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在靜默中迎接冬

今日立冬。清晨拉開窗簾,極輕的霜霧和涼風並沒有攜來冬的寒冷,高遠的藍天預示着晴朗依舊。只是不曾料到,今冬的第一個節氣,我的城,我的大醴陵,三年的固守昨天破防,它瞬間就被按下了暫停鍵,它要在靜默中迎接冬天。

今日週一,我作爲一個家庭主婦兼職場女性,平常的此時是我一天中最忙碌的時段。起牀後即出去散步二十分鐘,再帶回家鮮肉及米粉。趁燒開水的兩分鐘,晾曬好洗衣機內的衣服,然後爲家人做好早餐。六點五十,我已載着上初中的女兒行駛在尚無多少車輛的大路上,先送她去上學,再去上班。是哦,每一秒都不能閒着的早晨。

而此時,我才慢吞吞地下樓,打開大門,院子門。滿可睡個懶覺,但習慣很難改,還是想散個步。

我們小區夾在兩個高風險區之間,能活動的範圍限在小區內。我家院子門與對面的鄰居只有十米之隔,往左和往右一百五十米的兩個出口皆被封堵。鋼管架蒙上彩條布的兩道屏障,隔開了106戶人家與外界的接觸。我戴上口罩,一個人在這三百米之間徘徊。靜默中,我與小鳥一樣早。

出院門左拐幾米,發現隔壁小區的芙蓉開了,立在高高的圍牆邊,如一把粉色點綴的綠傘。仰望的我,就站在傘下。它,抗霜抗寒,開起來嫵媚動人卻不失一種無所畏懼的灑脫。芙蓉,總是擁綠色靜默如普通喬木,某一日乍然的滿樹繁花,令人心顫。

往前,是一塊菜地。主人很用心,靠路一邊用紅磚砌了一尺高,之上還圍了綠色的塑料繩網當籬笆,一小畦一小畦地長着紅菜,小白菜,蘿蔔菜,大蒜芹菜,紫紅鮮綠,嬌嫩可人。蔥過了季,開出一莖莖蒲公英似的花團,茸乎乎的要起飛。不種自生的紫蘇,老壯地散長在各處。春夏時,我曾幾次炒黃瓜時發覺沒有紫蘇,而跑來摘,繩網籬笆闊綽的方格就是爲我這樣鄰居準備的。

我慢悠悠側目走過,一陣暗香襲來,口罩也擋不住的沁人心脾。細觀前面,幾株丹桂和銀桂正密密匝匝地開滿金橘色和淺黃色的小花,但在濃郁的葉間仍顯含蓄內斂。這遲到的綻放,使得原本炫秋的芬芳全留給了這個初冬。

幾次往返於三百米的小巷弄,張家的三角梅濃李家的大麗菊,王家的油麻藤……它們紅紫鬥豔,青黃相間,細訴流年似水,季節如梭。大自然總在不知疲憊地調令光陰裏四序遷流,急緩變幻的幽微小美。平日裏,忙於俗事的我,我們,全疏忽了。

折一枝桂花回家,斜插在瓷碗。靜默的人,需要提振心情的香氣的陪伴,花香,書香,食物香。

我將一早收穫的靜默之美髮家人羣,閨蜜羣。靜默期,羣,是我們彼此交流的地方。看新增,株洲和醴陵的數字都不容樂觀。

妹妹在株洲,已是第六天靜默,兒子在長沙上學,老公在攸縣上班,一家人三處分離。相比,我們更擔心她。她當了小區防疫志願者,今天曬了包餃子的視頻。熱氣騰騰的豬肉餃子香隔屏可聞,小侄女的歡笑隔屏可聽。我們互相叮囑,互相鼓勵,相信靜默是短暫的,就當這是生活給自己放的一次小長假,安居家院,靜靜度過就好。

閨蜜羣裏,大家互動日常生活,做家務,做美食,做核酸,領菜。我們爲在醫院工作的湘紅點贊,爲在當區志願者的衛衛點贊。靜默中依然可以歲月靜好,是許多默默奉獻的人在爲我們承擔着風險負重前行。

大家議論最多的是領菜。聽說政府殺了一千多頭豬,用於靜默期免費發放。昨天幾個羣都有人說不必免費發放,我們平常也要花錢買菜,政府的這個支出太大了,我們絕不會因爲不免費就不愛醴陵,不支持政府決定。

下午,我建議全家鍛鍊身體,打乒乓球。正廝殺起勁,鄰居敲門喊:快來領菜啦!等我和老公走到封堵處,菜已全部發放完。工作人員讓像我們一樣沒領到的住戶登記:只備了106套,實際含租戶有120戶,等下送來了會通知。我說:沒有也不要緊,我冰箱裏有半個月的食物。工作人員是個年輕女子,大眼睛笑意盈盈:政府補貼,家家送到。

一小時後,我的手機響了:領菜啦!

二斤肉,一斤雞肉,兩個洋蔥,五個紅蘿蔔,兩顆大白菜,一把青椒,平常的一袋菜拎回來,這是我拎過的最覺珍貴的一袋菜。羣裏,感動感謝的話刷屏了。靜默中的我們,一湯一飯,飲啜的都是幸福。

午後的陽光暖暖地撒在小區,撒滿小院。我在山茶樹下看書,喝茶。立冬,時光沒有因白晝變短而加快流逝。一️只體態極小的鳥倏然而來而去,滿樹花苞枝葉輕輕搖晃。靜下來的時光,更顯靜緩悠長,自在舒緩。靜默也是一種能量。如文友曾玄風說:有時候,適時的沉默也會讓人震耳欲聾。

能量爆棚的那一刻,我們的靜默宣告結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