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隐入尘烟

起初看《隐入尘烟》这部电影的时侯,对影片的片名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是影片的结尾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大概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命运吧,哪怕稍微有那么一点不善良也不会如此,当然,这是我的想法。城里一套房就二十多万,靠农田做到死也不可能赚到这么多钱。这就是老百姓的真实想法。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除了一套房子,他将一无所有。我们文化的根在农村,根没有了,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这是我一直以来对于那些把农民赶进城里买房,或者赶进所谓的集聚区里非常不支持的原因,我们在走一条不归路。

一不小心又说跑偏了,回归正题。当然这些也是我的思绪之一,之所以对这部电影有如此深的感受,也是出于此吧

因此之后,思绪始终围绕着影片中的一些情节,总感觉这些情节与片名有些格格不入。

隐入应该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电影里面的主人公从一开始就是处于被动之中,就连取媳妇也是被动的,被动的给有钱人献血;被动的搬家;被动的建新房子;被动种植小麦和玉米,因为不耕种就没有收入;被动的搬离新建的房子。其中唯一让人动容的主动是她的妻子给他送水和馍馍,而仅仅唯一的主动,最后都酿成了巨大的悲剧。拥有悲惨命运之妻子为了给他送吃的,不慎跌入水渠淹死了。很多情节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表现的淋漓尽致,当然也有温暖的画面,以至于让人不那么绝望。比如借鸡蛋,比如赊账,这些都是善良的人活着的希望。

因此,影片里的种种,都不能说是隐入,而是被某种力量一步一步推着走的,这就是普通的善良的人的命运。妻子死后,他卖掉了所有的东西,包括粮食,还掉欠的债,剩下的所剩无几了,他拿着剩下的一千多块钱,(起初理解有误,以为他去了城市生活)电影用模糊的手法演绎了他的选择,实际上是服药也跟着他妻子去了,而所谓的去城里过幸福的生活应该是他的骨灰,而他的灵魂是不可能去城里的,因为这片土地才是他的灵魂归宿。而在现实中,大部分农民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方法就是进入城市的洪流之中,(或许也都是被动的)然后淹没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里。所有的都是被动的,似乎命运本该如此,就像田地里的那颗麦苗,不是夭折成为其他麦苗的养料,就是长大了被人割,然后麦粒被磨成粉,被人食用。他们的命运就是如此,所以,他们没有反抗,也不会去反抗,因为这都是命。

然而,被推入城市之后,可以想象得到,在城市里的生活将会更加的艰辛。我不知道这部影片该用什么名,但是这个片名肯定是不对的,或许是讨好那些审查机构,或许是愚弄,应该都有。这影片我认为更多的是讽刺,揭示资本的丑恶,讽刺城市化建设。用这样的片名或许也是良苦用心,我只能这么理解。

不过还有一种理解,所谓的隐入,应该影片中的主人公到了在城市里以后,也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根本没有人会在意,所以用隐入。(影片的最后用一段文字表达主人公到城里过幸福的生活了)。有人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在城市里被边缘化的人都应该属于大隐之人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