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號:中國航母喜迎三胎?


6月17日上午。

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下水命名儀式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廠舉行。

經中央軍委批准:

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命名爲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福建艦 ",舷號爲 "18"。

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 8 萬餘噸。


風起“太平”洋?

1909年。

法國人克雷曼·阿德在《軍事飛行》一書中,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飛機與軍艦結合和建造航母的設想。

但是他的設想沒有引起法國重視。

而美國人和英國人卻發現了該構想的軍事價值。

1910年。

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一駕“冠蒂斯”雙翼機首次從前甲板鋪有25米木製跑道的“伯明翰”號巡洋艦上起飛,完成了歷史上人類第一次駕駛飛機從軍艦上起飛。

1917年。

英國將一艘巡洋艦改裝爲世界上最早的暴怒號航空母艦,其載機20架,但是原巡洋艦中部的建築未拆除,甲板分別前後兩塊,飛機起落既不方便又很危險。


1918年。

英國又將建造中的“卡吉士”號郵船改建爲航空母艦,更名爲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它是第一艘有直通甲板的航空母艦,飛行甲板長168米,甲板下是機庫,有多部升降機可將飛機升至甲板上,可載機20架。


同年9月。

該艦編入皇家海軍的作戰序列。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匆忙入役的“百眼巨人”號尚未來得及參戰,戰爭便結束了。

1919年。

日本參照英國“赫姆斯”航空母艦的方案設計了鳳翔號航空母艦。

1922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美英日法意五個海軍強國簽訂了《華盛頓海軍條約》並規定美、英、日、法、意五國海軍的主力艦總噸位比例爲5.25:5.25:3.15:1.75:1.75。

此外。

條約准許各締約國利用2艘戰列艦改建爲排水量3.3萬噸的航空母艦。

3月。

蘭利號航空母艦改裝完畢重新服役。

其有一個全通式木質飛行甲板,甲板長165.3米,寬19.8米,最大載機量56架。


11月。

鳳翔號航空母艦首先建成服役。

成爲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建造的艦空母艦。


1924年2月。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開始服役。

由於競技神號使用了大量現代航母通用的新技術,因此被認爲比鳳翔號更接近世界上第一艘現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


1941年12月。

從6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354架日本飛機襲擊了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隊。

炸沉和重創美國戰列艦各4艘,巡洋艦和驅逐艦16艘,炸燬飛機188架,官兵死傷約4500人,美國太平洋艦隊除航空母艦外幾乎全軍覆沒。

而日軍僅損失飛機29架。


1942年5月。

珊瑚海海戰中。

美國2艘航母122架飛機與日本3艘航母121架飛機交戰。

開啓了航母對戰的序幕。


結果。

美國1艘航母被擊沉,另1艘受傷,損失飛機66架;

日本1艘航母沉沒,2艘受重創,損失飛機85架。

而雙方的艦隊始終未互相見面,也未互射一炮。

該次海戰之後。

航母一躍成爲新時代海戰的主宰力量。

1958年。

美國開工建造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企業號航空母艦。

1961年。

企業號建成服役。

企業號航空母艦主尺度爲342.3米×40.8米×11.9米,艦員編制3215人,動力爲8座A2W壓水反應堆,渦輪電力推進,四軸四槳,最大航速35節,續航力400000海里/20節,飛行甲板331.6米×76.8米,最大載機量84架。


2008年。

美國全面展開福特號的建造工作。

2017年。

造價約130億美元。

美國新一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福特號航空母艦正式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中國航母喜迎三胎?

1895年。

中日甲午海戰之後一直有着亞洲第一稱號的北洋海軍就此消失。

1950年5月1日。

海南島戰役大獲全勝之後,蔣家王朝再次面臨分崩離析的局面。

收復臺灣。

迫在眉睫。

6月25日。

朝鮮戰爭剛拉開序幕。

6月27日。

美國第七艦隊就公然駛進了臺灣海峽,並聲稱美國第七艦隊阻止中國大陸進攻臺灣,有關臺灣問題,等太平洋地區穩定之後,應由聯合國商討決定。

1956年。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集結了三艘航空母艦、戰略巡洋艦、潛艇等各類軍艦50餘艘、200餘架艦載機,在中國東海海域進行武力威懾,揚言對中國進行全面戰爭,甚至核打擊。

1985年。

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在烏克蘭開工建造,但在建設週期中適逢蘇聯解體,工程被迫中斷。


1994年。

美國航母戰鬥羣將我國核潛艇包圍,雙方對峙三天三夜。

1995年。

“瓦良格”號從俄羅斯海軍編制中退出,移交烏克蘭。

1999年。

中國購買完工率約爲68%的“瓦良格”號。

2005年。

“瓦良格”號交付大連造船廠進行更改安裝及繼續建造。

2009年。

美國《時代》週刊刊文《中國海軍變強,世界警惕注視》。

2011年。

開始出海航行試驗。

2012年9月25日。

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完成建造和試驗試航,正式交付海軍。經中央軍委批准,這艘航母命名爲“中國人民解放軍遼寧艦”,舷號爲“16”。

遼寧艦全長300多米,寬70多米,從龍骨到桅杆的高度達到60多米,滿載排水量6萬餘噸。


2016年12月24日。

海軍新聞發言人宣佈,遼寧艦編隊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訓練。這是遼寧艦首次出遠海訓練。

2019年12月17日。

首艘國產航母進入中國海軍服役,並被命名爲“山東”號。


從此。

人民海軍正式進入雙航母時代。

2022年6月17日。

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下水。

而在55年前的今天。

正是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的日子。


從此。

人民海軍正式進入三航母時代。


福建號爲什麼這麼重要?

大家爲什麼這麼關注福建號?

2021年7月。

美國一口氣拉出7個航母編隊。

在這7個航母編隊中。

除了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羣外,法國、澳大利亞、日本、德國以及美國,都打着“維護航行自由”口號拉出大批海軍準備朝南海“進軍”,其中包括“里根”號、“羅斯福”號、“戴高樂”號多艘航母及“準航母”。

9月1日。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官方微博號發佈消息稱:

日前。

美軍向西太地區增派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羣和“埃塞克斯”號兩棲戒備羣已陸續到位,結束了自6月18日“里根”號航母離開南海以來西太陷入的美軍航母“真空”狀態。


9月24日。

美國“里根”號航母,“夏洛”號巡洋艦經馬六甲海峽年內第七次進入南海。


10月4日至9日。

日本自衛隊近日派出最新型驅逐艦與英國航母在南海開展聯合訓練,美國、荷蘭、加拿大、新西蘭的艦艇也在其中。

12月30日。

中國海軍遼寧艦編隊圓滿完成遠海實戰化訓練,安全順利返回青島母港。

據“人民海軍”報道,訓練期間,外軍艦機對我航母編隊多次抵近偵察和跟蹤監視,編隊多次組織艦載戰鬥機戰鬥起飛有效應對。

在官方公開的照片與視頻中。

遼寧艦與日本航母“出雲號”首次同框。


2022年1月9日。

“哨兵”衛星在錫布圖水道以東附近海域發現了美海軍“卡爾·文森”號航母。


1月18日。

據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每週艦隊位置報告”消息:

截止到北京時間1月19日。

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南海周邊地區,先後部署了“卡爾·文森”號航母、“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和“林肯”號航母,共4艘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組成的海軍編隊。


1月22日。

美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在菲律賓海舉行了聯合軍演。

參演艦艇美國海軍航母“卡爾文森”號(CVN-70)、“林肯”號(CVN-72));兩棲攻擊艦“美國”號(LHA-6)、“埃塞克斯”號(LHD-2);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莫爾比灣”號(CG-53)、“尚普蘭湖”號(CG-57);驅逐艦“查菲”號(DDG-90)、“格瑞德利”號(DDG-101)、“斯普魯恩斯”號(DDG-111)以及日本海上自衛隊“日向”號直升機母艦(DDH-181)。

5月9日。

美里根號航母出港橫須賀,距離遼寧編隊不遠。


5月15日。

美國國防部消息:

國海軍新銳兩棲攻擊艦“的黎波里”號抵達第7艦隊轄區。

這是美軍現役兩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首次“齊聚亞太”,也是美國海軍幾年來首次在西太平洋湊齊了“林肯”號 、“里根”號航母、“美國”號兩棲攻擊艦、 “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四艘“準航母”圍堵我國周邊海域。


1950年。

美國大軍壓境。

妨礙我們收復臺灣。

72年後的今天。

美國挾持臺灣作爲阻礙中國崛起的一張牌。

這一幕何其相似。

只是時移世易。

但依舊要謹防美國擺爛拖全世界下水。

居安思危。

始終要牢記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


最後。

我們再聊幾句。

不知道我們的第四艘航母下水之前。

能不能看到祖國統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