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94】为什么是“隔阂”而不是“互补”?

人是情感的存在,总是希望被人理解,并理解别人。在这个“理解”问题上,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指出:“语文水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怎么是‘语文水平’?不是‘修养吗’?”

“语文,有这么大的作用?我怎么没有觉得呢?”

如此引发的问题,是正常态而非异常。因为,“习以为常”的总是不引起人的注意或警觉的。

修养上的差异或差距,确实造成人际间的不相理解,以至错觉、误判。但我们一定要问:个人的修养是怎么来的?可以肯定的是,都是通过语言文字获得的。比如,学数学、读经济学,没有语言文字何以修得来?看历史、读哲学,没有语言文字何以养成智慧?简言之,数学与经济学教材,历史与哲学读本,首先都是“语文课本”,非“识文断字”不能知之,但又不是一般的“语文课本”,而是“大语文”,正所谓“文以载道”“大语文”!这才是当今的,或是欧美所言的“大语文”之学习或教养,而非某些语文老师“拓展丰富过去语文课本”的“大语文”。这是在“大语文”概念上必须清楚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大语文”概念上,人际间经常是相互“隔阂”而非“互补”。也正是在这个“大语文”上,才有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而加深了“隔阂”,表面都是“理解或不理解”的问题。倘若深层地追穷“不理解”而“隔阂”,必然是“大语文水平”问题。所以,“语文课本”可以“离校而不用之”,“大语文”则是终身必修的功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