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请查收机票增值会员团队的一年敏捷账单

引子



你也说敏捷,我也说敏捷,到底什么是敏捷,敏捷是不是就是“快”?

什么样的团队适合推广敏捷模式?

敏捷又能带给团队带来哪些变化?请看下文:


引入敏捷



2019年1月,机票增值会员团队成立,回顾之前老的团队,问题主要有:

  1. 质量偏低部分测试场景有遗漏,提升空间大;

  2. 角色割裂产品、研发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3. 氛围不好团队幸福指数3.5分(5分满分),长时间没有变化。


新的团队成立之初,根据业务情况、团队节奏确定使用Scrum模式,并在下半年团队自主性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引入了Kanban模式(见后文),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实践过程:


敏捷实践与深化



Scrum阶段 3355(3 roles、3 artifacts、5 ceremonies、5 values)是Scrum的基础,也是核心,做得好的也是这样的流程,做得不好的团队也是这样的流程,那么我们有什么不同呢,针对老团队的问题,我们又做了哪些应对呢:

CI/CD/autotest:
  • 提升UI、service、UT自动化覆盖率;
  • 固定发布日改为灵活发布;
  • 从堡垒到生产,发布当天到发布第2天,监控+告警机制,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

提升自驱:会议自组织,任务主动领取;集中公办,站会+线下做针对性的沟通;


提升凝聚:效率提升加班减少的同时,拓展+团建,进一步提升幸福度。


深化:从Scrum到Kanban


团队的自主性达到一定阶段后(如上图),主动提出“想尝试新事物”,敏捷教练根据团队情况逐步引入和过渡到Kanban模式,分析团队数据,及时跟进解决新模式所带来的问题,结合gitlab上的看板(见下图),水到渠成!


敏捷成果



  • 2019H2 OKR圆满完成,全年0事件! 

  • 多次获得携程机票优秀项目奖!

  • 团队幸福指数4.3分!



末尾



回到文章开头的几个问题做个简述: 敏捷不一定就是“快”,变更频繁、业务压力大的小团队,引入敏捷能让大家更加主动积极的去发现团队的问题,集思广益的去改进,效率和幸福指数自然提升,故障自然减少,至于采用哪些模式,“以人为本,方得始终”!


编者按



在软件行业里,不同程序员的个人生产效率可谓判若云泥。大多数人也许要花一周时间才能干完的活,有些人一天之内就搞定了。这是为什么?


简单来说,这些程序员比他们的大多数同行掌握了更多趁手的工具。说得更明白一点,他们真正了解各种工具的功用,并且掌握了使用这些工具所需的思维方式。这些“高产程序员”的秘密是某种方法学与哲学的混合体,而Neal在他的书中准确地捕捉到了这种神秘的东西。


回复“code 获取《 卓有成效的程序员 》精编



携程敏捷案例





部分图片及电子书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勿作它用。 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撤除。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互联网PMO(tech_pmo)。
如有侵权,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