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是她的权利——《门锁》影评

      (通讯员:谷鑫)门锁,是隔绝我们与外界的一道界限,但在独居女性心里,门锁是保证安全的底线,如果这一底线无法得到保证,那么独居者的内心终不会安稳。

      电影上映前看到预告片时,我就很期待这种题材的电影会拍得怎么样,所以电影一上映就去影院观看,因为害怕还特意拉了朋友。先不说电影本身的质量如何,这部电影选择的题材和立意都是可圈可点的。

      方卉,和众多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的女性相同,美丽、单身独居,家中时常放着男性的用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暗示也保护自己。但也依旧逃脱不了众多单身女性的相似经历,无论是工作上的不顺,租房时被黑心中介坑骗,地铁上被人骚扰,还是上司的伪善,甚至是下班路上陌生人的脚步,都让方卉每天提心吊胆。独自居住在出租屋里,每天晚上莫名响起的门锁声都会让方卉心惊胆战。

      电影在开头做了一个铺垫,方卉的家中每到晚上都会有一个男人出现,和方卉躺在一张床上睡觉,吃方卉冰箱里的早餐,最后悄然离开方卉的家。昏暗的灯光、紧张的气氛,都让整个电影节奏的窒息感拉满,给我很强烈的冲击感,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了害怕和紧张,也吸引了观众的兴趣,纷纷猜测这个男人到底是谁,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总的来说,电影前半部分的渲染和气氛都很不错,是可以引起观众共鸣,吸引人看下去的。

      到了电影后半部分,相对来说主题表达不是很流畅,剧情走向也很迷离,和前面铺垫的情节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反差。许多情节逻辑也让人觉得很奇怪,似乎是为了强行让剧情合理而安排的,比如方卉老板进入家中借用厕所,方卉除了害怕以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方卉在得知绑架闺蜜的凶手就是自己身边的朋友时选择冒险坐电梯逃离,而不是在人多的地方寻求帮助;在危急时刻选择打给闺蜜激怒凶手而不是向警察求助……这些情节都是让观众比较迷惑的地方,剧情安排不是很合理,难以说服观众。到了后半部分,对于电影主题的传达也不是很准确,迷惑的情节让观众渐渐忘了前半部分的紧张和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本身题材和立意其实是很引人深思的,但由于一些情节的缺陷让整个电影的主题传达不那么准确,是比较可惜的一点。

      从演员演技上来说,白百何和白客一如既往地贡献了出色的演技,甚至新生演员范丞丞的演技也让人惊喜。

      整个电影,最触动我的就是饰演方卉的白百何一次次在门锁背后的惊恐。每一次回家,每一次门铃响起是多么日常的事情,对她而言却是一种折磨。因为一个人住,所以连最普通的日常都显得那么可怖。职场上一次次没有界限感的试探甚至是明目张胆地骚扰,中介的盛气凌人,追求者的死缠烂打,或许不是全部,但每个女生都多多少少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让人不知所措的场景。单身的女性,是太容易处在被预判是“弱势群体”的位置了。

      电影中一次次出现的场景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方卉母亲一次次发来的语音、打来的电话,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对方卉依旧单身的不满和让她相亲的催促。在这一刻,我再次感受到了单身女性所处的“弱势地位”,好像在其他人眼中,解决危险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男朋友,包括职场骚扰的上司在对方卉说的话里,也无不传达着女性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有一个靠”,也是大多数人对于女性的一种刻板印象。

      电影中潜入方卉家中的凶手也在独白中提到,他之所以选择方卉是因为她是一个善良温柔的人,她拯救了一只被人抛弃的小猫咪,但是在电影最后方卉反抗时,他却说了一句“你看看你现在,哪有一点女人的样子?”两相对比,也就可以看出来在他的心中,女性应该是温顺的听话的不反抗的,这恰恰也正是大多数人心中对女性的又一刻板印象。

      在电影中,女性的温柔善良竟然成了凶手加害的理由,反抗竟然成了被指责的原因。诚然,这种受害者有罪论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你穿这么少,不伤害你伤害谁?”“女孩子不要穿这种衣服”“一个女孩子把这种事情说出来不知羞吗?差不多得了!”……温顺乖巧遇到骚扰也不应该反抗发声,这就是对女性的要求。这公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遇到侵犯不反抗选择忍气吞声,那这种事情只会越来越多,侵犯者只会越来越嚣张。

      离开电影本身,现实生活中独居女性、单身女性受到伤害的新闻也正铺天盖地地冲击着每个人的内心。2021年国庆,厦门独居女性被房屋中介入室杀害。根据凶手供词,其因欠债无力偿还,便想到了入室抢劫,目标对象正是独自一人居住的女孩;2019年,南京一独居女性发现自己床底下藏着一陌生男性。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当对方被发现后,不仅不慌张反而还对着她笑;独居女生找货拉拉搬家,途中却选择跳车……这些血淋淋的新闻都让社会更加关注独居单身女性的安危。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入室犯罪的案件中,独居女性被选择的机率高达90%。比起身体力量较为强壮的男性,女性在力量上不占优势,更容易下手控制。全世界都在说,女孩子独自在外,就应该好好保护自己。但在我看来,这些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女性是否能保护好自己,而在于加害者,该谴责的本是那些作恶的人,但我们却眼睁睁地看着矛头转向了那些被迫贴上标签的女性。

      我们能从这些血淋淋的现实中看到,独居除了要面临的众多安全隐患之外,人性之恶才是更加难以估量的事。对女性的污名化从来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上海独居女孩藏尸事件中,有一网友的评论让我当时就震惊了:“别太漂亮、早点结婚。”只要有女性受害者出现,无一例外都有此类“规训”把她们推上风口浪尖。某网友对上海独居女孩藏尸事件的点评对悲剧关注点的错误和移位,真是令人咋舌,为何要总是要求受害者完美呢?

      最终方卉高高举起木棍打向凶手其实也象征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不甘困于大多数人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她们选择了反抗,这也是后半剧情中很震撼我的一个地方。女性选择独居是她们的权利,她们选择反抗是她们的自由,而不是被伤害被指责的理由。

      电影最后一幕是白百何她的闺蜜一起在车上听那首“我要我们在一起”,她轻轻捏了捏对方的手。两个女孩看了看彼此,就什么都明了了。我喜欢电影传递的这一信号,也许这个世界真的有糟糕的一面,但好在,总有人会站在我们身边。

      其实在看这部电影之前之前网络有很多负面评论,但本着对这种题材的兴趣我还是去看了,看完后也大概可以理解大家所说的“高开低走”,在我看来,也许整部电影没有达到许多观众的预期,但电影前半部分的一些场景却是很真实很让人窒息的,这也是精彩的部分。虽然后半部分扭转太过刻意,剧情也在符合和偏离主题的路上来回反复,但电影本身想传达的独居单身女性有多难的这一目的也算达到了,并且也给每一位独居者做了一种提醒:你永远也不知道身边的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他可能在窥探你,潜入你独居的家中,甚至最后躺在了你的床上,这也是能让观众警惕和反思的。除此之外,电影题材本身想传达不单单只是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更多的是其背后的一系列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在这部电影中,一些社会问题和价值也算传达了出来,只不过传达到位性还有待探讨。

      最后,不论这部电影翻拍得到底怎么样,从电影向外延伸,独居女性所面临的这些危险到底该如何解决?谁应该承担危险后果的责任?是独居者本身还是施暴者亦或是整个社会?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和寻求答案的。门锁确实保护不了女性,真正保护女性,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门锁只是最基础的一道防御,人心里的准则,才是女性被保护被尊重的前提。

      希望有一天“独居女性”不再是被单独讨论的话题群体,也不再是受到伤害的原因。

                            (责任编辑: 邹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