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地球如何相處?

——關於《地球臨界點》觀展有感

衆所周知,“環境保護”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時至今日,環境破壞仍然時時刻刻在發生着,從不間斷。地球正遭受着各種污染的侵襲,廢物污染、水質污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等問題,至始至終都在有跡可循的影響着我們。我們對地球開槍的每一顆子彈,都已經使地球千瘡百孔了,總有一天,等到地球承受不住的時候,它將把災難和苦難統統反哺給我們人類自身。歲月靜好,但環境問題仍不可懈怠。

於是,一場關乎人類與地球如何相處的藝術思辨對話開啓了。

近日,“地球臨界點”環保公益當代藝術展在廣州設計展點,參展作品來自海內外的優秀青年藝術家。他們以繪畫、影像、裝置、行爲等跨媒介展現形式,從自然環境研究到生物生存現狀的呈現,多維度探究地球環境現狀。

“地球臨界點”計劃是一項跨界聯盟式的公益創新實踐,以青年發展爲立足點和出發點,從環境保護的核心出發,整合企業社會責任等相關資源,用藝術展覽形式倡導青年羣體,乃至公衆對“低碳”、“環保”、“可持續”生活方式的關注、思考以及行動。

展出這個展覽,無論是策展人還是作品創作人的出發點,無非就是提醒大家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當中,也不要忘記“保護環境”這件事情。

不可否認,環境保護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的工程。我們作爲一個普通人,當然不可能以一己之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千千萬萬的人凝聚起來就可以形成“誰也打不破”的強大力量。

我們知道,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果我們人類自己都不愛護,又有誰來愛護呢?我們所需要的一切資源,不都是向地球源源不斷地索取的嗎?保護環境這件事情刻不容緩,我們要有先見之明,不要等到無迴天之術之際才明白爲時已晚。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一點點小事,爲這個地球做出一點點貢獻,依然可以影響到整個世界。

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誰也不離不開它。我們的呼吸,機體都離不開這一整個生態。畢竟,環境保護是關係到我們每個人,我們雖然不是保衛蘿蔔,但我們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

繁忙的生活需要片刻的呼吸,地球需要可持續的發展。希望每個人能花片刻的時間從忙碌的瑣事中抽離出來,做出一點改變,比如從節約開始。節約用水用電,儘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飯盒等。雖然這些物品給我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使生態環境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其次,我們平時要做到不亂垃圾,同時注意回收和循環再利用等等。只有這樣,我們纔不會透支我們有限的資源,纔不會給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後代留下遺憾。

展覽裏面有很多有趣且引人深省的展品。我最感興趣是顯示屏播放着一個男人被一個巨大的塑料籠罩着,其背後的含義不言而喻。生命體被塑料袋所包裹,人類在裏面無法呼吸,表達了一種窒息感。假使某一天我們的空氣都被污染了或者是沒有了氧氣,那我們還怎麼呼吸,怎麼維持我們的生命。所以,我們和地球是共生體,我們要和地球乃至整個生態圈和諧相處,未來才能實現可持續,而不是有限的資源被揮霍無度。

總而言之,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行動起來,使地球能少一點陰霾,多一片藍天。希望我們的未來是可續的。

展覽名字:《地球臨界點》

門票:免費(無需預約)

展覽時間:2022.02.22—03.22

地址:廣州市國際金融中心M空間負一層(IFC)

下面是我在展覽拍的一些照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