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書匠》讀書心得

在讀《不做教書匠》這本教育專著時,我的心裏一直湧動着一種情緒——相見恨晚。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把教師這份職業當做掙錢養家的工具,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雖盡最大努力,從不樂在其中。所以,這些年過得忙忙碌碌,卻沒有成就感。我一直在教師職業的邊緣徘徊,該何去何從。人近中年,沒有了再次擇業的勇氣,那麼每天漂浮着,我的一生豈不是虛度光陰。“既然不能離開,爲什麼不挖掘一下當下的樂趣呢?”這句話,如醍醐灌頂,把我徹底澆醒了。

我要重整旗鼓,重做老師,做那種“把自己的事當教育的事來做的”老師。我在書中繼續尋找着答案。

老師,不僅僅是擁有高學歷和豐富的經驗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愛每一位學生的心。早就聽聞“沒有愛,便沒有教育”,這我是知道的,可是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卻依然迷茫。

一直以來,我認爲“嚴”纔是真正的愛,因爲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爲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嚴懲”。當然,這“嚴懲”指的是批評教育。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學生們出奇的“乖”,學習成績也比較好,學校也拍手稱讚。可是在我們爲自己的“高明”而“喝彩”時,誰曾想過,當你嚴厲到讓學生望而卻步時,你傳授的知識是冰冷的,沒有溫度的。你的學生,學習得非常枯燥,他們很想逃離。我們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學生教成“小大人”,這是教育的悲哀。因爲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

所以“童心纔是師愛的源泉”,作爲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學生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學生的愛心。以童心教學,便有了真愛。有顆童心,就會尊重他們,瞭解他們,不違逆他們的天性。正如“順木其天,致木其性”,任何拔苗助長,斷鶴續鳧的事情都是徒勞無功的,甚至後患無窮。因爲我們面對的不是機器零件,需要整齊劃一,他們是一個一個鮮活的的靈魂,千姿百態纔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我們都知道,不是所有的樹都能參天,不是每一朵花都芳香豔麗,所以也不要要求每一個人都功成名就。他們即使不美麗,也可以選擇可愛;他們即使不聰明,也可以選擇堅毅;他們也許不富有,也可以選擇充實;他們即使歷經苦難,仍可以選擇樂觀。我們的愛可以讓他們充滿希望和動力面對所有的人生困難,當然也包括當下在學習上遇到的難題。

“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更好的老師”,“不做枯燥的教書匠,要做靈魂的工程師。”

閱讀此書,我在讚歎、折服的同時,受到了激勵、鼓舞,找到了前進的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