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比肉體傷害更可怕的,是讓一個人精神崩塌

今日讀

《簡·愛》chapter 3

我身體虛弱,幾乎要垮下來,但最大的痛楚卻是內心難以言說的苦惱,弄得我不斷暗暗落淚,才從臉頰上抹去一滴帶鹹味的淚水,另一滴就又滾落下來……然而,我的神經已被折磨得痛苦不堪,終於連平靜也撫慰不了我,歡樂也難以使我興奮了。

《簡·愛》-文段部分翻譯

01

去年冬天,有很長一段時間,上班路上,在某個紅綠燈路口,總會遇見一位“紅衣女子”。


她身體比例很好,臉龐乾淨且俊俏,如果不是身着“特別行裝”,舉止特別怪異而引人注目或側目,絕對沒人把她和瘋子聯繫在一起。


她頂着一頭支支蓬蓬,嗚嗚糟糟的頭髮,毛躁凌亂得像很久沒有清理的雞窩。


上身穿一件紅色的棉襖,棉襖前襟髒兮兮的,很是扎眼;下裝着一條陳舊的老棉褲,臀部位置磨的已是發黑發亮,特別刺眼。


雖然衣裝厚實還略顯笨拙,但從她一走一空晃盪的棉褲腿,還有露出來的纖細腳踝,便可以想見她腿部線條一定流暢,又見她走路輕盈如燕,總有一種她曾經是位舞蹈老師的猜想。


在等紅燈的間隙,總聽她一驚一乍地嚷嚷着一些常人聽不懂的語言,亦總見她翹着蘭花指或摩挲着臉龐手舞足蹈,可節奏感又很強。


基於此,有時便會聽到路人的小聲唏噓哀嘆:你看這模樣兒挺俊俏,怎麼就是個瘋子呢?真是可惜了!


瘋子?我聽到這個詞竟總是會有些許難過,隨之便會設想很多種致使她瘋掉的可能性。


比如,被生活逼害所致?被重創打擊所致?又會設想她內心壓抑到喘不過氣的種種情形,還會想她家裏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大變故,越想就越覺着她真是個可憐人兒。


小到一個人,需要有內在的精神動力引領向前;大到一個國家,需要有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才能撐起民族希望。


人活一個精氣神兒,一旦精神崩垮,神經斷線,是很可怕的,輕則淪喪,重則瘋癲,最重則要人命。


於是,每次看到她,我就總是很想一探究竟地知道她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是什麼擊倒了她的精神堡壘。


有人說,身體受傷了,只要對生命的渴求足夠強烈,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若精神被摧毀,神仙或許都回天乏術。


說到這,想起了曾看過的一個劇情小片段:女孩遭遇車禍,本來是可以被搶救過來的,但她微弱的意識裏回想起的過往種種,都是男孩讓她失望至絕望的場景,於是,她對生的慾望也便隨之一分分減退。女孩一心求死,任由白衣天使如何盡力,最終女孩還是失去了生命體徵,被死神拖走。


當然,小劇情或是爲了增加淚點,賺流量,畢竟一個人立於世上,能只爲自己而活的很少,內心牽掛卻是很多的。


每個人都擔負有社會的責任,家庭的責任,往往是晚上哪怕喪成狗,天一亮就又跟個沒事人似的精神煥發。


02

可要問現實中有沒有這種爲情所困,因愛殉情的事,那一定是有的。而我們或還會說這種愛情至上的人自私,沒出息。


比如,一姑娘爲了一窮小子放棄榮華富貴,我們通常都不是爲她找到摯愛而祝福,而是會罵她放着好好的享福日子不過,非要作死。


若她再因這個窮小子跟父母產生爭執,鬧到不可開交,有些人又會說:“這女孩真自私,就不想想她年邁的父母……”


父母或也會恨恨地講“你是要氣死我,你走!我們恩斷義絕,以後你不再是我閨女……早晚有一天,你會後悔的。”


若是一個男孩子因爲分手死去活來,身邊人很少會感同身受,即便他們曾經經受過,但爲了臉面自尊,抑或是從男孩身上看到了曾經討厭的自己,便會表現出對男孩恨鐵不成鋼、爛泥扶不上牆的氣憤來,“堂堂七尺男兒,爲一個女人……你有點出息沒有?”


但感情的事,多半又總是“直教人生死相許”,從開始的心情低落,失眠,鬱鬱寡歡,再到焦慮,抑鬱,病態,直到最後難承其重的精神崩潰,若不能很好的做到抽身而退,戛然而止,就會環環相扣,一直到像是決堤的洪一樣,瘋狂肆虐,隨之毀滅。


聽來聳人,但絕沒有誇張。心理摧殘很容易成爲一輩子都難癒合的傷口,一個人或會因此而變得自卑脆弱,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


我們常說“成年人的世界,沒幾個人是容易的。”


是的,有人因爲生活重壓而崩潰,有人因爲情場失意而抑鬱,但或又因爲害怕被人看到他不光鮮的一面而選擇一個人獨自承受所有。


不與人講,不向人傾吐,深埋於心,困頓糾結於情,走出來的,終究是想透徹走出來了,自是讓人歡喜的;可走到死衚衕盡頭,也沒能看開放下釋然的,就是悲劇了。


其實,當一個人若遇到了過不去的坎兒,放不下的心結,選擇與人溝通,找人傾訴,而不是選擇一個人撐一撐,靜一靜,也許內心的糾結就會慢慢化解掉。


即便當時沒有立刻獲得解決辦法,但有些痛楚說出來之後,心裏也會舒服許多。


如果他人給予了一個好的解決方案,那就更好了,鬱結的心情頓然得到紓解,或還會收穫一個更加良好心態的自己。


學會向外求救,是一種能力,但很多人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我們似乎都比較習慣於冷暖自知,自我消化。


因此,我們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或者你一個溫暖的舉動,就能拯救一個情緒正處於崩潰邊緣的人。


另外,我們也需多加關注身邊的親朋好友,當發現他們開始emo,發現情緒狀態不好時候,應該適時地給予他們關心關懷,而不是咒罵他們的不爭氣,或者視若無睹,任他們自行反省,自生自滅。


我一直都不相信“紅衣女子”是先天性精神疾病,雖然我無從得知具體緣由,但我覺得一個先天性精神病人應該不會有那麼好的“舞蹈”節奏感,所以,我堅信她一定是受到過強大的精神壓力或刺激,超出了她的承受範圍,才導致她精神失常瘋掉的。


03

當然,我們自己也一定要有強大的心理建設,沒有一個人一輩子是一帆風順沒有波瀾的,我們應當具備樂觀積極地應對人生中所有荊棘坎坷的能力。


生活有時就是惡作劇,需要我們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平靜穩定的心態。比如一個健康的人被查出來了絕症,結果卻是拿錯了體檢單。


有的人一看到“癌”字,精神瞬間就崩塌了,原本沒有病,卻生生是緊張焦慮的真的得了病。


而有的人哪怕已經確診,也能樂觀面對,在餘下的日子裏,做認爲最有意義的事,或又會發生奇蹟,病情得以好轉。


一個人的精神,真的是一種強大的力量,精神立,人則立,精神崩,則人瘋。


精神摧毀有很多種,有些是能夠感受得到的壓力或惡意,而有的卻是殺人於無形,所以,我們還要謹防自己被無形操控與摧殘。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煤氣燈操縱”,這一概念最早起源於1938年的話劇《煤氣燈》,被首次關注是來自於20世紀初期的根據話劇劇本的改編版電影《煤氣燈下》。


由此啓發,美國心理學家Robin Stern又結合自己從事臨牀心理學多年的經驗曾編著有《煤氣燈效應:遠離情感暴力和操縱狂》,指出“煤氣燈操縱”是一種毀人心智,殺人無形的操縱術。


電影《煤氣燈下》,講述的是丈夫爲了霸佔妻子所繼承的遺產,不惜以各種方式引導髮妻變瘋的故事。


影片中,丈夫一次次故意製造事端,比如送妻子一枚胸針,改天偷拿走,然後再向妻子要回,妻子找不到,丈夫就說是妻子健忘。


一開始妻子自然不認爲是自己健忘,但類似的事情多了,便開始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再加之丈夫總是操控煤氣燈,妻子看着燈忽明忽暗,他卻一再強行灌輸一種對此現象的看法——燈沒問題,是妻子出現了幻覺。久而久之,妻子備受折磨,幾欲崩潰。


精神摧毀,會逐漸瓦解調一個人的認知,卻又不留痕跡,最後,被摧毀者便會陷入被利用和控制之中,內心壓抑痛苦,卻又絕望無助,這或許纔是最最可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