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行 | 庫車遊記:老城建築上的“奇怪”物件、清真大寺

繼續新疆旅行,本期目的地:庫車。

我在庫車老城的老建築上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物件:

你看這座房子,房檐下面有細細的“小木棍兒”伸出來,好奇特的“設計”。沿着巷子逛,發現凡有年頭的老房子,都有這麼個“棍”伸出來一截。

這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這個事情的答案網上自然是搜不到的,它連個學名都沒有,於是我就去圖書館查資料。

然而,無論是新疆考古類的書籍、民俗類的書籍,還是專業的古建築書籍,都沒有介紹這個“棍兒”是幹什麼用的。

其實在庫車拍照那天我就站在原地觀察了半天,我也有問過旁邊的小女孩兒,她說她也不清楚,因爲“家裏蓋的新房子沒有這個”。也問過老人,但是對方聽不懂普通話 [笑哭]。

只能猜。要麼,這是一種古老的……滴水裝置?

你看這些老式木頭房子,沒有類似江南園林建築上的那種瓦當和滴水角,莫非,是爲了防止雨水倒灌,就在房頂開了槽,以“滴水棍兒”引導水流向下?

再不然,是有利於木屋呼吸的出氣口?

這到底是個啥?

從內部觀察,發現它其實就是穿插在房頂上的木椽條,與主體結構編織在一起,似乎沒什麼額外的功能,也不知道爲什麼它一定要伸出來一截。

總之吧,庫車的幾乎每一座老民居,但凡涉及木質結構的,都會伸出這麼幾根小棍棍,呈斜角向下延伸出房檐。你說它美觀吧,也不美觀呀。或者是個什麼儀式?那這個“儀式”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翻查古建築的書籍時其實有看到類似的形式,但它們都發揮着“榫卯”的功能,即便是有一截露在外面,也都是“迫不得已”要露在外面,不會像這樣的小棍兒一樣做“擺設”;新疆的考古書籍有大量的古建築形式的描寫,但,這根小小的棍子似乎不值一提。

如果有哪位小夥伴知道它是幹什麼用的,可以告訴們咱一下。

好,接下來說正事兒,還是古建築:

之前的遊記說過,庫車的老街是一個“寶藏”,只要走得夠深、耐心夠足,你還會和500年前的老建築撞個滿懷:

我們在這裏發現了一座清真寺。

但是新疆一路,清真寺我們見得可太多了,就沒太當回事兒,就感覺這清真寺藏得夠“深”的,正門在“後面”。一看旁邊的景區介紹,嚇一跳:始建於16世紀的加滿清真寺。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庫車大寺。

順便:新疆有很多“加滿”寺,如果旅行遇到了,可以過去打個卡(如果對寺院文化有興趣的話),這樣的寺院通常會比較珍貴、歷史悠久。因爲:星期五這一天對於伊斯蘭教的信仰者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一天。加滿,指的就是這一天。

每逢週五的下午,人們會去加滿清真寺中集體禮拜,樸素而隆重。尤其對於“沒有信仰”的遊客來說,去見識一下別人的儀式,有助於長保內心(對生活和世界)的敬畏。

庫車大寺,始建於1579年,命途多舛。

最早它是個土坯房,塌了;改建木製寺院,被火燒成了灰;上世紀初葉再次重建,算是穩在了磚木結構上。大寺最近一次修繕是在2007年,如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新疆除了咱們之前的遊記中提到的艾提尕爾清真寺之外的“第二大寺”。

事實上,它的名氣和名號不僅僅在於面積大,還有着一個超出外觀的特別之處:這裏留有一個南疆現存唯一的伊斯蘭司法機關遺址。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此地有過一段伊斯蘭教政教合一的時代,所以在寺院的一角,單有一個不怎麼起眼的房間是做宗教法庭用的——全新疆就這一處。

這座寺院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造型,外部是經典的穹窿頂加一些列的幾何花紋裝飾,內部有個巨大的禮拜大廳,可以同時容納3000人。

週五的時候這個廳應該很熱鬧,但是我們沒有趕上。那就當做攻略送給大家吧,此次點到爲止。我準備把我在新疆所參觀過的清真寺整理到一塊兒,回頭單出一篇遊記再詳說那些故事。老城故事太多,下期接着聊。

新疆旅行還在繼續,下一篇文章預告:庫車之旅。記得關注我,記得來看。

篇尾提示:我的遊記都是“連續劇”,當前內容與前後文連起來看,感受會更完整。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臺旅遊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衆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