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也要腳踏實地?


一個月前。

5月20日。

#建議專家不要建議# 與#專家不建議年輕人掏空六個錢包湊首付# 和#專家稱買房比租房划算# 等話題一起登上微博熱搜。


5月25日。

#年輕人爲什麼反感專家建議# 再一次登頂微博熱搜。


這才過了沒多久。

又有專家對於當下嚴峻的就業問題提出建議:

徵收失業稅!


專家建議加徵失業稅?

6月15日。

國家統計局公佈5月經濟數據。


其中。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是5.9%,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

其中外來農業戶籍人口失業率是6.2%,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

16-24歲失業率錄得18.4%,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創歷史以來最高;

25-59歲就業主體人羣失業率爲5.1%,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就業基本盤總體在改善。

而在此前。

4月。

16-24歲、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分別爲18.2%、5.3%。

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爲6.7%。

2月。

16-24歲青年人失業率是15.3%,與上月持平,其中20-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的失業率比上個月下降了0.2。

冷冰冰的數字。

大家可能沒什麼感覺。

但是超過4000萬人的“失業”還是難免還是會讓人恐慌。

這不。

各路專家就開始閉着眼睛“抓藥”了。

5月29日。

有專家建議“付費上班”。


6月14日。

有專家建議開徵“失業稅”。

好傢伙。

本來就失業入不敷出。

哪來的錢給你繳稅?

就算是以毒攻毒?

也不能這麼玩吧?

相比而言。

6月16日。

梁建章的建議#沒工作的年輕人可以先結婚# 終於“靠譜”了一次。


但是沒工作沒錢你拿什麼找對象結婚?

卡Bug也不能這麼玩吧?


那些年那些專家的那些建議?

專家建議是什麼時候開始招人煩,甚至是反感的,我不知道?

但倪鵬飛肯定算一個。

2019年8月。

倪鵬飛說:

房價過低不利於年輕人奮鬥!


2020年3月。

胡必亮說:

非洲留學生每人給10萬一年,太少了。


2021年1月。

白巖松說:

難道我們指望的是房價很低,工作隨便找,喜歡的女孩一追就同意。

不會吧!


正是他們居高臨下不食人間煙火的“言之鑿鑿”。

讓專家乃至專家建議的光環迅速褪色。

當然。

專家們之所以越來越讓人“咬牙切齒”。

還有他們的緊跟時事。

幾乎不會錯過每一個撩撥年輕人情緒的話題。

2021年5月。

梁建章建議生一個孩子獎勵100萬。


8月。

趙燕菁教授建議生孩子和養老金掛鉤。


2022年1月8日。

任澤平獅子大開口建議央行多印2萬億。


4月1日。

原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經濟學家許憲春建議低收入者可以把閒置的房子出租,或者用私家車拉活。


4月30日。

馬光遠住了幾天院。

出院後就表示:

窮人們在經濟不好的情況下資產不會縮水。

連焦慮的資格都沒有。


5月7日。

拉鉤CEO許單單表示:

年輕人找不到工作。

是因爲薪酬要求高。

5月16日。

馬光遠又有新的感悟:

覺得房價高的。

先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收入出了問題。


5月23日。

北大教授董藩表示:

年輕人拿着高房價當不結婚的藉口,屬於道德綁架。


貸款延長到80歲看誰玩不起?


6月1日。

有專家爲了緩解當下的經濟焦慮。

竟然想把核酸檢測利益化。


雖說去年。

趙燕青教授因爲養老金的建議引發的輿論做出過解釋。

但在6月5日。

在某次公開演講中。

趙燕青教授語出驚人:

在他看來生孩子要與資本掛鉤纔是解決問題的出路,

可以適當懲罰不生孩子的人。


年輕人討厭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不否認。

有些專家還真就是在爲民請命。



也有很多專家一針見血直指問題的源頭。


但爲何專家建議這幾年不知不覺就開始人人喊打了呢?

某些專家也不要揣着明白裝糊塗。

要知道:

好事不出門;

壞事傳千里。

而且。

一些行之有效,網民們拍手稱讚的建議。

如若事情太小?

根本穿不了多遠和多久。

如若事情太大?

怎麼操作,有沒有副作用,會不會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這些都需要考慮。

至於那些不過腦子的建議?

他們可能也沒想解決問題,只是想把水攪混了,又或者是試探一下網民們的底線……

再加上部分媒體和利益集團的斷章取義,推波助瀾……

網民看到的原本就已經失實。


最後。

我們再聊幾句。

年輕人討厭的並不是專家?

也不是專家建議?

而是某些專家脫離現實的誇誇其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