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張圖細講單體、微服務、分佈式、分佈式雲

11張圖細講單體、微服務、分佈式、分佈式雲

4 年前一次面試過程中,在面試官那裏知道分佈式的概念。已轉碼多年的我,當時無疑是被啪啪打臉。

如今已工作多年的老司機,分佈式相關術語,還時長出現,當初面試官不屑的神情仍記憶猶新。

那麼分佈式是什麼?這麼多年熱度不減反增?

單體

這還得從單體架構說起,所有功能堆到一起

打成一個包,部署到服務器上,所有代碼都跑在一個 JVM 進程中

經常因爲隊友掉鏈子,通宵上線,熬出黑眼圈,還難免發生扯皮。


微服務 & 分佈式

馬上開始雙 11 活動,流量洪峯即將到來,公司準備趁這波大賺一筆。

老闆怕系統單點撐不住,於是架構師設計了套初級分佈式:在多臺服務器上部署了單體應用。

然而,一個錯誤,可能導致系統整體,不可用。

爲了提高系統 SLA,又開始按照功能模塊拆分單體應用爲微服務。

將拆分後的微服務部署到服務器上就成了這個樣子:

但隨着系統功能的完善,服務數量在增多,應用和服務器都不夠彈性,擴縮容不夠絲滑,對服務、服務器的運維成本也大幅增加。

自建機房。場地、佈線、服務器、維護、網絡規劃、環境配套,太折騰

託管給專業 IDC,降低自運維成本,但一次性購置服務器,容易閒置浪費,到生產可用時間週期長。

此時 BAT 大廠開始提供各種公有云服務,於是在有自建數據中心的情況下,慢慢開始轉移部分業務到公有云。爲避免供應商鎖定,在不同雲廠商處都有業務。

至此,形成了混合雲+多雲的局面,但異構的雲形態,給業務上雲的靈活性帶來很大阻力,而且算力的“中心化”,在某些對實時性要求較高的場景,存在很大的缺陷。

分佈式雲

近兩年來又有新詞“分佈式雲”,時常出現在圈子內。新詞層出不窮,有一種總是在學習“舊知識”的錯覺。

那什麼是分佈式雲?

2022 年 6 月份,中國信通院發佈的《分佈式雲白皮書》中給了明確的定義:將雲服務按需部署到不同地理位置,提供統一管理能力的雲計算模式,其落地形態可表現爲中心雲、區域雲和邊緣雲等。

這裏說的邊緣雲,一般是建設在靠近用戶或生產現場的數據中心、專有云、託管雲。

集中管理,統一調度,不管這些雲形態物理位置有多分散,在用戶視角里,卻只有一朵雲。

分佈式雲工作原理

傳統公有云,雖在不同 Region 下分出多個可用區,但這些,只能算是分佈式的中心節點。

這就難免有很多缺點,比如:帶寬資源有限,傳輸費用昂貴,難以避免的高時延。歸根結底是算力距離用戶的位置太遠。

在邊緣節點、本地節點運行服務器和應用程序,能就近原則處理數據,而不是傳回給“中心雲”,減少數據迂迴。用戶接入最近的節點,爲用戶帶來極致流暢的體驗。

適用於物聯網、AR/VR、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等對實時響應要求高、低時延、高可靠的業務場景。


交流

請關注公衆號【進擊雲原生】,瞭解更多諮詢,更有免費資源供您學習

本文由mdnice多平臺發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