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小丑

很多文豪都喜歡在文學作品中塑造小丑,不同作品中小丑的共同點是喜歡獻醜、心口不一、反覆無常。但小丑與小丑卻也存在微妙的不同:


太宰治《人間失格》中的小丑,是日式的,這種小丑由於內心的敏感和潔癖式的道德標準,無法融入社會,他沉溺於酒、毒品和女人,厭惡自己,也無力改變社會,最終選擇了自我毀滅。這是最卑微的小丑。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和《罪與罰》中的小丑,是俄式的,這種小丑與日式的不同在於,他們放蕩的生活雖然不被世人接受,但他們是發自內心地喜歡喝酒和女色,因此選擇繼續沉淪。《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小丑,老卡拉馬佐夫還利用小丑的形式到處騙取同情,引人輕視,實則暗暗聚斂鉅額財富,以備活到80歲享受女色的花銷,這是一種享樂型的小丑。

有以蝙蝠俠中小丑爲主角的電影《小丑》,這種小丑是美式的,電影重點描述小丑生活的不幸和逐步黑化的過程,美式的小丑不滿意自己的生活,但並不否定自己的價值,他要反抗和改變這個社會。這是一種叛逆的小丑。小丑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撲克牌裏面的兩個小丑可是王炸呀。

爲什麼文豪喜歡塑造小丑?

原因或許如下:首先,這是一種寫作手法,即對一類人(生活中的小丑遠比我們想象的多,我們總以爲別人是小丑,說不定自己纔是小丑,)的典型化,是揭露現實的良好切入口,中國的戲劇裏面有生、旦、淨、末、醜,這也是一種塑造人物的典型化方法;其次,小丑的內心矛盾衝突比較尖銳,兼具刻畫人物的深度和展現人類豐富心理變化的廣度,是擅長心理描寫的作家喜歡用的載體;再次,小丑可以增加作品的戲劇性,活躍氣氛,以平衡現實主義小說的壓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