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男孩干擾盪鞦韆被掌摑:打人的爸爸,錯在哪裏了?

剛看到一則視頻,在黑龍江大慶某小區廣場上,一名爸爸帶着兒子正在盪鞦韆。

這個時候過來兩名男孩,伸手想要觸碰盪鞦韆的男孩,隨着鞦韆的來回晃動,兩名男孩又擡起腿來,幾次碰到盪鞦韆的男孩。

兩個男孩的動作徹底激怒了一旁的爸爸,衝上去打了其中一個男孩一拳,致使男孩撞到了鞦韆的鋼管上,隨後又打了另一個男孩一拳,把男孩打倒在綠化帶中。

兩個男孩的耳朵、眼睛等部位都受到了傷害,他們的媽媽已經報警,目前正在等待公安機關的調查處理。

新聞一出來,評論區全都是支持打人的這位爸爸,說就是因爲熊孩子先惹事,父母不管教,自然會有別人來替父母管教。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打人的這位爸爸是成年人,被打的兩個男孩只是孩子,孩子即使犯再大的錯,成年人也不能這樣下狠手吧?

我很贊同這兩條中肯的評論,成年人在面對挑釁、犯錯的孩子的時候,其實解決的方法有很多,打人是最不可取的一種。

尤其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位爸爸在打兩個男孩的時候,自己的兒子就在一邊看着,這會給兒子帶來什麼樣的“示範”?

聽過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的言行舉止裏,藏着孩子的未來,想要讓孩子擁有明媚的未來,父母一定要做合乎規範的好父母。

【1】

父母暴力,孩子可能更暴力。

上述新聞的視頻中,打人而且打的是孩子,是這位爸爸最大的錯誤,其實他只要出聲制止兩個男孩就行,畢竟兩個男孩對他肯定是有畏懼的。

然而從他出手的利落動作來看,這位爸爸以爲只有暴力,才能讓兩個男孩不再靠近自己兒子,殊不知現在面臨的將是公安機關的調查處理。

比這更可怕的是,會讓孩子以爲,沒有什麼問題是暴力解決不了的,甚至有一天,孩子的拳頭會揮向父母的身上。

曾有人拍下一則父子互毆的視頻,兒子原本在玩手機遊戲,因爲玩的時間太長,爸爸就把兒子的手機收走。

兒子生氣地伸手跟爸爸撕扯,想要把手機拿回來,爸爸忍無可忍後,一把將兒子推開,然後拳打腳踢地狠揍了兒子一頓。

這種親父子倆如仇人般的打鬥場面,很難讓人不懷疑,兒子敢上手打爸爸,就是因爲爸爸之前曾經這樣打過他。

人類文明發展到如今,我們都應該明白,暴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尤其是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應該嚴禁暴力存在。

社會心理學家將“攻擊行爲”定義爲“旨在引起身體痛苦或者心理痛苦的有意行爲”,可以分爲身體上的“暴力”和言語、情緒、表情上的“冷暴力”。

有研究發現,父母的暴力行爲,可能是孩子極具攻擊性的主要誘因之一,孩子最初的暴力和攻擊行爲,主要來自於父母。

我相信沒有哪一位父母希望養出暴力的孩子,那麼父母首先要做到不暴力,無論是對自己的孩子,還是面對別人的孩子都要如此。

【2】

父母暴力,帶給孩子的傷害更大。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家庭暴力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其中一個女孩的回答看得我特別難受,她的第一句話就是“被我爸從5歲一直打到我17歲出國唸書。”

爸爸只要看她不順眼了,“就用皮帶爆打,吊起來打,託着頭髮打,踩在腳下打,門窗全開了打,這樣我不好意思哭喊的打。”

每一個字讀起來都是血和淚,長期生活在爸爸的暴力毆打之下,她從小就想自殺,第一次自殺是6歲的時候,一直想着死了就解脫了。

從小長到大,她一直做噩夢,夢到被人追殺,還有多疑、不自信、猶豫、、焦慮、失眠、厭食等後遺症,一直伴隨着她磕磕絆絆地長大。

雖然長大後出了國,遠離了爸爸,但是成長的痛苦並沒有徹底治癒,讓她始終囿於童年的陰影中,一邊掙扎一邊負重前行。

即使現在30多歲了,有了疼愛她的老公,有了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她依然沒有完全走出痛苦,需要用一輩子來療愈千瘡百孔的內心。

老祖宗早就告誡我們:暴是惡之始,和乃諧之本。

父母一拳一拳打、一腳一腳踢在孩子的身上,痛在孩子的心裏,不僅會瓦解孩子對父母的愛和依賴,更會讓孩子過早地放棄了自己。

孩子會認爲都是自己的錯,從而不斷地否定自己,情緒和心理的崩潰,讓他們再也無法正常地長大,更有可能走上不歸之路。

【3】

請做不暴力的父母。

前一段時間,“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的前妻,發微博控訴李陽毆打親生女兒,並且威脅女兒不能告訴媽媽。

而在這之前,前妻就是因爲被李陽家暴才選擇離婚,所以新聞一出來,全網都沸騰了。

隨後李陽微博迴應,承認因爲二女兒曠課和夜不歸宿,父女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但是他真的沒有動手打女兒。

我想李陽的話應該是可信的,再怎麼樣女兒也是親生的,更何況暴力從來不應該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父母只有做到不暴力,才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定和諧的成長環境。

首先是不要打孩子, 這是父母的底線。

綜藝《敞開心扉的少年》的一期節目中,男孩王禹然的媽媽承認說:“我經常打他。”

王禹然說:“我媽跟只母老虎似的,6歲他倆才管我,我犯錯了拿手往上打,然後到8歲拿衣架,9歲鞋,10歲鞋拔子,11歲皮帶,12歲拿棍子,13歲拿狼牙棒。”

在媽媽棍棒下長大的王禹然,不僅沒有按照父母的意願越來越乖,反而是越發叛逆,爲了玩手機寧願被父母打,現在父母已經拿他沒有辦法了。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一切暴力都可以不經鬥爭就使對方屈服,卻不能使對方順從。

父母不要再妄圖用暴力來征服孩子了,不僅會事與願違,更爲與孩子成爲仇人,要麼讓孩子學會以暴制暴,要麼被打到不想再活了。

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無論父母對孩子有多不滿意,都不要向孩子揮拳伸腿,這是爲人父母的底線。

其次是不要打別人,這是做人的底線。

布賴特說過,暴力絕不是一種治世良藥。

與人相處理應以和爲貴,一言不合就動手打人的成年人,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打人,不僅損害的是自己的形象,更有可能付出慘重的代價。

在浙江寧波的某商業廣場,女孩瑤瑤在遊樂場玩耍,另一個女孩來搶瑤瑤的玩具,兩個女孩在拉扯的時候,女孩媽媽一巴掌打到了瑤瑤的胳膊上。

接下來女孩媽媽又擡手扇瑤瑤一個耳光,然後再次掐瑤瑤的臉,遊樂場工作人員趕來制止時,女孩媽媽竟然又伸手打了瑤瑤一巴掌。

瑤瑤媽媽報警後,打人的女孩媽媽被處以行政拘留十日並處罰款500元,而比這更嚴重的是,女孩從今往後會如何看待自己的媽媽呢?

很多父母在自己孩子跟別的孩子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特別容易衝動到伸手打人,卻忘記暴力行爲是法律法規禁止的違法行爲。

寫在最後:

我們生活在如今高度發展的現代化社會,文明、理智是我們的行事準則, 更是我們教育孩子 的基本要求。

期待我們的孩子,都能夠在家庭和社會創造的愛與自由的環境中,幸福快樂地長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