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男孩干扰荡秋千被掌掴:打人的爸爸,错在哪里了?

刚看到一则视频,在黑龙江大庆某小区广场上,一名爸爸带着儿子正在荡秋千。

这个时候过来两名男孩,伸手想要触碰荡秋千的男孩,随着秋千的来回晃动,两名男孩又擡起腿来,几次碰到荡秋千的男孩。

两个男孩的动作彻底激怒了一旁的爸爸,冲上去打了其中一个男孩一拳,致使男孩撞到了秋千的钢管上,随后又打了另一个男孩一拳,把男孩打倒在绿化带中。

两个男孩的耳朵、眼睛等部位都受到了伤害,他们的妈妈已经报警,目前正在等待公安机关的调查处理。

新闻一出来,评论区全都是支持打人的这位爸爸,说就是因为熊孩子先惹事,父母不管教,自然会有别人来替父母管教。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打人的这位爸爸是成年人,被打的两个男孩只是孩子,孩子即使犯再大的错,成年人也不能这样下狠手吧?

我很赞同这两条中肯的评论,成年人在面对挑衅、犯错的孩子的时候,其实解决的方法有很多,打人是最不可取的一种。

尤其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位爸爸在打两个男孩的时候,自己的儿子就在一边看着,这会给儿子带来什么样的“示范”?

听过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的言行举止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想要让孩子拥有明媚的未来,父母一定要做合乎规范的好父母。

【1】

父母暴力,孩子可能更暴力。

上述新闻的视频中,打人而且打的是孩子,是这位爸爸最大的错误,其实他只要出声制止两个男孩就行,毕竟两个男孩对他肯定是有畏惧的。

然而从他出手的利落动作来看,这位爸爸以为只有暴力,才能让两个男孩不再靠近自己儿子,殊不知现在面临的将是公安机关的调查处理。

比这更可怕的是,会让孩子以为,没有什么问题是暴力解决不了的,甚至有一天,孩子的拳头会挥向父母的身上。

曾有人拍下一则父子互殴的视频,儿子原本在玩手机游戏,因为玩的时间太长,爸爸就把儿子的手机收走。

儿子生气地伸手跟爸爸撕扯,想要把手机拿回来,爸爸忍无可忍后,一把将儿子推开,然后拳打脚踢地狠揍了儿子一顿。

这种亲父子俩如仇人般的打斗场面,很难让人不怀疑,儿子敢上手打爸爸,就是因为爸爸之前曾经这样打过他。

人类文明发展到如今,我们都应该明白,暴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尤其是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应该严禁暴力存在。

社会心理学家将“攻击行为”定义为“旨在引起身体痛苦或者心理痛苦的有意行为”,可以分为身体上的“暴力”和言语、情绪、表情上的“冷暴力”。

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暴力行为,可能是孩子极具攻击性的主要诱因之一,孩子最初的暴力和攻击行为,主要来自于父母。

我相信没有哪一位父母希望养出暴力的孩子,那么父母首先要做到不暴力,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面对别人的孩子都要如此。

【2】

父母暴力,带给孩子的伤害更大。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家庭暴力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其中一个女孩的回答看得我特别难受,她的第一句话就是“被我爸从5岁一直打到我17岁出国念书。”

爸爸只要看她不顺眼了,“就用皮带爆打,吊起来打,托着头发打,踩在脚下打,门窗全开了打,这样我不好意思哭喊的打。”

每一个字读起来都是血和泪,长期生活在爸爸的暴力殴打之下,她从小就想自杀,第一次自杀是6岁的时候,一直想着死了就解脱了。

从小长到大,她一直做噩梦,梦到被人追杀,还有多疑、不自信、犹豫、、焦虑、失眠、厌食等后遗症,一直伴随着她磕磕绊绊地长大。

虽然长大后出了国,远离了爸爸,但是成长的痛苦并没有彻底治愈,让她始终囿于童年的阴影中,一边挣扎一边负重前行。

即使现在30多岁了,有了疼爱她的老公,有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她依然没有完全走出痛苦,需要用一辈子来疗愈千疮百孔的内心。

老祖宗早就告诫我们:暴是恶之始,和乃谐之本。

父母一拳一拳打、一脚一脚踢在孩子的身上,痛在孩子的心里,不仅会瓦解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依赖,更会让孩子过早地放弃了自己。

孩子会认为都是自己的错,从而不断地否定自己,情绪和心理的崩溃,让他们再也无法正常地长大,更有可能走上不归之路。

【3】

请做不暴力的父母。

前一段时间,“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前妻,发微博控诉李阳殴打亲生女儿,并且威胁女儿不能告诉妈妈。

而在这之前,前妻就是因为被李阳家暴才选择离婚,所以新闻一出来,全网都沸腾了。

随后李阳微博回应,承认因为二女儿旷课和夜不归宿,父女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但是他真的没有动手打女儿。

我想李阳的话应该是可信的,再怎么样女儿也是亲生的,更何况暴力从来不应该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父母只有做到不暴力,才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定和谐的成长环境。

首先是不要打孩子, 这是父母的底线。

综艺《敞开心扉的少年》的一期节目中,男孩王禹然的妈妈承认说:“我经常打他。”

王禹然说:“我妈跟只母老虎似的,6岁他俩才管我,我犯错了拿手往上打,然后到8岁拿衣架,9岁鞋,10岁鞋拔子,11岁皮带,12岁拿棍子,13岁拿狼牙棒。”

在妈妈棍棒下长大的王禹然,不仅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越来越乖,反而是越发叛逆,为了玩手机宁愿被父母打,现在父母已经拿他没有办法了。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切暴力都可以不经斗争就使对方屈服,却不能使对方顺从。

父母不要再妄图用暴力来征服孩子了,不仅会事与愿违,更为与孩子成为仇人,要么让孩子学会以暴制暴,要么被打到不想再活了。

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无论父母对孩子有多不满意,都不要向孩子挥拳伸腿,这是为人父母的底线。

其次是不要打别人,这是做人的底线。

布赖特说过,暴力绝不是一种治世良药。

与人相处理应以和为贵,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的成年人,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打人,不仅损害的是自己的形象,更有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浙江宁波的某商业广场,女孩瑶瑶在游乐场玩耍,另一个女孩来抢瑶瑶的玩具,两个女孩在拉扯的时候,女孩妈妈一巴掌打到了瑶瑶的胳膊上。

接下来女孩妈妈又擡手扇瑶瑶一个耳光,然后再次掐瑶瑶的脸,游乐场工作人员赶来制止时,女孩妈妈竟然又伸手打了瑶瑶一巴掌。

瑶瑶妈妈报警后,打人的女孩妈妈被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并处罚款500元,而比这更严重的是,女孩从今往后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妈妈呢?

很多父母在自己孩子跟别的孩子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特别容易冲动到伸手打人,却忘记暴力行为是法律法规禁止的违法行为。

写在最后:

我们生活在如今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文明、理智是我们的行事准则, 更是我们教育孩子 的基本要求。

期待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在家庭和社会创造的爱与自由的环境中,幸福快乐地长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