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是她的權利——《門鎖》影評

      (通訊員:谷鑫)門鎖,是隔絕我們與外界的一道界限,但在獨居女性心裏,門鎖是保證安全的底線,如果這一底線無法得到保證,那麼獨居者的內心終不會安穩。

      電影上映前看到預告片時,我就很期待這種題材的電影會拍得怎麼樣,所以電影一上映就去影院觀看,因爲害怕還特意拉了朋友。先不說電影本身的質量如何,這部電影選擇的題材和立意都是可圈可點的。

      方卉,和衆多獨自在大城市打拼的的女性相同,美麗、單身獨居,家中時常放着男性的用品,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暗示也保護自己。但也依舊逃脫不了衆多單身女性的相似經歷,無論是工作上的不順,租房時被黑心中介坑騙,地鐵上被人騷擾,還是上司的僞善,甚至是下班路上陌生人的腳步,都讓方卉每天提心吊膽。獨自居住在出租屋裏,每天晚上莫名響起的門鎖聲都會讓方卉心驚膽戰。

      電影在開頭做了一個鋪墊,方卉的家中每到晚上都會有一個男人出現,和方卉躺在一張牀上睡覺,喫方卉冰箱裏的早餐,最後悄然離開方卉的家。昏暗的燈光、緊張的氣氛,都讓整個電影節奏的窒息感拉滿,給我很強烈的衝擊感,讓觀衆真實地感受到了害怕和緊張,也吸引了觀衆的興趣,紛紛猜測這個男人到底是誰,抓住了觀衆的眼球。總的來說,電影前半部分的渲染和氣氛都很不錯,是可以引起觀衆共鳴,吸引人看下去的。

      到了電影后半部分,相對來說主題表達不是很流暢,劇情走向也很迷離,和前面鋪墊的情節形成了比較明顯的反差。許多情節邏輯也讓人覺得很奇怪,似乎是爲了強行讓劇情合理而安排的,比如方卉老闆進入家中借用廁所,方卉除了害怕以外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方卉在得知綁架閨蜜的兇手就是自己身邊的朋友時選擇冒險坐電梯逃離,而不是在人多的地方尋求幫助;在危急時刻選擇打給閨蜜激怒兇手而不是向警察求助……這些情節都是讓觀衆比較迷惑的地方,劇情安排不是很合理,難以說服觀衆。到了後半部分,對於電影主題的傳達也不是很準確,迷惑的情節讓觀衆漸漸忘了前半部分的緊張和思考。

      總的來說,電影本身題材和立意其實是很引人深思的,但由於一些情節的缺陷讓整個電影的主題傳達不那麼準確,是比較可惜的一點。

      從演員演技上來說,白百何和白客一如既往地貢獻了出色的演技,甚至新生演員範丞丞的演技也讓人驚喜。

      整個電影,最觸動我的就是飾演方卉的白百何一次次在門鎖背後的驚恐。每一次回家,每一次門鈴響起是多麼日常的事情,對她而言卻是一種折磨。因爲一個人住,所以連最普通的日常都顯得那麼可怖。職場上一次次沒有界限感的試探甚至是明目張膽地騷擾,中介的盛氣凌人,追求者的死纏爛打,或許不是全部,但每個女生都多多少少在生活中遇到過這種讓人不知所措的場景。單身的女性,是太容易處在被預判是“弱勢羣體”的位置了。

      電影中一次次出現的場景中,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方卉母親一次次發來的語音、打來的電話,幾乎每一句話都是對方卉依舊單身的不滿和讓她相親的催促。在這一刻,我再次感受到了單身女性所處的“弱勢地位”,好像在其他人眼中,解決危險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男朋友,包括職場騷擾的上司在對方卉說的話裏,也無不傳達着女性獲得成功的唯一途徑就是“有一個靠”,也是大多數人對於女性的一種刻板印象。

      電影中潛入方卉家中的兇手也在獨白中提到,他之所以選擇方卉是因爲她是一個善良溫柔的人,她拯救了一隻被人拋棄的小貓咪,但是在電影最後方卉反抗時,他卻說了一句“你看看你現在,哪有一點女人的樣子?”兩相對比,也就可以看出來在他的心中,女性應該是溫順的聽話的不反抗的,這恰恰也正是大多數人心中對女性的又一刻板印象。

      在電影中,女性的溫柔善良竟然成了兇手加害的理由,反抗竟然成了被指責的原因。誠然,這種受害者有罪論在現實生活中也並不少見,“你穿這麼少,不傷害你傷害誰?”“女孩子不要穿這種衣服”“一個女孩子把這種事情說出來不知羞嗎?差不多得了!”……溫順乖巧遇到騷擾也不應該反抗發聲,這就是對女性的要求。這公平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遇到侵犯不反抗選擇忍氣吞聲,那這種事情只會越來越多,侵犯者只會越來越囂張。

      離開電影本身,現實生活中獨居女性、單身女性受到傷害的新聞也正鋪天蓋地地衝擊着每個人的內心。2021年國慶,廈門獨居女性被房屋中介入室殺害。根據兇手供詞,其因欠債無力償還,便想到了入室搶劫,目標對象正是獨自一人居住的女孩;2019年,南京一獨居女性發現自己牀底下藏着一陌生男性。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當對方被發現後,不僅不慌張反而還對着她笑;獨居女生找貨拉拉搬家,途中卻選擇跳車……這些血淋淋的新聞都讓社會更加關注獨居單身女性的安危。據有關數據顯示,在入室犯罪的案件中,獨居女性被選擇的機率高達90%。比起身體力量較爲強壯的男性,女性在力量上不佔優勢,更容易下手控制。全世界都在說,女孩子獨自在外,就應該好好保護自己。但在我看來,這些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女性是否能保護好自己,而在於加害者,該譴責的本是那些作惡的人,但我們卻眼睜睜地看着矛頭轉向了那些被迫貼上標籤的女性。

      我們能從這些血淋淋的現實中看到,獨居除了要面臨的衆多安全隱患之外,人性之惡纔是更加難以估量的事。對女性的污名化從來不是一天兩天了。在上海獨居女孩藏屍事件中,有一網友的評論讓我當時就震驚了:“別太漂亮、早點結婚。”只要有女性受害者出現,無一例外都有此類“規訓”把她們推上風口浪尖。某網友對上海獨居女孩藏屍事件的點評對悲劇關注點的錯誤和移位,真是令人咋舌,爲何要總是要求受害者完美呢?

      最終方卉高高舉起木棍打向兇手其實也象徵着女性意識的覺醒,她們不甘困於大多數人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她們選擇了反抗,這也是後半劇情中很震撼我的一個地方。女性選擇獨居是她們的權利,她們選擇反抗是她們的自由,而不是被傷害被指責的理由。

      電影最後一幕是白百何她的閨蜜一起在車上聽那首“我要我們在一起”,她輕輕捏了捏對方的手。兩個女孩看了看彼此,就什麼都明瞭了。我喜歡電影傳遞的這一信號,也許這個世界真的有糟糕的一面,但好在,總有人會站在我們身邊。

      其實在看這部電影之前之前網絡有很多負面評論,但本着對這種題材的興趣我還是去看了,看完後也大概可以理解大家所說的“高開低走”,在我看來,也許整部電影沒有達到許多觀衆的預期,但電影前半部分的一些場景卻是很真實很讓人窒息的,這也是精彩的部分。雖然後半部分扭轉太過刻意,劇情也在符合和偏離主題的路上來回反覆,但電影本身想傳達的獨居單身女性有多難的這一目的也算達到了,並且也給每一位獨居者做了一種提醒:你永遠也不知道身邊的人心裏想的是什麼,他可能在窺探你,潛入你獨居的家中,甚至最後躺在了你的牀上,這也是能讓觀衆警惕和反思的。除此之外,電影題材本身想傳達不單單只是這一個或兩個問題,更多的是其背後的一系列值得深思的社會現象。在這部電影中,一些社會問題和價值也算傳達了出來,只不過傳達到位性還有待探討。

      最後,不論這部電影翻拍得到底怎麼樣,從電影向外延伸,獨居女性所面臨的這些危險到底該如何解決?誰應該承擔危險後果的責任?是獨居者本身還是施暴者亦或是整個社會?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深刻反思和尋求答案的。門鎖確實保護不了女性,真正保護女性,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門鎖只是最基礎的一道防禦,人心裏的準則,纔是女性被保護被尊重的前提。

      希望有一天“獨居女性”不再是被單獨討論的話題羣體,也不再是受到傷害的原因。

                            (責任編輯: 鄒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