (通訊員:吳君健 楊勝男)湘潭大學金話筒決賽現場的最後一個環節,她依舊狀態飽滿,氣場十足地走向舞臺中央,心中揣着幾分鐘前才得知的展示主題,手裏持着話筒,沒有手稿。燈光耀眼,她一襲白色西裝裙,氣勢毫不遜色。她開始了關於“脫貧攻堅”的即興演說,引經據典,有條有理。高壓的情境下,表達的結構和節奏都幾乎無可挑剔,驚豔了觀衆的同時,毋庸置疑,也打動了評委。徐慧在本屆“金話筒”主持人大賽中摘得桂冠。

要做到問心無愧,纔算是實至名歸

      徐慧過往的主持風格偏嚴肅,一般都是會議性主持。大學期間,她也主持過不少創新創業大賽,加上自己是學法學的,所以她很希望能抽到法制類、新聞類的題目。但事與願違的是,複賽抽到了風格比較輕鬆活潑的“開學第一課”,她回想起來,覺得發揮得並不如意,然而複賽又抽到了影視類,她再度陷入了苦惱。

      一開始,徐慧準備做成電影解說的模式,但她想解說的電影主題比較單一,比賽現場也難以渲染出電影的特殊氛圍。她徵求了主持隊前輩的意見,決心做一個更新穎的節目形式。於是她想到了爛片的頒獎典禮,但她面對這種跳脫的風格還是覺得有風險。“我想要給一些新的東西給到觀衆,然後也想要挑戰一下自己。”她決定還是貫徹自己嚴肅正經的風格,以一個很正經的晚會形式去頒發一些不正經的獎,所以就有了“金菊花”頒獎典禮極具反差幽默的精彩現場。最終,徐慧對自己這個節目的呈現還是比較滿意的。

      “第一個環節和第一名差了整整差不多一分多的成績,所以完全靠後面兩個即興環節去咬,但在看圖說話的環節之後仍然有0.5分的差距,我覺得這個差距是非常大的。”徐慧回憶道,“所以後面的即興,當時腦子裏只有一個想法,讓大家看看我的實力就夠了。”

      對於最後的即興環節,徐慧表示上臺前她也是心如擂鼓,緊張不已。因爲題目出來得很晚,而且她預判錯了自己會抽到的題,抽到了“脫貧攻堅”的主題。“脫貧攻堅完成時我已經高考畢業了,所以我沒背到高考素材,就這麼簡單。”她打趣地說,“實不相瞞,我當場下了個高中時交作業的軟件,看了一眼自己寫的作文,背了兩個句子,會顯得有內容些。”她回想當時整個人已經到了極致,每咽一次口水,都覺得時間過了很久,中途停頓都會加劇緊張。支撐着她的非凡表現的,就是她覺得她還有內容可以輸出,其實當時她感覺她的嘴巴和大腦已經完全同步運作了。

      “其實我會擔心,在這樣一個神仙打架的舞臺,你應該表現到極致,才能讓觀衆覺得你這個冠軍拿得是實至名歸的。”在徐慧眼中,“金話筒”的冠軍並不是終點,而只是一個里程碑。“金話筒”讓她收穫了一些態度上的轉變——拿到冠軍之後,她會更用心,更慎重地對待以後的主持。她不覺得一個決賽的現場就能夠證明她的實力,還是要看之後的發展,看之後在更多主持舞臺上的呈現。

“主持可以成爲我的一個斜槓。”

      徐慧反思自己做得不夠好的一點,就是過去一年半還是在啃老本,沒有繼續積累。她坦言在大學更多的是實踐方面的經驗積累,真正對於公開表達的積累主要還是在高中階段。她高中的時候很喜歡寫作文,又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語文老師,對她培養很用心,也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她會認真地背課本上的古文,基本上要求背誦的,她到大學都還能全部背下來。她說有很多積累都是記到骨子裏了,隨時都能化用,忘不了。包括看書有感悟的時候,需要自己去寫一些東西,這樣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能思考到什麼程度,在這個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學以致用了。

      徐慧在轉去法學院之前,是一位文新院新聞專業的學生。她覺得學法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她轉去法學也是因爲她有濃厚的興趣,法學也是她的初心。但她表示非常想去蹭文新院的課,她很想去聽一聽和文學,和新聞,和社會議題有關的內容,她也很想在日後有機會的時候能夠去新聞媒體的單位見識見識,看一看真正的新聞人是怎樣的。之前主持隊請來校外的老師作培訓,那位老師讓他們思考學校沒有播音主持專業,爲什麼還要成立主持隊這個組織。徐慧認爲:“第一個是因爲我們確實有興趣,第二個是我們雖然不是專業的,我們可能不是學這個特長的,但是這個可以是我們的加分項,可以是我們的斜槓,我肯定不是最厲害的主持,但我可以變成律師當中最會主持的人。”

      徐慧對語言表達類的活動也算是情有獨鍾。除了是校主持隊的副隊長之外,徐慧還是文新院辯論隊的成員。前段時間的中華誦,她也擔任了指導的工作。她認爲辯論更講究邏輯體系和嚴密的觀點,主持比較偏重狀態的把控,而朗誦更注重聲音和情感,但本質上都是輸出。徐慧覺得自己並沒有特別偏愛哪一方面:“假設這三種活動拿同等的機會擺在我面前,如果有時間有精力,我當然希望一把抓。”

“得失心”和“大局觀”

      看到其他選手從外在形象到作品內容,包括他們在舞臺上的氣場,徐慧覺得在複賽就已經可以預見決賽會有多精彩。“如果說參賽不想拿好名次,那是不可能的。”但她會比較忐忑,因爲擔心如果自己抱着很重的功利導向,會影響到決賽的心態。她一直告訴自己,享受這個舞臺就好,哪怕拿第十也沒關係,就當是體驗這種從來沒體會過的晚會形式的比賽,而且如果能留下一些有意思的作品給觀衆,即便沒拿到好的名次,也算是被記住了。

      “其實我自己覺得我是有站在主辦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徐慧很重視“金話筒”整個舞臺呈現的效果,她覺得前面的環節是“神仙打架”,比到後面不該讓觀衆產生落差,所以她覺得自己還是得盡力表現好,讓這個舞臺好看一些。“如果以主辦方的視角看問題,你會覺得一場比賽可能比你想象中辦起來更有難度。”

      她個人目標一直比較明確,很多事情都會在做之前仔細去衡量,考慮。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和 “自己不想要什麼”。但如果目的性太強卻會帶來一些弊端。她回想大一時,自己對於做的事情都想要一個好結果,而太執着於要得到些什麼了,所以體驗過很多失望和失落的滋味。

      她曾經的老師和她說:“其實我覺得有的時候人生你不要做規劃,因爲人生有的時候它不按規劃。”包括主持隊的前輩會說她:“看得太遠,做得太淺。”她反思道,目的性強需要注意兩個點:一是要克服惰性,二是要學會接受。她會覺得她之前太經常去計算了,得失心太重,心態沒有放平。

      今年的中華誦比賽,作爲指導而不是以一個選手的身份,她會想着要呈現質量更高、觀賞性更強的節目。中華誦的結果卻並沒能達到預期,換作過往的自己,她一定會消沉很久。“中華誦儘管沒能拿獎,還是感覺特別快樂,因爲大家一起排練、比賽的氛圍很快樂,而且收穫了特別多友情。”對於“金話筒”的結果,在心態上,她告訴自己,拿獎就算是意外之喜了,不必賦予一個很高的期待值。

      看待一些比賽的心態的轉變,也是她內在價值觀念的轉變。對於“得失心”和“大局觀”的認知,必定是在不斷的實踐與反思中獲得更超越的感悟和認知的。

他們是我的力量源泉

      “我不知道爲什麼我的親友團對我都有一種盲目的自信,但是我自己是沒有的。”徐慧稱她的親友團已經開始自拍,準備下班了,而她當時還在爲她預判錯題目的即興環節感到十分焦灼。身邊的親友團似乎比徐慧自己還要相信她的能力。校主持隊的不少隊友也參加了這次比賽,雖然憾別決賽,但他們在現場的吶喊特別給力。她特別感謝她的親友團,陪在她身邊,陪她換服裝,幫她準備手卡,一直關注着她的動態,無暇顧及其他選手的表演,只是一心一意地在爲徐慧的比賽做後勤工作。

      前面的主持人出場時,下面都有人爲他們歡呼,徐慧有些擔心上臺時冷場該怎麼辦。“但是主持隊的那些隊友們很給面子,還有辯論隊的那些小姐妹很給面子,我上臺就聽到尖叫,其實這一點真的很重要。”她表示那些鼓勵是會讓她心定下來的,而且給了她很多力量。“我知道我今天上臺,有一部分人他們是滿心滿眼都看着我的,就會覺得安心,而且更有動力,他們的歡呼聲讓我覺得,真的值了。”

      徐慧表示自己的家人之前對她作爲法學生,付出很大時間精力參加“金話筒”這樣一個主持人比賽並不是很理解,家人會覺得付出回報並不對等,徐慧自己覺得是對等的,卻沒有辦法說服他們。“我覺得我拿着冠軍的獎盃足夠說服他們,其實平常我主持任何活動,再大型的活動,我爸爸不會爲我發朋友圈,但我拿到冠軍他很開心。”

我想成爲的模樣

      徐慧很明確地想學法律,她自從上初中,就堅定要學法。被調劑到新聞後,她完全沒有猶豫過,一心一意要轉到法學,因爲法學院比較難轉入,所以她的成績需要比較好。關於主持,她高中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晚會的主持,所以她覺得大學還是要延續下去。雖然她以前沒有接觸過辯論,但她對辯論很感興趣,覺得自己一定要進辯論隊。“所以其實基本上就把我要進的部門給定下來了。所以其實我都是我的目標去驅使我做出選擇,而不是我選擇完之後才決定做什麼事情。”

      徐慧以三個詞語來形容自己想成爲的人,她的第一個詞語是“從容”。因爲她覺得自己還不夠從容。第二個詞語是“內斂”。她其實不太想讓氣場太外揚,收斂一些攻擊感,和別人相處起來會更舒服,自己也會更舒服。相比一個“外剛內柔”的人,徐慧更願意做一個“外柔內剛”的人。因爲她希望自己和環境的適配度可以高一些,原則性和規則意識可以放在心裏。“我覺得人還是要神祕一點,比較有趣。”內斂在她看來其實算是一種能力。她的第三個詞語是“溫和”。她更願意以一種溫和的態度對人對事,但並不是沒有棱角了,而是更具包容性,允許別人去撼動甚至質疑很自我的部分,去從心底容納很多人和事的存在。

      我歎服於她的超然和寬闊的人生價值追求,她告訴我,她覺得人性格的最高境界是像水一樣,而且是那種很深的水,表面很平靜,而水下的世界很豐富。當水深到一定程度甚至不會起風浪了,外界也難以對你造成干擾,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積累自己。

      雪萊在詩中寫:“淺水喧鬧,深潭無波。”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話語間無不流露出一種大覺悟、大智慧。

      言爲心聲,每一句富含生命力的表達裏都注入了內心的真誠;靜水流深,想成爲表面波瀾不驚,實則內心涵養了深邃底蘊的人。徐慧有主見,有氣質,也有能力,她會時刻自我檢視,她有清晰的自我認知。舞臺上她光芒萬丈,而日常生活中,徐慧很親切,也很善於表達,她坦誠大方,精準敏銳地捕捉提問,作出了內容豐富的敘述。採訪那天她是素顏,知道我們要拍照,她會有些擔心。但其實無論是舞臺上,還是日常生活裏的徐慧,都是那樣的氣質難掩。她散播出的那種極具感染力的能量是令人心生嚮往的。

      祝願徐慧在主持的道路上繼續勇往直前,勇攀高峯,用她的風采感染更多觀衆,也祝願她能在個人修行之旅中奔赴彼岸,早日抵達那個“靜水流深”的自我。

                            (責任編輯: 鄒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