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雲波講湖湘文化的源與流:百溪匯成江河湖海,文脈學脈宏大淵深

近日,長沙圖書館特邀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雲波,攜新作《湘水長長何處是故鄉》,作了題爲《湘水長長:湖湘文化的源與流》的講座,引領讀者一起進行一次瀟湘地理文化的探索發現之旅,讓大家感悟到:百溪匯成江河湖海,文脈學脈宏大淵深。

講座伊始,何雲波介紹了他新出版的散文集《湘水長長何處是故鄉》:以湘江爲紐帶,把他對不同時期生活過的永州、長沙、湘潭三個地方寫的遊記、隨筆有機地組合而成,全書分爲永州八記、長沙城記、湘潭行記三輯,每輯8篇,共24篇文章。

清代學者王闓運寫的名聯“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是長沙嶽麓書院濂溪祠的楹聯。何雲波認爲,湘江也貫穿起了湖湘的文脈與學脈。他結合自己的新作,着重講解了湘江與湖湘文脈的關係和湘江與湖湘學脈的關係,梳理了湖湘文化的起源和發展脈絡。

何雲波說,屈賈的湖湘、柳宗元的永州、元結的浯溪、杜甫的長沙,瀟湘令中國曆代的遷客騷人夢繞魂牽。

從周敦頤到胡安國、張栻、王船山、曾國藩,從萍洲書院、船山書院、碧泉書院到嶽麓書院,湖湘文化一脈相承,由涓涓細流成浩蕩之勢。

理學大家周敦頤以儒學爲基礎,融合佛和道,作《太極圖說》和《愛蓮說》,他所收弟子程顥、程頤將理學發揚光大,後來朱熹集大成,使理學成爲顯學。胡安國在碧泉書院創辦學堂,後來他兒子胡宏繼之,再傳學張栻。“胡開潭學,朱張繼響”。

始建於810年的石鼓書院,成爲全國四大書院之一,韓愈、周敦頤、朱熹、張栻在此停留過。明清三大學者之一的思想家王夫之,晚年住在衡陽石船山。湖湘文化到王船山這裏,已經開出滿山的花朵。

據何雲波分析,儒、佛、道共處一山——嶽麓山,嶽麓書院代表儒,麓山古寺代表佛,雲麓宮代表道。湘鄉的曾國藩,湘陰的左宗棠、郭嵩燾,瀏陽的譚嗣同,長沙的黃興,以及後來影響和推動中國巨大變革的偉大人物,都是在湘江流域長大,可謂“惟楚有材,於斯爲盛。”

何雲波說:“近代以來的湖南人才羣體,多以湘江爲紐帶,構成了湖湘文化圈。”三湘四水留下了古代名人大家的傳世詩文,這些詩文不斷豐富着湖湘文化的內涵,使湖湘文脈與學脈如靜水深流,把這片曾經的蠻荒之地滋養成了文化底蘊深厚的沃土。

何雲波在講座中,不時提出一些與湖湘文化有關的問題與現場讀者互動,許多人爭先恐後地回答,他再進行補充,現場氣氛一度十分活躍。

何雲波出生於永州新田,工作在長沙、湘潭,他故鄉的小河入瀟水、入耒水、入舂陵水、入靳江、入潙水、入瀏陽河……最後匯入湘江。他的新書集中了他人生歷程中的生動故事和所思所悟,每一個細節都滲透了故鄉的小河水,都融匯了他對家鄉的眷戀和對湖湘文化的熱愛。在他的梳理和講解中,湖湘文化的源與流在聽衆的心中漸漸清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