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男媽寶女,在我看來我不願意把它定義爲極端

清明小長假,大家有去哪裏踏青嗎?


今日明月趁着陽光燦爛洗了幾件衣服後便窩在房間的沙發看了電影與紀錄片,看完又小睡了倆個小時。

感覺到很自由也很放鬆,在漫長的時光裏有興趣愛好陪伴也就不孤單。

在今日,明月想要跟大家一起探討關於“媽寶男”“媽寶女”這個標籤的看法。

爲什麼想要寫這篇文章,是因爲前段時間與妹妹的一次聊天觸發了我的靈感。



明月大學與工作都在廣州度過,至今也一直都在廣州努力生活,相比於追求慢節奏的妹妹,明月對於周遭的生活環境適應能力都會比較好一些。

妹妹跟我說起她戀家,說認爲自己就是“媽寶女”。

我說爲什麼這麼說?

妹妹也說不上緣由,但是卻跟我說她就是個媽寶女。

我第一時間便是反駁她,否認她。


因爲“媽寶女”在當代來說,已經是一個貶義的形容與貶義的標籤化,而對於這種標籤與貶義,取代的便是很普遍很廣泛。


任由誰都可以輕易的說出一句他就是個媽寶男,媽寶女。

這種普遍與廣泛對於明月來說,卻稍稍有些不認同。

打開搜索引擎時,媽寶男的解釋是這樣的:

媽寶男指在媽媽的溺愛下長大的男人,即使成家了依然像沒斷奶似的。

媽寶男一般缺乏主見,沒有自信。他們的人生線路,基本由媽媽設計,只要自己不自討苦喫,那麼通常不用喫太多苦,就能生活得不錯。

同樣的,媽寶女也是如此。


其實在明月看來,家人與親情,尤其是父母,正常來說,都是我們此生最重要最寶貴的人,我們當然有義務有感情帶着愛去愛他們去孝順他們。

古人有云:不孝有三。

從古到今,孝字都是源遠流長,貫穿了千年這條歷史長河,直到今日,我們在選擇另外一半時,都要知道他或她是否對家人對父母孝順與“深愛”,如若無,便會在心裏大大扣分,更嚴重者,便會直接失去了相親市場。

而“媽寶男”與“媽寶女”卻是另外一種極端。

我爲什麼說不願意給一種感情隨意貼上標籤,就拿親情裏我們子女與父母的愛,這種愛本身就是無私且偉大的,並且是純真與奉獻還有濃厚的。


一旦被貼上標籤,且會變質,解讀它這個愛的途徑便成爲冷冰冰。

而我們天生就應該是愛父母的,而父母也是愛着我們的。

現如今,大家對媽寶的定義越來越不同。

明月最不願意的就是動不動就聽到別人隨意評價他爲媽寶男與媽寶女。

在明月看來,所謂的媽寶男媽寶女是作爲一個成年人,沒有實行自己應該實行的努力而啃噬媽媽的每一分錢每一分“溺愛”,啃噬的人有責任,而喜歡被啃噬的人也有不能躲避的責任。

這種責任是相互的,一個巴掌拍不響。

大家想一想,爲什麼沒有爸寶男,爸寶女這個說法呢?

因爲我們來自母親的子宮,出生降臨都躲在圓圓的肚子裏;

我們嬰兒時期最熟悉最依賴母親的味道與溫度,我們天生就依賴與依靠自己的母親,這是我們的天性,我們最初的最純沒有添加的天性。


明月記得我小時候讀小學那個階段,別人家孩子一放學可能就是找小夥伴一起玩,但是我一放學永遠就是找媽媽。

我挨家挨戶的找媽媽,去問大人時,大人們總會打趣的開玩笑說都這麼大了還找媽媽啊。

可是我不理會,我只要看到媽媽牽起媽媽的手就覺得我的小手也一樣溫暖,我還喜歡擁抱媽媽,我從身後環抱着我的媽媽時,我覺得很舒服,直到現在,我還是一回到家就很喜歡從背後擁抱我的母親。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不獨立,因爲我清醒的知道,這是我愛着我媽媽的方式,媽媽的獨有的味道是我的溫暖。

每一位媽媽都帶着獨有的“氣味”吸引你的依賴與依靠。


母愛可真偉大,偉大到容易延伸出各種含義與標籤,這不,“媽寶”便落在身上站穩了腳步。


明月更想要確認與討論的是,母愛不應該輕易成爲一種標籤與傷害,因爲任何一種愛都是雙刃劍的。


或許,我們把媽寶調轉過來成爲“寶媽”會不會含義又不同了呢?


“寶媽男”、“寶媽女”,意指爲孝順自己的母親,把母親當成寶貝的人,因爲小時候母親也把自己當成寶貝。


當然,這是明月的延伸與“創造”。


明月認爲這樣子,便是一種更準確的愛。


而我們的愛與依賴,本身是要有限度的,並且是比較正確的。

而去愛我們的父母,這本身卻是應該的。

究竟什麼才叫“媽寶男”、“媽寶女”,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

但是這個解釋在大家的心中的度量,應該是平衡的並且公平的。

但是明月可以非常確定的是,倘若我的另外一半或者身邊的人是不愛自己的母親不愛自己的父親的人,那麼明月會盡早的疏遠她。

當然,這不包括非正常的父母子女關係。

我們嘗試,把它調轉過來,成爲“寶媽”。


文/張揚明月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