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俗》:用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人。

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拉姆創立了六度分離理論,簡單地說就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離理論,每個個體的社交圈都不斷放大,最後成爲一個大型網絡。


南懷瑾先生曾經說過:“人情世故不是簡單的圓滑處世,不是假意的虛僞逢迎,不是單純地屈服於現實,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義,安詳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而這也正是青年作家李小艾的用意。作者用一個戲劇化透着幽默而又極其入世的《免俗》故事,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人情和溫暖的故事。


1


劉震雲曾經說過:“災難不一定要用苦痛來寫。災難,有時候也能用幽默來說。”


災難也許是自然的,也許是人爲的,也許是不得不面對的雞飛狗跳的日子裏那些不能免俗的人情世故下產生的“炸彈”。


雞零狗碎的日子對於誰都是一場硬仗。人情,是個躲不開也躲不掉,很多時候甚至是因爲能套上交情而備感驕傲的事兒。


所以十一黃金週與其說是假期,不如說是躲不開的人情“紅色炸彈”周。我們的主人公陸琛和妻子葉賽君就在這忙忙碌碌地隨禮中拉開了這本書的序幕。


奔波於婚宴,滿月酒之間的兩口子因爲公公(陸爸)也要參加老朋友兒子的婚宴而倍感無奈。分身乏術的小兩口不得不請出了熱愛朗誦的丈母孃(葉母)去照顧身患疾病的婆婆(陸母)。


丈母孃對婆婆的照顧不可謂不盡心,又是朗誦,又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給身患疾病的婆婆打扮的光鮮亮麗。只是在推着婆婆進了公園後,沒人能想到,出事了。


當生活的瑣碎撲面而來,壓倒最後一根稻草的,也許只是一個芝麻大點的小事。


爭強好勝了一輩子的婆婆終究無法忍受被人照顧,覺得自己是個包袱的想法而跳了河。


幸好被路過的一位蘇醫生救起。而不幸的是蘇醫生因爲救人而撒手人寰,留下了孤女蘇扣扣痛不欲生。



失去了父親的蘇扣扣和陸家就比上演了一出剪不斷,理還亂的親情,人情,友情,愛情的人間悲喜劇。


2


陸爸對蘇扣扣充滿了愧疚,要求兒子和兒媳無論如何都要把蘇扣扣當成一家人一樣的照顧。而陸琛和葉賽君也把蘇扣扣當成了親妹妹一般地對待。


當蘇扣扣無視陸家一家人對自己的關心的時候,另外一邊又爆發了紛亂。約好由蘇醫生做手術的時父,由於這一意外地變故被安排了別的醫生來做手術,而更遺憾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時家陷入混亂,而在美國已經工作了許久的時廣徽帶着小外甥被時母召回了國。


去陸家大鬧了一場的時母,咬定因爲陸母無緣無故地鬧跳河,而讓蘇醫生搭上了一條命,進而讓時父撒手人寰,沒能下了手術檯。


陸父大悲,陸母更覺得是自己拖累了一家人,而陸琛和葉賽君面對着老同學時廣徽有着一份說不出的尷尬。


時廣徽面對着自己暗戀多年的葉賽君已經嫁作人婦,心裏不是滋味。面對着陸琛這個昔日的鐵哥們,除了祝福他們夫妻,只能把暗戀的苦獨自隱藏。


再次面對葉賽君的時廣徽也終於明白,與其說是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不如說在一次次地失去之後才終於明白,這個世界向我們展示的東西很多,但真正屬於我們的是那樣少。很多時候,久別重逢,也意味着擦肩而過。成長就是這樣一個不斷失去又不斷尋找的過程。



時廣徽因爲時母的堅決,終於留在了國內開始了新的創業,也就面臨着要把外甥重新送進國內學校的“艱鉅任務”。國外生活多年讓時廣徽遠離了人情這兩個字,以爲可以輕鬆把外甥送進學校的他,被打了當頭一棒。當陸琛通過人情關係把他的外甥送進重點小學後,時廣徽非常不理解:爲什麼正當的途徑不能把孩子送進學校一定要憑藉着人情,關係纔可以。


而陸琛讓他明白:人活於世,免不了人情,人情複雜了,就難免世故一些,誰不想簡單輕鬆一些呢?可有些事你還就離不了人情關係,它讓你又愛又恨,所以人與人之間就是互相麻煩着過日子,那種關起門來朝天過,活成一座孤島也是挺悲哀的……”


3


有一種密友,來自童年或讀書時代的同學、鄰居,因爲知彼知己,知根知底。他們是你的知音,有時,甚至比你更瞭解你自己。這樣的密友,是你一生的影子,你走得再遠,她還跟在你的身後。我們對友誼的渴望與需要常常也如愛情一樣,是可遇不可求的。


時廣徽對葉賽君就是這樣一種複雜的情感,他關心着葉賽君,安慰着她的情緒,鼓勵她在一地雞毛的日子裏重拾已經忘卻的理想。儘量把那份暗戀的情愫化成關心,期待着老朋友能再次恢復曾經的風采。


而蘇扣扣在享受着陸琛一家照顧的同時,對這個照顧她的大哥哥漸漸地暗許芳心……


時廣徽,葉賽君,陸琛,蘇扣扣又牽扯出無數人,無數事。而這些人和事又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編織進一張網中。他們深陷其中,無法分離,又糾纏不休。但是“如果沒網,這生活恐怕只會更疲更絕望!”


書中沒有任何令人不適的劇情,也沒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但是人情套着人情的關係,卻讓讀者時刻感受着那份牽連。


它一層層揭開生活的陳痂,在瑣碎的日子裏淋漓盡致地刻畫出每一個普通人的心理活動,也展現出人們最原始的生存圖景:在困頓的生活裏疲憊不已,誰不是一邊失意還一邊堅持。


4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有車有房有貸款,是可以往死了罵的,往痛了捶的。他們像一塊軟塌塌的抹布,存得住苦水,插得住毒針,完全被生活扼住了喉嚨,自然深知成年人的責任比臉面更重要。


陸琛和葉慧君被生活錘鍊的苦悶,又無奈。陸琛拒絕了蘇扣扣的情感,因愛生恨的蘇扣扣攪黃了陸琛的工作。葉慧君因同事誣陷而被迫辭職。


我們往往對別人抱着不切實際的期望,同樣的,別人也會對我們期望太多、太高。當我們發現期望和實際差距太大的時候,往往會做出無法理解的行爲。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大人物,還是普通百姓,誰不會受到別人的非難呢?如果我們在面對別人的非難時,都針鋒相對,有仇必報,那這個世界上還會有快樂嗎?世界因爲容忍而和平,萬物因爲大度而快樂。待人包容,不僅使指責你的人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而且還向世人彰顯了你的大度。


大度,不是軟弱無能,而是一種智慧,一種雅量,是啓迪感化對方、引導對方改變的過程。所以陸琛理解蘇扣扣的不理智,葉慧君也對同事的行爲沒有過多的責難。


5


生活是很奇妙的,每一天似乎都是昨日的重複,實際上絕對不是一樣的,轉個彎會遇見什麼,從來不會提前知道。幸福裏會撞見痛苦和悲傷,絕望裏也會看見希望和信心。不會永遠快樂,也不會永遠難過。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那麼精明地算計自己的生活,生活本身就會給我們豐厚的回報。


《免俗》的結局就是這樣一個皆大歡喜的故事。陸琛和葉慧君的官復原職。時廣徽和蘇扣扣成了一對兒歡喜冤家。日子在樂呵呵中得以繼續。



而《免俗》也在一個個片段中告訴我們,一個只關心自己的人,他的一生必然會是失敗的。因爲,我們這個社會是一個需要與他人不斷接觸、不斷髮生關係的世界。如果你只是關注自己,以自己爲中心,那麼你肯定是一個永遠也不會懂得生活的人。你不可能參透生活的真諦,也永遠不會贏得別人的友誼,贏得別人的喜愛。




6


《免俗》用詼諧的語言,接地氣的故事,以小見大地描寫生活的瑣碎和人情的冷暖。



書中的人情時而讓你搖頭嘆息,時而讓你溫暖感動,時而讓你憤怒,時而讓你大笑。我們以爲自己是被迫套進一圈又一圈的人情債裏,卻又因爲主動地鑽進另外的人情世故中而洋洋自得。


《免俗》是一部關係學範本的書,只要人活在世上,就不是隻爲自己而活,生活的一地雞毛遠比想象的更多。

人人都在瑣碎平凡的生活裏摸滾打爬,一點點褪去青澀,長成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生活最難的不是看透生活的本質,而是在經歷生活的辛酸波折之後,還能用十二分的熱情去對待生活;是在看透人情冷暖後,還保留內心的一隅溫軟,去成爲一個更好的人,追求更好的生活。


隨着年齡的成長,我們會有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需要處理和麪對,那些瑣碎的日常人情往來,難以免俗,那些瑣碎的、焦慮的、煩擾的、無奈的、落俗的“中國式人情”也是溫暖的、治癒的、閃亮的、熱烈的、不能免俗的人間煙火氣 。

不妨就讓我們用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人。

人生在世,其實何須免俗,環環相扣彼此溫暖; 就算陷入谷底的你也有着一羣人的陪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