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120萬字,我發生了什麼變化?

睜眼剛剛六點,手機提示關注的幾個小紅書博主在直播,眼看這一年即將收尾,仍有人拼盡全力的在努力。

年初,我定下來了50萬字日更目標,儘管日更因爲一些原因沒有實現,但是文字輸出已經超額完成了目標。

截止到目前寫了128萬字,我想聊一聊這幾年帶給我的一些成長和變化。

首先是文筆水平提升,在寫資料時,不會像幾年前那樣的痛苦,可能這麼久的輸出,寫東西時腦子裏逐漸有了框架,條理。

我記得2014年,總部的領導要來河南視察,作爲分部管理部的每個成員都做了一份PPT彙報,雖然他的計劃臨時有變,並沒有過來,但是我們內部做了工作的彙報。

那一次,印象特別深刻,我覺得自己的彙報,還有製作的PPT內容,是最差的一個。

有時候,你明明知道自己是最差的,但是你又不知道如何去改變。

決定寫作的那一天,從來沒有想過會幫助到我的工作,這是堅持帶給我的彩蛋,給予我的驚喜。

相比曾經,我的文筆基礎提高了太多。我們常說水滴石穿,就是在講日積月累的過程,不要小瞧每一天一點點,就是這樣無數個一點點,彙集成了一片江河。

其次,產生的變化是心態。

因爲需要文字的輸出,我不得不要看各種各類的書籍,有輸入才能更好的輸出,時而久之,閱讀打開了我的世界。

曾經的我,就像住在一個閉塞,黑暗,壓抑的屋子裏,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夠躲避傷害,孤獨。

在裏面掙扎過很久,每一次想出來,卻總會被外部的一些刺激,重新封閉在裏面。

知識像是一扇金色的大門,它慢慢的向我打開,我的眼睛被照亮,我看到了無限的希望。

我開始試着療愈自己,借鑑許多偉人的經歷,方法,我的思維逐漸在轉變,從原來的消極到現在的積極,從原來犯一點點錯就內疚好幾天,到現在開始接受錯誤,然後爭取做的更好。

有時候,仍然會質疑自己,但是我開始接納自己,開始全盤接受自己,在任何過程所出現的那種情緒都是正確的,而不是應該牴觸的。

最後,就是認知層面的提升。

貝總曾經分享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個導演拍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在非洲一個小國上映時,導演去問觀衆的感受,然後這些非洲觀衆說自己看到了一隻雞,所有人都興致勃勃地談論這隻雞。

導演從來不記得自己拍進去了一隻雞,當導演一幀一幀回放電影時,才發現在在一個非常小的角落裏發現了一隻雞。

導演這才明白,這些非洲人對電影裏的都市根本就不瞭解,他們只能看見自己熟悉的那隻雞。

所以說,我們看書看電影能夠看到什麼,都是受自己的認知影響的。

而一個人想要做出改變,就必定要打破原來的認知,而人與人的區別就在於認知的過程。

這兩年,很明顯能夠感受到自己的成長,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樣。

我寫了幾部小說,但是小說的格調都在比較沉悶,壓抑,矛盾,鬥爭,似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如此。

甚至在我準備第四部小說時,依然存在這種感覺。

可寫着寫着我發現,不是所有的同事關係都會相互猜疑,妒忌,不是所有的上級與下級都是打壓,排擠,也不是所有的女主應該被動,等待,而我寫這些東西時,也是因爲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是這樣的。

有些關係是可以很純粹,很有愛,甚至帶有美好。

寫了7萬字,我可能要改變當初定下的大綱,我想小說裏的世界,也隨着我對世界的認識逐漸變化。

120多萬字,讓我收穫這些很知足,我在期待着三年之後,更新四百萬字的我,會不會更不一樣,我相信一定會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