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隊列的對比測試與RocketMQ使用擴展

消息隊列的對比測試與RocketMQ使用擴展

 
 
本文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原有的消息技術選型
  2. RocketMQ與kafka 測試對比
  3. 如何構建自己的消息隊列服務
  4. RocketMQ擴展改造
  5. RocketMQ使用經驗

1. 消息技術選型

1.1 消息歷史

0
 
如圖,初期公司內部沒有專門的團隊維護消息隊列服務,所以消息隊列使用方式較多,主要以kafka爲主,有業務直連的,也有通過獨立的服務轉發消息的。另外有一些團隊也會用 RocketMQ、Redis的list,甚至會用比較非主流的beanstalkkd。導致的結果就是,比較混亂,無法維護,資源使用也很浪費。

1.2 棄用kafka

一個核心業務在使用kafka的時候,出現了集羣數據寫入抖動非常嚴重的情況,經常會有數據寫失敗。
主要有兩點原因:
  1. 隨着業務增長,topic的數據增多,集羣負載增大,性能下降。
  2. 我們用的是kafka 0.8.2那個版本,有個bug,會導致副本重新複製,複製的時候有大量的讀,我們存儲盤用的又是機械盤,導致磁盤IO過大,影響寫入。
所以我們決定做自己的消息隊列服務。
0
 
首先需要解決上面的解決業務方消息生產失敗的問題。因爲這個kafka用的是發佈/訂閱模式,一個topic的訂閱方會有很多,涉及到的下游業務也就非常多,沒辦法一口氣直接替換kafka,遷移到新的一個消息隊列服務上。
所以我們當時的方案是加了一層代理,然後利用codis作爲緩存,解決了kafka不定期寫入失敗的問題,如上圖。
就是當後面的kafka出現不可寫入的時候,我們就會先把數據寫入到codis中,然後延時進行重試,直到寫成功爲止。

1.3 選擇RocketMQ

經過一系列的調研和測試之後,我們決定採用RocketMQ。後文有測試和對比。
爲了支持多語言環境、解決一些遷移和某些業務的特殊需求,我們又在消費側加上了一個代理服務。
然後形成了這麼一個核心框架。業務端只跟代理層交互。中間的消息引擎,負責消息的核心存儲。
 
在之前的基本框架之後,我們後面就主要圍繞三個方向做。
一個是遷移。把之前提到的所有五花八門的隊列環境,全部遷移到我們上面。這裏面的遷移方案後面會跟大家介紹一下。
第二個就是功能迭代和成本性能上的優化。
最後一個重點就是服務化,業務直接通過平臺界面來申請資源,申請到之後直接使用。
1.4 演進中的架構
0
 
這張圖是我們消息隊列服務的一個比較新的現狀。
先縱向看,上面是生產的客戶端,包括了7種語言。然後是我們的生產代理服務。
在中間的是我們的消息存儲層。目前主要的消息存儲引擎是RocketMQ。然後還有一些在遷移過程中的Kafka。還有一個chronos,它是我們延遲消息的一個存儲引擎。
再下面就是消費代理。
消費代理同樣提供了多種語言的客戶端。然後還支持多種協議的消息主動推送功能。包括HTTP 協議 RESTful方式。結合我們的groovy腳本功能,還能實現將消息直接轉存到redis、hbase和hdfs上。更多的下游存儲,我們都在陸續接入。
 
除了存儲系統之外,我們還對接了實時計算平臺,像Flink,Spark,Storm這些平臺,我們也都提供了支持。
左邊是我們的用戶控制檯和運維控制檯。這個是我們服務化的重點。
用戶在需要使用隊列的時候,就通過界面申請topic,填寫各種信息,包括身份信息,消息的峯值流量,消息大小,消息格式等等。
然後消費方,通過我們的界面,就可以申請消費。
運維控制檯,主要負責我們集羣的管理,自動化部署,流量調度,狀態顯示之類的功能。
最後所有運維和用戶操作會影響線上的配置,都會通過zookeeper進行同步。

2. 爲什麼選擇RocketMQ

從實際測試結果來看,RocketMQ的效果更好。
主要圍繞兩個測試進行。

2.1 測試-topic數量的支持

如下圖所示,測試環境:
Kafka 0.8.2
RocketMQ 3.4.6
1.0 Gbps Network
16 threads
0
 
這張圖是Kafka和RocketMQ在不同topic數量下的吞吐測試。橫座標是每秒消息數,縱座標是測試case。同時覆蓋了有無消費,和不同消息體的場景。一共8組測試數據,每組數據分別在topic個數爲16、32、64、128、256時獲得的,每個topic包括8個partition。下面四組數據是發送消息大小爲128字節的情況,上面四種是發送2k消息大小的情況。on 表示消息發送的時候,同時進行消息消費,off表示僅進行消息發送。
先看最上面一組數據,用的是kafka,開啓消費,每條消息大小爲2048字節。可以看到,隨着topic數量增加,到256 topic之後,吞吐極具下。
可以先看最上面的一組結果,用的是Kafka,開啓消費,每條消息是2kb(2048)。可以看到,隨着topic數量增加,到256個topic之後,吞吐急劇下降。
第二組是是RocketMQ。可以看到,topic增大之後,影響非常小。
第三組和第四組,是上面兩組關閉了消費的情況。結論基本類似,整體吞吐量會高那麼一點點。
下面的四組跟上面的區別是使用了128字節的小消息體。可以看到,kafka吞吐受topic數量的影響特別明顯。對比來看,雖然topic比較小的時候,RocketMQ吞吐較小,但是基本非常穩定,對於我們這種共享集羣來說比較友好。

 

2.2 測試-延遲

  • Kafka
測試環境:
Kafka 0.8.2.2
topic=1/8/32
Ack=1/all,replica=3
測試結果:如下圖
0
 
(橫座標對應吞吐,縱座標對應延遲時間)
上面的一組的3條線對應ack=3,需要3個備份都確認後才完成數據的寫入。
下面的一組的3條線對應ack=1,有1個備份收到數據後就可以完成寫入。
可以看到下面一組只需要主備份確認的寫入,延遲明顯較低。
每組的三條線之間主要是topic數量的區別,topic數量增加,延遲也增大了。
  • RocketMQ
測試環境:
RocketMQ 3.4.6
brokerRole=ASYNC/SYNC_MASTER, 2 Slave
flushDiskType=SYNC_FLUSH/ASYNC_FLUSH
測試結果:如下圖
0
 
上面兩條是同步刷盤的情況,延遲相對比較高。下面的是異步刷盤。
橙色的線是同步主從,藍色的線是異步主從。
然後可以看到在副本同步複製的情況下,即橙色的線,4w的tps之內都不超過1ms。用這條橙色的線和上面Kafka的圖中的上面三條線橫向比較來看,kafka超過1w tps 就超過1ms了。kafka的延遲明顯更高。

3. 如何構建自己的消息隊列服務

3.1 問題與挑戰

0
 
面臨的挑戰(順時針看):
  • 客戶端語言。需要支持PHP、GO、Java、C++。
  • 只有3個開發人員。
  • 決定用RocketMQ,但是沒看過源碼。
  • 上線時間緊,線上的kafka還有問題。
  • 可用性要求高。
使用RocketMQ時的兩個問題:
  • 客戶端語言支持不全,它主要支持Java,而我們還需要支持PHP、Go、C++,RocketMQ目前提供的Go的sdk我們測的有一些問題。
  • 功能特別多,如tag、property、消費過濾、RETRY topic、死信隊列、延遲消費之類的功能,非常豐富。但是這個對我們穩定性維護來說,挑戰非常大。
解決辦法,如下圖所示:
  • 使用Thrift RPC框架來解決跨語言的問題。
 
  • 簡化調用接口。可以認爲只有兩個接口,send用來生產,pull用來消費。
 
主要策略就是堅持KISS原則(Keep it simple, stupid),保持簡單,先解決最主要的問題,讓消息能夠流轉起來。
然後我們把其他主要邏輯都放在了proxy這一層來做,比如限流、權限認證、消息過濾、格式轉化之類的。這樣,我們就能儘可能地簡化客戶端的實現邏輯,不需要把很多功能用各種語言都寫一遍。
0
 

3.2 遷移方案

架構確定後,接下來是我們的一個遷移過程。
 
0
 
遷移這個事情,在pub-sub的消息模型下,會比較複雜。因爲下游的數據消費方可能很多,上游的數據沒法做到一刀切流量,這就會導致整個遷移的週期特別長。然後我們爲了儘可能地減少業務遷移的負擔,加快遷移的效率,我們在proxy層提供了雙寫和雙讀的功能。
  • 雙寫:Procucer Proxy同時寫RocketMQ和kafka。
  • 雙讀:Consumer Proxy同時從RocketMQ和kafka消費數據。
有了這兩個功能之後,我們就能提供以下兩種遷移方案了。

3.2.1 雙寫

生產端雙寫,同時往kafka和rocketmq寫同樣的數據,保證兩邊在整個遷移過程中都有同樣的全量數據。kafka和RocketMQ有相同的數據,這樣下游的業務也就可以開始遷移。
如果消費端不關心丟數據,那麼可以直接切換,切完直接更新消費進度。
如果需要保證消費必達,可以先在Consumer Proxy設置消費進度,消費客戶端保證沒有數據堆積後再去遷移,這樣會有一些重複消息,一般客戶端會保證消費處理的冪等。
生產端的雙寫其實也有兩種方案:
  1. 客戶端雙寫,如下圖:
0
 
業務那邊不停原來的kafka 客戶端。只是加上我們的客戶端,往RocketMQ裏追加寫。
這種方案在整個遷移完成之後,業務還需要把老的寫入停掉。相當於兩次上線。
  1. Producer Proxy雙寫,如下圖:
0
 
業務方直接切換生產的客戶端,只往我們的proxy上寫數據。然後我們的proxy負責把數據複製,同時寫到兩個存儲引擎中。
這樣在遷移完成之後,我們只需要在proxy上關掉雙寫功能就可以了。對生產的業務方來說是無感知的,生產方全程只需要改造一次,上一下線就可以了。
所以表面看起來,應該還是第二種方案更加簡單。但是,從整體可靠性的角度來看,一般還是認爲第一種相對高一點。因爲客戶端到kafka這一條鏈路,業務之前都已經跑穩定了。一般不會出問題。但是寫我們proxy就不一定了,在接入過程中,是有可能出現一些使用上的問題,導致數據寫入失敗,這就對業務方測試質量的要求會高一點。
然後消費的遷移過程,其實風險是相對比較低的。出問題的時候,可以立即回滾。因爲它在老的kafka上消費進度,是一直保留的,而且在遷移過程中,可以認爲是全量雙消費。
以上就是數據雙寫的遷移方案,這種方案的特點就是兩個存儲引擎都有相同的全量數據。

3.2.2 雙讀

特點:保證不會重複消費。對於p2p 或者消費下游不太多,或者對重複消費數據比較敏感的場景比較適用。
0
 
這個方案的過程是這樣的,消費先切換。全部遷移到到我們的proxy上消費,proxy從kafka上獲取。這個時候rocketmq上沒有流量。但是我們的消費proxy保證了雙消費,一旦rocketmq有流量了,客戶端同樣也能收到。
然後生產方改造客戶端,直接切流到rocketmq中,這樣就完成了整個流量遷移過程。
運行一段時間,比如kafka裏的數據都過期之後,就可以把消費proxy上的雙消費關了,下掉kafka集羣。
整個過程中,生產直接切流,所以數據不會重複存儲。然後在消費遷移的過程中,我們消費proxy上的group和業務原有的group可以用一個名字,這樣就能實現遷移過程中自動rebalance,這樣就能實現沒有大量重複數據的效果。
所以這個方案對重複消費比較敏感的業務會比較適合的。
 
這個方案的整個過程中,消費方和生產方都只需要改造一遍客戶端,上一次線就可以完成。

 

4. RocketMQ擴展改造

說完遷移方案,這裏再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在我們的rocketmq分支上做的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
 
首先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主從的自動切換。熟悉RocketMQ的同學應該知道,目前開源版本的RocketMQ broker 是沒有主從自動切換的。如果你的master掛了,那你就寫不進去了。然後slave只能提供只讀的功能。
當然如果你的topic在多個主節點上都創建了,雖然不會完全寫不進去,但是對單分片順序消費的場景,還是會產生影響。
所以呢,我們就自己加了一套主從自動切換的功能。
 
第二個是批量生產的功能。RocketMQ 4.0之後的版本是支持批量生產功能的。但是限制了,只能是同一個ConsumerQueue的。這個對於我們的proxy服務來說,不太友好,因爲我們的proxy是有多個不同的topic的,所以我們就擴展了一下,讓它能夠支持不同topic、不同consume queue。原理上其實差不多,只是在傳輸的時候,把topic和consumerqueue的信息都編碼進去。
 
第三個,目前RocketMQ 單機能夠支持的topic數量,基本在幾萬這麼一個量級,在增加上去之後,元信息的管理就會非常耗時,對整個吞吐的性能影響相對來說就會非常大。 然後我們有個場景又需要支持單機百萬左右的topic數量,所以我們就改造了一下元信息管理部分,讓RocketMQ單機能夠支撐的topic數量達到了百萬。
後面一些就不太重要了,比如集成了我們公司內部的一些監控和部署工具,修了幾個bug,也給提了PR。最新版都已經修掉了。

5. RocketMQ使用經驗

接下來,再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在 RocketMQ在使用和運維上的一些經驗。主要是涉及在磁盤IO性能不夠的時候,一些參數的調整。

5.1 讀老數據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RocketMQ的數據是要落盤的,一般只有最新寫入的數據纔會在PageCache中。比如下游消費數據,因爲一些原因停了一天之後,又突然起來消費數據。這個時候就需要讀磁盤上的數據。
然後RocketMQ的消息體是全部存儲在一個append only的 commitlog 中的。如果這個集羣中混雜了很多不同topic的數據的話,要讀的兩條消息就很有可能間隔很遠。最壞情況就是一次磁盤IO讀一條消息。這就基本等價於隨機讀取了。如果磁盤的IOPS(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扛不住,還會影響數據的寫入,這個問題就嚴重了。
 
值得慶幸的是,RocketMQ提供了自動從Slave讀取老數據的功能。這個功能主要由slaveReadEnable這個參數控制。默認是關的(slaveReadEnable = false by default)。推薦把它打開,主從都要開。
這個參數打開之後,在客戶端消費數據時,會判斷,當前讀取消息的物理偏移量跟最新的位置的差值,是不是超過了內存容量的一個百分比(accessMessageInMemoryMaxRatio = 40 by default)。如果超過了,就會告訴客戶端去備機上消費數據。如果採用異步主從,也就是brokerRole 等於ASYNC_AMSTER的時候,你的備機IO打爆,其實影響不太大。但是如果你採用同步主從,那還是有影響。所以這個時候,最好掛兩個備機。因爲RocketMQ的主從同步複製,只要一個備機響應了確認寫入就可以了,一臺IO打爆,問題不大。

5.2 過期數據刪除

第二個是刪除過期數據的問題。
RocketMQ默認數據保留72個小時(fileReservedTime=72)。
然後它默認在凌晨4點開始刪過期數據(deleteWhen="04")。你可以設置多個值用分號隔開。
因爲數據都是定時刪除的,所以在磁盤充足的情況,數據的最長保留會比你設置的還多一天。
因爲默認都是同一時間,刪除一整天的數據,如果用了機械硬盤,一般磁盤容量會比較大,需要刪除的數據會特別多,這個就會導致在刪除數據的時候,磁盤IO被打滿。這個時候又要影響寫入了。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嘗試多個方法,一個是設置文件刪除的間隔,有兩個參數可以設置,
  • deleteCommitLogFilesInterval = 100(毫秒)。每刪除10個commitLog文件的時間間隔。
  • deleteConsumeQueueFilesInterval=100(毫秒)。每刪除一個ConsumeQueue文件的時間間隔。
另外一個就是增加刪除頻率,把00-23都寫到deleteWhen,就可以實現每個小時都刪數據。

5.3 索引

最後一個功能是索引的問題。
默認情況下,所有的broker都會建立索引(messageIndexEnable=true)。這個索引功能可以支持按照消息的uniqId,消息的key來查詢消息體。
索引文件實現的時候,本質上也就是基於磁盤的個一個hashmap。
如果broker上消息數量比較多,查詢的頻率比較高,這也會造成一定的IO負載。
所以我們的推薦方案是在master上關掉了index功能,只在slave上打開。然後所有的index查詢全部在slave上進行。
當然這個需要簡單修改一下MQAdminImpl裏的實現。因爲默認情況下,它會向master發出請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