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筆記與心得】鍾求是——小說世界內在構建

毛澤東文學院第二十一期中青年作家班10.20課程)

聽課筆記整理:整理

當了十幾年巜江南》主編,以編輯的身份說下什麼是好稿。

在中國,刊物有二百多家,其中標準高的好的刊物也有二十多家,編輯審稿都是有依據的,看到好稿會興奮,所以寫好了不要擔心發表不出去,好稿子是不成問題的。如果稿子還在成長中,那就靠運氣了。

作品書寫分寸沒撐握好,情節節點彆扭,哪怕是朋友的也不能發。一個作家,永遠要比聰明的讀者快半個身位,不能滯後於讀者。

第一部分,談談編輯眼中的好小說標準:

1.基本功

語言:

需要天賦,還需要閱讀。

敘述能力:

語言好,寫散文寫詩沒問題,寫小說不一定行。小說開頭就要有講故事的腔調,然後注意故事的節奏,情節的推進,迂迴與糾纏,推進到一定的時候形成高潮,高潮要打動人,高潮過後就要收回,結尾有意思,有回味有留白,這也是結尾的目的。

新意:

當下文學小說很多很熱鬧,但從更高的標準看,好的少,編輯,評論家,讀者及作者本身也是不滿意的。相同的時代背景和環境下,大家寫的雷同,沒有新意。

對人的內心世界有探索,探測:

好的作品要如打開房間一樣來挖掘出人的內心。而作家的功力,就是看你是否能打開更多與更深的“房間”。普通人可能打開一個或兩個房間,但是作家要打開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你有沒有能力打開更裏面、更隱祕的房間,把隱藏其間的內容觀察到,表達出來。讀者可能平時感受不到這些隱祕的東西,但是你寫出來後,他會覺得,哦,還真是如此,這種共鳴是作家要想辦法來表達的,至於你挖掘得有多深,要看作家的文學觀、對文學價值的認定、對人與世界的深度及看法等等。

讀一個好的小說,特別是短篇小說,我會想到一個詞“無界“。要做到很難,但它是方向,也是目標。在有限的篇幅裏容納無限的東西。內容上社會生活很豐富,給我們提供的材料很多。人的內心很寬廣的,可以無窮去探索。形式上也是可以去探索,短篇小說是適用於用各種文體來探索的。可以將非虛構的東西引進來,小說由虛構與非虛構組合,這也是我自己的作品的首次嘗試,也是一種探索,也是詮釋無界。

有了以上三點,我們的作品才能變得寬廣,無限。


第二部分:小說世界的內在構建

什麼是小說世界?這個問題,王安憶在復旦講座引用巜洛麗塔》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話回答:好小說就是一種好神話。這個神,不是鬼神,是指建立於現實生活又脫離於現實生活,叫文學世界,心靈世界。

搭建這個世界,得幾根柱子。用四根柱子,或者說是四個維度。

1.故鄉的維度。

應該建立自己的寫作根據地。魯迅,郁達夫,沈從文,莫言,餘華等等作家都是要走出去,才寫出好作品。到不了的都是遠方,回不去的都是故鄉,走出去纔有故鄉的概念。故鄉的距離包括空間的距離,時間的距離。

餘華說:一個人的記憶是少兒時候,少兒時候的記憶是一個人一生的基礎,一生都是在少時記憶裏修修補補。

故鄉對一個作家起着什麼樣的作用?我爲什麼會成爲作家?

因爲我有兩樣東西,一個是借書證,小時候看遍了家鄉小圖書館裏所有的書,文學像基因一樣植入我的身體。另一個是好奇心。我十來歲的時候經常在街上穿來穿去,聽人說事,看人做事,自己思考,看到一個個平常的人在某個時刻可能是發光的,也會啓發人,照亮人,也是會讓人心動的。

所有的恩怨,隨着時間的流逝都變得不一樣了,時間會給生命帶來不一樣。

因爲故鄉多年前的記憶,構成了小說的核。故鄉對於我來說,有取之不盡的資源。回一趟喝個酒喫個飯也收到了寫作材料。

寫到一定程度,故鄉也是昇華的。在地理的故鄉之上,會有一個精神的故鄉。精神的故鄉可以是一個鄉村,一 個小鎮,一座小城,一所大學。你的故鄉如此,就有十個百個故鄉是如此。精神故鄉是開放、包容的。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可以容納到精神故鄉之中,它也可以是發展的,成爲你的寫作根據地,裏面活躍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你小說需要的某一日走進來。

一個作家走得多遠,看他能否建立起自己的寫作根據地和精神故鄉。

2,死亡的維度,要設置死亡的底線。

現實中有很多不公,但愛,情,性愛,是平等的,另一個平等,就是死亡。正因這些平等的存在,人們就還可忍受其他的不公,不然不得了。

作家對死亡要有思考。

我最初寫作,寫了幾個短篇一個長篇,發表未果,失去信心,後停筆幾年,離文學越來越遠。93年,好友在匈牙利雪夜出車禍,死亡。我和家屬去看,我當時想:這麼個好兄弟,爲什麼死在一個毫不相干的地方,人到底爲什麼活着爲什麼又那麼脆弱,又想到了文學,覺得自己要在文學裏完成對命運對世間的思考。身後的車裝着十字架,時遠時近,好像命運在召喚我。於是,我寫了一個關於匈牙利的小說,在巜江南》發表。從此,在文學的道路上沒有停止過。

人總是要死的,怎麼去思考死亡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很重要。我們在現實中陷得太深,俗套,太燥動,在作品中失去誠誓的品質。寫死許多人,死亡對小說的重要性卻沒有。

3.愛情的維度。

推薦閱讀《等待呼吸》。應該設定每個人的情與欲。巜色·戒》在愛與欲上寫得水乳交融。

,從兩方面去做:

第一,要尊重人性。不要被政策概念等拘束。就算在你死我活的縫隙裏,愛情也會生長出來。每個人都有愛情的權利,都會享受愛與性的美好和快樂。這種感覺是真實的。人的情感可以超脫於很多東西,包括大的戰爭,它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用人性的眼光去打量。

第二,要寫出新意。包括情節上的新意,比如黛玉葬花的情節,是獨一無二的,不能被仿寫的。

4.困境的維度。

絕不繞過人物心中的困境。現在世界發展很快,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很快,但都覺得活得累,每個人心中都有困局。中國每年有25萬人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生活中有大的困境,小的困境。

解脫不掉,掙扎的東西都是困境,有它的苦與樂。表達困境時,有人覺得自己寫得夠走練,但人物心理沒辦法解決,於是輕巧地寫幾行,帶過去,不行。或者自己寫作中遇上難關,不願多琢磨,就隨意一寫。一定要用推土機的精神去寫,靠上去,短兵相見,千萬別繞過去,連做夢也要想,上帝會幫你,某一刻想出來,心中大喜。另外還在技巧上掌握,比如餘華寫一個人殺人後,他的心理活動是空白的,只有肢體語言,真的就是這樣。

寫小說,用以上四個支柱,即四個維度基本上可以構造出一個好的小說,小說的世界就搭建好了。


我的聽課心得:

鍾老師講的小說世界的內在構建的四個維度,耳目一新。我的創作以散文爲主,就拿來爲之服務吧。

故鄉的維度,我認爲歷來也很適合散文的創作,山一重水一重,走過風風雨雨,回首往事,你一切的心事和困頓有故鄉在等待和包容,你一切的安好和喜悅都是故鄉永恆不變的祈禱。你的文字,需要名爲故鄉的容器去收納,沉澱,釋放。

死亡的維度,我覺得可以認真去定位它在散文中的能量,會讓手中的筆更濡悲憫。沉重的事,輕輕放,放的姿勢與留下的思索達到一致。

愛情的維度。愛情包括愛與欲,這一點放在散文中,我以爲強調的是寫文的果敢與技巧。前者鍛鍊是下筆的真誠和勇氣,後者是一種點到爲止的意境。在敘事散文和軟美散文中穿插得當,不管殘缺悲哀還是齊整幸福的愛情,它都攜帶着人世的美感。

困境的維度,常遇上的問題,我就是文檔中有多篇爛尾樓,寫不下去就丟下了,許久不管。除卻思考的過全或不全,能力有限,從一方面也說明自己的寫作精神沒有達到預期的飽滿,沒有那種迎難而上的推土機精神。

講課老師簡介:鍾求是,1964年出生,浙江溫州人。現爲《江南》雜誌主編,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作品曾獲《小說月報》百花獎、《中篇小說月報》雙年獎、《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中篇小說獎、《十月》文學獎、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等。出版小說集《零年代》《兩個人的電影》《謝雨的大學》《給我一個藉口》《昆城記》《街上的耳朵》等。2022年8月25日,作品《地上的天空》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