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8|《親愛的孩子們》

下午四點半沒到就回到寢室了,室友們都去考六級,寢室裏空無一人,我又打開了電視劇《親愛的孩子們》,天氣太冷,衣服也沒有去洗。這一看就停不下來,特此謹記:期末考試考完前不能再看劇。

這部劇的時代背景應該在文化大革命之後,全國恢復高考,所有知青可以從北大荒回來通過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整個基調是很高昂激勵的。(有點類似路遙筆下的《平凡的世界》一書,通過奮進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前進希望)

但是,這劇的劇情還是太過於理想化,看片尾,穆林應該是和白鴿在一起了,我覺得這種大團圓式的結局太圓滿,少了一種淡淡的憂傷,反而破壞了劇的基調。之所以《平凡的世界》如此出名,因爲它夠現實,田曉霞最後在洪水救援中失去了生命,對於孫少平來說應該是一個悲劇,是一個不可改變的遺憾,但正是這種情節的設置才更體現了世間無常,因爲這本就是一個平凡的世界,必然存在一些偶然與悲痛。

這之前還看了《喬家的兒女》,沒太關注時代背景,但應該也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的,我反而覺得那部劇的情節設置更好,不完美的結局反而是最合適的安排,最後四妹離婚獨自撫養女兒,她的這種不原諒纔是符合人物性格的做法。

之前很少接觸這類題材和背景的劇,但是我發現自己深深愛上了這一類劇,那個時候物資貧乏,但好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娛樂活動很少,反而更容易沉下心來幹自己喜歡的事情。穆林這個人物是帶有主角光環,他自從進廠之後就一路開掛。

但是我很喜歡他身上的那股子勁兒,有一個自己的理想,然後爲之努力奮進。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的職業方向,既是自己幸福的源動力,又能與時代使命相結合。誰不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呢?

新聞記者可以報道民生民情,爲有需要的地方提供資源的對接;道路規劃者爲我們的出行城市的佈局出謀劃策;醫務人員和老師就更加不用說了......

對於自己的專業,本來想着畢業以後去審計,去磨練自己,但是我找不到幹這份職業的意義;上了稅收籌劃的課程以後,我覺得學好稅務知識,將資金真正放在國家需要的地方很重要,美國的養老金都放在股市裏,近些年我國也逐漸由政府發放養老金轉成機構的保險等,其目的是在共贏的局面下實現老有所依,讓人更自由些。

其實對於自己的職業發展還是模糊的,但是總想找到一個可以終生奮鬥的目標,因爲空洞的目標達成後只能助長空虛感。但是沒關係,隨着走入社會,自己的想法也會越來越明確,正如餘週週所說,既然不知道以後要幹什麼,那就把現在做到最好吧。

寫於|2021.12.18 舟山 星期六

文|墨樂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