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愛優騰?


12月15日。

@愛奇藝VIP會員 官宣:

愛奇藝黃金VIP會員訂閱價格又要漲價了。


這離愛奇藝取消超前點播纔過去72天。

離它的上一次漲價也不過纔過去16個月。


十年之後愛奇藝已成包袱?

2010年初。

愛奇藝在百度內部idea中萌生。

4月。

龔宇創立在線視頻網站愛奇藝。

2011年。

愛奇藝打出“悅享品質”的理念,“用戶體驗”的使命。

2012年。

百度先後兩次共計幾千萬美元出手併購,在原來持有愛奇藝53%股份基礎上,成爲單一最大股東

2013年。

百度收購PPS視頻業務,並與愛奇藝整合。


2014年3月。

愛奇藝《靈魂擺渡》上線一週播放破1.2億。

4月。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愛奇藝熱播,播放量破1.8億。

6月。

高曉鬆脫口秀《曉松奇談》上線愛奇藝,10天后,愛奇藝《爸爸去哪兒第二季》首日播放破5000萬,超首季首期400%。

7月。

愛奇藝佔據日用戶、月用戶和月時長繼續穩居冠軍。

8月。

PC視頻愛奇藝八連冠,每人日均觀看超50分鐘。

10月。

龔宇如此總結愛奇藝崛起原因:

“愛奇藝比別人晚了四五年的時間成長起來,現在都已經超過其他行業的競爭對手,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錢,砸錢。”

11月。

愛奇藝綜藝《奇葩說》上線。

2015年2月。

愛奇藝全球獨家直播2015央視羊年春晚。

4月。

《奔跑吧兄弟第二季》愛奇藝播放破2億。

5月。

愛奇藝《心理罪》開啓“超級網劇3.0”時代。

6月。

愛奇藝《花千骨》11億正片流量領跑全網。

7月。

愛奇藝《盜墓筆記》流量破10億。

與此同時。

愛奇藝PC月用戶達3.25億 持續領跑全網視頻市場。

2016年2月。

百度宣佈,公司董事會接到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和愛奇藝CEO龔宇的初步非約束性收購提議,計劃收愛奇藝100%的股份。

如果交易成功。

愛奇藝將從百度資產中剝離出來,間接實現私有化。

7月。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和愛奇藝CEO龔宇代表買方財團致信百度董事會,宣佈撤回年初提出的愛奇藝私有化要約。

2017年6月。

愛奇藝《中國有嘻哈》上線。

2018年1月。

愛奇藝《偶像練習生》上線。

3月。

愛奇藝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IQ,上市首日市值達到110美元,其中有76.56億美元市值歸百度所有。


2019年5月。

愛奇藝《樂對的夏天》上線。

8月。

愛奇藝會員規模突破1億。

同年。

會員規模達9680萬會員收入達34億。

與此同時。

字節跳動、阿里巴巴、騰訊都被曝出有意收購或入股愛奇藝。

11月。

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羣總裁楊向華表示,愛奇藝會員價格大概只是美國平臺價格的五分之一,甚至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比如泰國、越南等,會員定價都比中國高,所以我們的定價可能是過低了。

2020年3月。

愛奇藝CEO表示,“會員費太低,要漲價。”

5月。

愛奇藝在全新的高端會員模式“星鑽VIP會員”其實就已經漲價。


6月。

騰訊與擁有56.2%愛奇藝股權的百度進行接洽。

12月。

愛奇藝開始超前點播,VIP會員花50元,可以在每個更新日比會員再多看6集。

2021年10月。

據知情人士透露。

在美上市的中國視頻網站平臺愛奇藝已經選定銀行安排香港第二上市事宜。

12月。

愛奇藝在網劇、兒童、動畫、動態漫、紀錄片、遊戲視頻領域推出了全新分賬規則——從此前的基於會員點擊分賬轉變爲會員觀看時長分賬,同時增設激勵基金和補貼。

到這裏。

從網劇、自制劇到選秀綜藝。

不得不說:

愛奇藝這個起步比同行晚了4、5年的“新人”,在一定程度上還真左右了整個市場的風向。

不少人一直糾結於百度的存在,讓愛奇藝不再“奇異”。

但對於百度來說,愛奇藝還真就是個“燙手的山芋”。

就像龔宇說的。

愛奇藝就是用錢砸出來的。

這種“燒錢換增長的模式”一度讓百度心生怨念。

從2012年第一季度百度財報披露愛奇藝的業績開始。

愛奇藝內容成本上的投入幾乎連年翻倍,但是卻一直在虧損上拖着百度的後腿。

2015年-2020年。

愛奇藝6年間總營收僅1177億元。

淨虧損卻累計高達358億元。


愛奇藝“開源”“節流”自救?

2010年。

愛奇藝成立之初,還在學習HULU免費給用戶提供正版影視劇觀看的模式。

2011年。

愛奇藝又開始借鑑Netflix的自制劇模式。

2013年。

兼併PPS之後。

愛奇藝又開始效仿Youtube從純PGC平臺變成了兼容UGC平臺。

2016年。

愛奇藝在直播風口,又開始模仿Meerkat推出了直播平臺“奇秀直播”。

從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

愛奇藝這些年一直在摸着別人的屁股過河。

卻在不知不覺之中。

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縫合怪”。


沒錯。

龔宇確實是一個很擅長“望風”的人。

愛奇藝也確實很擅長“學習”。

但他和它卻從未搞過底層創新,不過是拿來了HULU、Netflix、Youtube和Meerkat的經驗,做出了一個水土不服的“弗蘭肯斯坦”。

這不。

2018年之前愛奇藝還很傲慢。

9月。

愛奇藝因今日頭條未經許可擅自以短視頻的方式,在其手機端應用程序上傳播熱播影視作品《延禧攻略》,要求字節跳動立即停止侵權行爲,並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3000萬元。

11月。

愛奇藝因不滿出品的節目《奇妙的食光》在正式上線前被豆瓣網友詆譭,以名譽權糾紛爲由,起訴了豆瓣網的運營主體,要求豆瓣方刪除侵權文章、公開賠禮道歉、提供三名用戶的真實身份信息、賠償經濟損失50萬。

2020年後只能把“裁員”當做是節流,把“漲價”當做是開源。

6月。

北京互聯網法院宣判“愛奇藝《慶餘年》超前點播案”。

判決稱“超前點播”違法,構成違約,被告愛奇藝向原告連續15日提供原告原享有的vip會員權益,被告賠償原告公證費損失1500元,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2021年8月。

愛奇藝CEO龔宇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舉辦的座談會上宣佈,將取消未來幾年的偶像選秀節目和任何場外投票環節。

10月。

愛奇藝宣佈正式取消劇集超前點播,同時取消會員可見的內容宣傳貼片。

12月1日。

愛奇藝開始進行史上最大規模全線裁員,覆蓋愛奇藝所有部門,從影業、IP、市場,到投放、渠道、遊戲、電商等部門,裁員比例都在30%以上,最多能到50%。


12月16日。

愛奇藝會員費又又又漲價了。


只是評論區。

似乎又被“控評”了。


如今來看。

2018年3月。

百度大廈爲上市的愛奇藝亮燈。

那或許是百度對愛奇藝最後的“餘熱”。

當然。

現在的愛奇藝只不過是率先迎來了中國影視行業的低谷而已。


收視率造假由來已久?

2021年12月初。

黃軒、王一博、宋茜主演的《風起洛陽》和趙麗穎、肖央、董子健主演的《誰是兇手》的“超前點評”剛剛晃動了豆瓣評分的權威。


巧的是這兩部劇都是愛奇藝的。

水軍的“互撕”肯定讓愛奇藝憋了一肚子的苦水。

如果說這時的愛奇藝還是個受害者?

那麼視頻平臺“收視率造假”就一定會讓愛奇藝這些視頻平臺至少脫下幾層皮。

最早。

2016年。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文“全國省級電視臺簽署《恪守媒體社會責任,反對唯收視率自律公約》”,強調“自本公約發佈之日起,在電視劇購銷合同中不簽訂以收視率和以收視率排名定價、議價的條款。”

但是。

當年就出現了《美人私房菜》被爆因爲未購買收視率而慘遭撤檔一事。

數十名製作方代表甚至都表示購買過收視率。

2017年。

《人民的名義》開播前,金盾影視中心主任、《人民的名義》總監製和總髮行人,李學政和團隊成員也曾糾結是否要買收視率,但最終放棄了,將3000萬元用於宣傳推廣。

2018年9月。

導演郭靖宇在微博公開稱自己執導的影視劇《娘道》因不願意花錢買收視率被電視臺長期擱置,而這筆費用高達7200萬元。

該劇恰恰就在騰訊視頻、愛奇藝、搜狐視頻同步播出。


2021年11月。

李誠儒在自己的視頻專欄《戲儒人生》中曝光娛樂圈亂象,他表示並不是電視劇拍得好、作品質量高就一定能夠播出。

如果讓電視臺購買一部劇,就要額外花一部分錢買收視率。

他還舉例說:“也就是說你六千萬的片子可能要花八千萬去買(收視率)。”

並表示這筆錢不給,電視劇就很難播出。

直到近日。

李學政透露,自己參與投資的一部電視劇今年4月在衛視播出,這部劇一共賣了1個多億,卻花了9000萬元買收視率。

才徹底引爆網絡。


而這。

或許就是國產劇一直“窩裏橫”的緣故。


當然。

如果你們真以爲收入1個億,9000萬買收視率,最後就爲了掙那1000萬,就有點想簡單了。

流量明星時代。

爆款劇雖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因爲爆款劇而火的流量明星,肖戰和王一博幾乎因爲一步《陳情令》紅到發紫,更別說之前蹦躂的正歡的鄭爽之流。

你以爲他們的天價片酬都是給他們的嗎?

這不。

小姐姐已經開始掀桌子了。


就像上面說的。

收視率造假由來已久。

廣告主、電視臺和製作方甚至已經開始在這種亂象中“渾水摸魚”。

知名編劇汪海林甚至認爲:

解決這類亂象的關鍵在於——將數據資產國有化。

國家上場是底線。

只能說這些廣告主、電視臺和製作方太會玩了。


最後。

我們再聊幾句。

從豆瓣評分失準到收視率造假。

雖然在這樣的境況下國產影視依舊會不時出現爆款。

但是如若還不痛定思痛。

中國影視只會像華語樂壇一樣。

遲早玩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