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工程師的三年之癢

內容大綱

原文解讀

測試的核心是測試策略,即測什麼和怎麼測。具體包括:測試的對象和範圍是什麼?測試的目標是什麼?測試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測試的深度和廣度是什麼?如何安排測試活動?如何評估測試的效果?

軟件測試的發展經歷了5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證實:證明軟件工作正確的活動;第2個階段是證僞:發現錯誤而進行的活動;第3個階段是缺陷預防:測試是以評價一個程序或者系統屬性爲目標的任何活動,測試是對軟件質量的度量;第4個階段是測試體系:測試成熟度模型、測試能力成熟度模型;第5個階段是全生命週期測試:測試是爲了度量和提高被測軟件的質量,對測試軟件進行工程設計、實施和維護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

敏捷開發模式發佈週期爲月/周,要求自動化測試+探索測試,測試不再只是項目中後期的驗證者,還需要前移至需求、開發環節和後移至運維、上線環節;DevOps開發模式發佈週期爲周/日,要求自動化流水線的持續測試,測試無所不在,一有缺陷立即發現。

質量不只是測試的事情,每個角色都要爲自己那部分質量負責,每個開發人員都要有一定量的自測。對測試的專業性要求也隨之變高,要能夠與技術人員和業務人員展開良好協作,並理解利用測試記錄需求和驅動開發的思想。測試記錄需求,我的理解是測試人員編寫測試用例和執行測試,梳理需求查漏補缺,推動產品完善需求文檔;驅動開發,我的理解是測試人員發現缺陷,參與研發方案討論,提出修改意見;專業的測試人員,也應具有優秀的技術能力,能夠實現自動化測試,同時擅長探索式測試。瞭解用戶在做什麼,以更好地理解用戶的軟件需求。

測試的困境和迷局,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新生測試力量缺乏對測試行業的正確理解;二是管理者對測試缺乏正確認識;三是不合時宜的要求;四是低門檻和測試外包;五是缺少發展和規劃。很多人做測試三年左右就會遇到職業發展瓶頸。突破之法,在於從質量守護者轉變爲產品賦能者

我們已經處於VUCA時代,即易變(Volatility)、不定(Uncertainty)、複雜(Complexity)和模糊(Ambiguity)的全新的商業格局,疫情、中美關係、全球經濟萎靡、局部戰爭,寒冬凜冽,冰冷刺骨。測試人員需要跳出傳統思維,系統性思考,綜合各領域的知識來解決問題,變得:專業、綜合、適應變化

參考資料:

《測試架構師修煉之道》第2版第1章測試工程師的“三年之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