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騰訊和抖音肢解的華語樂壇?


12月11日。

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年度十大熱歌”出爐。


這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旋律。

但是卻不怎麼認識的歌手。

難怪會被調侃爲抖音熱歌。


華語樂壇倒退十年?

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

是真正作用中國音樂圈半壁江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四大音樂平臺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聯合打造的年度音樂盛會。

聲勢如此浩大。

最後的結果。

年度十大金曲:

蔡徐坤《感受她》

摩登兄弟 劉宇寧《天問》

莫文蔚《這世界那麼多人》

R3hab 蔡依林《Stars Align》

時代少年團《要你管》

吳青峯《如果聲音不記得》

徐佳瑩《不捨》

薛之謙 郭聰明《耗盡》

趙英俊《送你一朵小紅花》

周深《和光同塵》

如果說“年度十大金曲”新舊交替之間。

還能看到一些“舊人”正在努力適應新時代。

年度十大熱門歌曲:

阿YueYue《雲與海》

大籽《白月光與硃砂痣》

花僮《浪子閒話》

回小仙《醒不來的夢》

七叔(葉澤浩)《踏山河》

深海魚子醬《千千萬萬》

王靖雯《淪陷》

王琪《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王忻辰 蘇星婕《清空》

小樂哥《執迷不悟》

那麼“年度十大熱歌”如此濃郁的“抖音之味”。

不瞭解的人。

沒準還會以爲。

這是騰訊免費爲抖音錄的一場“真人秀”。

與此同時。

月初。

Apple Music推出的“2021年內地熱門歌曲Top100”,畫風卻是這樣的,前十就有9首是周杰倫的,100首中至少有50多首都是周杰倫的。

這纔是名副其實的華語樂壇半壁江山啊。


也難怪次日。

歌壇老將楊坤更是發出感慨,華語樂壇至少倒退了10年。


楊坤微博下的畫風是這樣的。

看來。

有不少人感同身受。


但是今日頭條下的畫風卻是這樣的。


流量歌手城會玩?

當下。

要說內地文化方面有什麼地方比不上臺灣的?

還真有。

影視方面差距其實也沒那麼大。

但是華語樂壇還真“不行”。

從早年的“臺灣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與之並駕齊驅的李宗盛,到現在“臺灣流行音樂歌手”華語樂壇的扛鼎之人周杰倫。

陸陸續續。

臺灣又出現了陶喆,王力宏,林俊杰,五月天,孫燕姿,梁靜茹,飛兒樂團,信樂團,阿杜,光良,SHE,蕭亞軒,戴佩妮,張懸,蔡健雅等音樂人,歌手。


內地這邊。

雖然也有崔健、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張學友、陳奕迅、朴樹、許巍、胡彥斌、劉歡、孫楠、鄧紫棋、許嵩這樣的高手。

但是怎麼看都有種“青黃不接”的味道。

自詡爲華語樂壇半壁江山的汪峯更是被羣嘲。


如今。

在唯流量論的侵蝕下。

00後正在聽的歌。


哪怕流量歌手的數據漂亮的有些不真實。

周杰倫依舊在發揮着他的“餘熱”。

但這羣00後卻不買賬。

2019年。

周杰倫因爲數據不好被“質疑”。


2021年。

孫燕姿莫名其妙就變成了冷門歌手。


與此同時。

周筆暢、華晨宇、毛不易、林俊杰、範丞丞、丁真,這些人都在忙着“期貨式發歌”。


到這裏。

華語樂壇就已經被資本和流量玩壞了。

更離譜的是:

抖音神曲時代。

層出不窮的“音樂鬼裁”也就罷了。

1982《the fairy ring part3》

1993張學友《留住這時光》

2010王力宏《你不知道的事》

2010Propesiya《bakatparin》

2010林俊杰《她說》

2012小山《分手就分手》

2012王澤瑞《蔓延旅行》

2014馬旭東《入戲太深》

2016程響《江南夜色》

2019蘇譚譚《渡我不渡她》


一首歌。

居然有了11個版本。


華語音樂要完了?

2015年。

胡彥斌創辦的“牛班”App上線。

2018年。

汪峯齊下的“碎樂”4.0版更名“菠蘿BOLO”。

2021年。

王力宏創辦的“月學”App上線。

7月。

方文山在月學上開設了自己的作詞課程。


雖然這些靠音樂出圈的“大神小神”不吝指教,確實很有誘惑力。

但是換一個角度。

除了周杰倫還依舊堅挺。

我們不得不承認華語樂壇真的不賺錢了。

雖然不少人依舊堅信:

不是華語樂壇要完?

而是流量與資本的衝擊,音樂的發行方式與偶像明星的製造模式都“進化”了,從偶像到網紅,歌手的“平民化”已經開始,粉絲與明星的互相成就正在發生。

但我們也要看到現在的流量歌手在唱的都是什麼?

蔡徐坤的13首作品裏,me閃現45次、love秒現52次、you驚現117次。

張藝興的作品中,baby也出現了143次,girl出現了81次。

宋茜的作品中,you出現99次,中文互譯詞“你”57次。

網絡神曲更是被人摸透了。


當一首首歌曲在流量明星和粉絲烘托之下封神。

當一首首歌曲就像忒休斯之船成爲下一個爆款。

熱門歌曲的邏輯早已被重塑。

10年之前。

樂評人王小峯或許已經看透了。

這是一個沒有音樂的時代。


在此。

在華語樂壇是否還有未來這個問題上,我斗膽放言:

華語樂壇真的快要完了。

就像唐詩宋詞一樣。

沒有人推陳出新的話。

文化還會以新的載體出現。

但是華語音樂真的就有可能成爲一種“小衆文化”。


最後。

我們再聊幾句。

現在的年輕人被流量裹挾,被抖音神曲環繞,被廉價的奶頭樂吸引。

當未來的某一天。

我們開始懷念曾經的華語樂壇的時候。

很遺憾。

你我都是親歷者。

你我都無能爲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