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失的糞堆

今天,國人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是,我們用佔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養活了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人口。這樣說當然沒問題,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是如何做到的。有些人想當然地以爲我們勤勞,可是以前的人就不勤勞嗎?顯然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們用掉了世界上最多的化肥。我們大量使用化肥不早於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緩和以後,簽署的第一份商業協議就是爲中國引進 13 套當時世界最先進最大規模生產氮基合成化肥的合成氨裝置。自此,我們的糧食生產迅速跨入了快車道。

化肥大量使用之前,我們使用什麼來給莊稼助力呢?用的是農家肥。那個時候,到隨便一個農村走一走,到任意一戶人家的院子裏看一看,都能見到一個個小山似的糞堆。家畜家禽的糞便更是被農人們視作寶貝,要做到“顆粒歸倉”。“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拾糞漚糞不分時令,尤其到了農閒,比如秋後或者是冬天,更是拾糞漚糞的好時節。用來漚糞的材料無所不用其極,田間地頭的蒿草被人割得精光,莊稼的秸稈也都用閘刀切碎,跟土攪拌一起,堆成山,再向裏面灌些人糞尿,用泥一糊,等到來年春天,扒開,熱氣蒸騰,撲鼻的糞臭裏還能夾雜着一絲絲的香氣來。

據說那個年代,判斷一個村子的民風是不是古樸醇厚,到村子裏轉一圈,看看有沒有糞堆;娶媳婦嫁女兒,都要暗訪對方人家,判斷一家人是否勤勞善良、能幹靠譜,看他家門口或者院子裏是不是有糞堆。今天的人們恐怕想不到糞堆竟然還有這樣的功能。

反映六七十年代以及之前生活的影視劇裏經常出現農人揹着竹簍拾糞的情節,或者爲了偷糞而打鬥的場面,八零九零後的人們很不理解,這糞還用拾和搶嗎?但在那個時代是常有的事兒。農家肥到底有多好不甚清楚,但就是到了今天,施用農家肥不用化肥長成的蔬菜似乎更能贏得人們的青睞,倒是不爭的事實。不用農藥化肥的蔬菜,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綠色蔬菜”。

八十年代初期,在中部省份的縣城學校,還沒有用到沖水廁所,一律的旱廁。坑位在屋內,糞池在屋外,男廁有尿槽,最後自然流向了糞池。糞池裏的糞過一段時間就溢滿了,需要找人清理。這裏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生產隊、學校的廁所所積攢的糞,是公家的,不能私用,只能撒到公家的地裏;過了幾年,興起了公平交易,公家的廁所也承包給了私人,糞成了商品,可以拿來買賣了,誰來拉糞誰掏錢;後來要把糞運走,得給別人掏錢請人家來拉。水沖廁所的大面積普及是在九十年代以後。

說糞堆是一個有着幾千年農耕歷史的國民久久不忍丟棄的精神圖騰的一部分,一點兒也不爲過。傳統社會農人們對於糞堆的熱愛絕不亞於他們對於家禽和牲口的熱愛,就像士兵愛手中的槍騎士愛胯下的馬木匠愛手裏的刨子鋸子一樣。今天的人們遠離糞堆是社會的進步,科技改變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