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詩經之《鴟鴞》

寓言是一種借說故事以寄寓人生感慨或哲理的特殊表現方式。它的主角可以是現實中人,也可以是神話傳說中的虛幻人物,而更多的則是自然界中的蟲魚鳥獸、花草木石。這種表現方式使古代的說理散文增添了動人的藝術魅力,放射出奇異的哲理光彩。倘要追溯它的源頭,還得首推這首在“詩三百篇”中也屬鳳毛麟角的《鴟鴞》。

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這首詩的主角,是一頭孤弱無助的母鳥。當它在詩中出場的時候,正是惡鳥“鴟鴞”剛剛洗劫了它的危巢,攫去了雛鳥在高空得意盤旋之際。詩之開筆“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即以突發的呼號,表現了母鳥目睹“飛”來橫禍時的極度驚恐和哀傷。

但正如人們很少關注鳥獸的悲哀一樣,人類也很少能瞭解它們在面對災禍時的偉大、堅強。剛剛還沉浸在喪子破巢的哀傷之中的它,隨即又於哀傷中擡起了剛毅的頭顱:“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它要趁着天晴之際,趕快修復破巢。通過詩文,我們恍惚如看到:哀傷的母鳥急急忙忙,忽而飛落在桑樹林間,啄剝着桑皮根鬚;忽而飛返樹頂,口銜着韌須細細纏縛窠巢。讓每一位讀者,不由地對它的堅韌、頑強肅然起敬。

第三、四章中,仍以母鳥的口吻訴說了“予手拮据”、“予口卒瘏”、“予羽譙譙”、“予尾翛翛”,這說明遭受奇禍的母鳥終於重建了自己的巢窠,充滿勇氣地活了下來。但同時,也付出了無比艱辛的勞動和巨大的代價。

僅從詩面上看,《鴟鴞》堪稱一首代鳥寫悲的傑作。然而這畢竟是一首“寓言詩”,與其說是代鳥寫悲,不如說是借鳥寫人。那母鳥所受惡鴞的欺凌而喪子破巢的遭遇,以及在艱辛生存中面對不能把握自身命運的深深恐懼,正是下層人民悲慘情狀的形象寫照。而母鳥那慘怛的呼號和悽愴的哀訴,正傳達着久遠以來受欺凌、受壓迫的底層人們不盡的悲憤之情。

《鴟鴞》所描寫的年代生活我們已無從清楚地知曉,但我們卻看到了現實生活中老百姓的生活狀態。特別是這幾年,人們要一邊配合社區管控,一邊爲家人操勞。生意不景氣,工作不好找,還要爲生計奔波。相信大家都不止一次地讀到這樣的描述,“車修好了,磨盤壞了;磨盤找來了,驢又病了。” 這看似不經意地吐槽,飽含着多少底層人民的焦慮、無助與辛酸。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面對危難時,我們也要像《鴟鴞》中那隻堅韌的母鳥一樣,不等不靠,積極行動,努力維護自己的幸福生活。因爲,弱者不相信眼淚,除了迎風而上我們別無選擇……

不爲別人,只爲我們自己!

                ———— THE  END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