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日记 四十一

    2022年10月26日

    今天还是上网课

    第一节课 汉字词汇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更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汉语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只有透彻了解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才能更全面的认识中国的源远文化。

    汉语词汇的特点

    新华字典现已经收录20959个汉字、52万个词语。

    基本特点如下:

    ①汉语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单独使用时就是词,不单独使用时就是构词成分。如:"光"和"明"既是两个语素,又是两个词,二者合起来是一个词。

    ②构词法与句法基本一致,这主要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词根复合是新词产生的主要方法,因此很多复音词是由古代单音词构成的词组发展而来的,如妻子、困乏等。

    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基本上是一致的。由于汉语不大讲究形态变化,词根的复合和新词的主要方法都是用多副音节来组词的,比如说妻子、困乏,上山等。

    ③汉语复音节词绝大部分是合成词,但有一部分是双音单纯词,主要表现为叠音词和联绵词。叠音词是同一个字重叠而成,如关关、交交、习习、所所等;

    汉语副词的双音节词比较多,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们觉得好用,视听效果、视觉效果都好。

    联绵词大多数是由具备双声或叠韵关系的两个字构成的,如:逍遥、徘徊、望洋、萧瑟、流离、倜傥等。叠音词和联绵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词中的单字不表示任何意义,只起记录音节的作用,重叠或两个字合起来后的两个音节表示具体词义。

    比如逍遥,徘徊、望洋,萧瑟,琉璃这些叠音词和连绵词,在某种程度上,从中间拆开了它并不表示意义,但它连接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形象。

    ④汉语中有一大批外来词(包括少数民族词语),音译外来词自古就有,

    我们讲的外来词,无论是从外国语里面来的词,还是我们少数民族来的词,甚至还有我们的地方方言的词汇都是有的,这些词批量也比较大。

    ⑤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趋势:单音节词常常扩充为双音节,多音节词语往往被压缩成双音节,如:车-车子,鸟-飞鸟,月-月亮,窗-窗户,高级中学-高中 ,电视大学-电大 ,对外贸易-外贸,挖掘潜力-挖潜等。

    另外汉语多音词的发展,把很多词都变成双音词,比如说车,车这个字,它其实车它就能表现出是车,鸟,你也知道是鸟,月,也知道是月,但是把它都加成车子,飞鸟、月亮,窗户。对多字的,它又把它缩小,缩成这个比较简单一点的,比如高级中学就称高中,电视大学就称电大,对外贸易就从外贸,中国共产党就称中共。这些都是把这个多音词、多音节词、变成双音化词。

    ⑥汉语中有大量四字成语,就其语言结构单位说,多属于词组,就其造句功能说,相当于一个词。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永远处于不断变化状态,汉语词汇将随着中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

    再有就是汉语对这种双音节,又增加了四音节词,我们无论是从成语音节,还是从俗语、音节,还是自然组合音节,方便来讲,四个音节的词量是比较大的,而且比较多,而且大家用起来就体现有一种文化感。

    单音节语素和复合构词法

    词汇由词组成,词由语素构成。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它们不单用的时候是构词成分,单用的时候就是词。由于许多单音节语素能独立成词而语素和语素又能相当自由地复合成词,这就使汉语构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单音节词的语数和复合词的构词法,它们是在某种意义上就像双音节,有很大的灵活性。

    用复合法构成的词,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汉语在历史发展中就能方便自如地创造新词,以表示不断出现的新概念,满足社会对于语言的要求。例如"生"、"产"两个语素,它们既能单独成词,又能相互组成复合词"生产"、"产生";同时还能个别地跟其他单音节语素组成一系列复合词,包括许多新词在内。例如:生活、生存、生物、生理、生态,发生、滋生、派生、寄生、卫生;产业、产品、产量、产值,出产、资产、特产、包产。

    像我们看到的,过去用得比较多的生产,其实反过来也可以用产生,生产、生产这两个这个语速词组,把它组成一个词以后,它又演绎出来更多的词汇,比如说生活、生存、生物、生态、发生、寄生、卫生、产生、产品、特产、包产等等,这些都是由这个词的词性组合起来的,它使我们的这个词就衍生出来很丰富的词汇。

    构词法和句法的一致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语音-形态学构词法仅存上古遗迹, 如:入(-p)/内(-d)、立(-p)/位(-d)、执(-p)/贽(-d)、接(-p)/际(-d)、结(-t)/髻(-d)、锲(-t)/契(-d)、脱(-t)/蜕(-d)、列(-t)/例(-d)。

    汉语又缺少地道的前缀和后缀,词缀附加法在构词上不占重要地位。汉语里应用最广的构词法是词根复合法,即依照句法关系由词根组成复合词的方法,这种构词法跟由词结合为词组的造句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我们现在含义汉语构词的这个词,构词法和这个句法的构词法,它在某种程构句法,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趋于一致的,这样,就便于语速的群和单之间的关系,汉语没有语态的变化,比如时态变化,你是今天做的这个事,还是明天要做这个事,还是昨天做的这个事,在英语里面,在其他的外国语里面,他们比较注重,对时态的要求比较严格,让人去感受时态感。

    我们现代汉语,就直接明说出来,今天就今天的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事,明天明天要做的什么什么事,昨天昨天已经做过了,什么事,把词性都直接写到里面了,而在外国语里面,它是把它在标志在句法里面,它有前缀后缀词来表达。所以说入水内在,立体位置,执行接济等等这些词,都把词跟双音连接在一起。

    直接就表达在词态里面,把这个词都是给延伸开来,比如说入门,这是一个词,我们把入门拓展开来,如说从你开始学习,你就进入了一种学习状态,而走入了这个行当的门之中。入门这个词和这一段句子的句态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所以这个词态和句态比较连接,让我们学习汉语的时候就有好处。

    汉语词组的主要结构类型为"偏正"、"并列"、"述宾"、"述补"、"主谓",而复合词的构成格式也同样是这 5种。因此,汉语里常有词组转化为词的现象(如"国家"、"衣裳"),而一个双音组合是词还是词组有时难以确定(如"打仗"、"吵架")。

    汉语的构词状态,比如偏振,并列,数宾,数补,主谓,这五种最大的构词状态,在现代汉语的语法中,它是一致的。

    叠音字和联绵字都是双音的单纯词,其中每个字只代表一个音节。叠音字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多数是形容词和象声词,如:盈盈、楚楚、孜孜、喋喋、熊熊、习习、喃喃、啾啾。联绵字大多由两个具有双声、叠韵关系的字组成,多数是形容词,这些词你听起来,那它就有一种美的意义在里面。

    也有一些指具体事物的名词,如:参差、踌躇、忸怩、陆离、玲珑、 伶俐、 拮据、倜傥、磊落、仿佛、鸳鸯、孑孓、蟾蜍、 辘轳 (以上双声),伶仃、混沌、酩酊、迷离、腼腆、依稀、潺湲、玫瑰、螳螂、蜻蜓、碌碡(以上叠韵)。古代汉语里有不少叠音字和联绵字,近现代汉语沿用了一些,也新创了一些。

    汉语词汇的发展倾向于把单音节扩充为双音节,把多音节压缩为双音节。把单音节扩充为双音节的方式是在单音节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成分,如:发/头发、唇/嘴唇、雀/麻雀、鹊/喜鹊、鲤/鲤鱼、韭/韭菜、鼻/鼻子、指/指头,或者把两个意义相近或有关的单音节合起来用,如:皮肤、牙齿、墙壁、窗户、云彩、月亮。把三音节压缩为双音节的方式是省去其中一个音节,如:落花生/花生、山茶花/茶花、机关枪/机枪、潜水艇/潜艇、生地黄/生地、川贝母/川贝。把四个以上音节压缩为双音节的多见于某些词组的简称,如:初级中学/初中、化学肥料/化肥、华侨事务/侨务、对外贸易/外贸、文化教育/文教、政治法律/政法、彩色电视机/彩电、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委、高等学校入学考试/高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作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1、语音上比较

    短语内部词与词之间在语音上一般可以有短暂停顿,合成词的语素之间原则上没有语音停顿,一般是连续的。例如“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个短语,可以读成“向 雷锋  同志  学习”。“雷”与“锋”、“同”与“志”、“学”与“习”之间没有语音停顿,“雷锋”、“同志”、“学习”是双音节合成词。

    短语的语义一般是组成它的几个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例如短语“有电”是“有”和“电”两个词的语义的简单相加。而合成词有特定的意义,不一定是组成它的语素的意义的简单相加。例如“有喜”,口语中指妇女怀孕,不是“有”和“喜”的意义的简单相加。意义的单一性和整体性是词的语义特点。

    合成词内部语素之间结构很紧,具有 定型性和不可扩张性;短语内部词与词之间结构较松,可以拆开、可以扩展(即中间可以插如其他成分)。例如“牛马”可以扩展成“一头牛和三匹马”等,“赛球”可以扩展成“赛什么球”、“赛了两场球”等。因此“牛马”、“赛球”是短语。而“马路”、“比赛”、“自行车”等,却不能拆开,不能扩展,不能说成“马的路”、“比和赛”、“自行着车”。因此,“马路”、“比赛”、“自行车”是词。

    汉语词汇里包含大量成语。汉语成语的特点是绝大部分是四个字,而且正如汉语复合词多由两个语素并列构成,四字成语的内部成分也大多两两并列。这是汉语骈偶性的一种表现。

    四字成语结构紧凑,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实词。它们具有特殊的修辞作用,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铜墙铁壁、凤毛麟角、粗枝大叶、落花流水、来龙去脉、 油腔滑调、 东鳞西爪、狼吞虎咽、轻描淡写、胡思乱想、里应外合、半斤八两、一干二净、五花八门、千方百计、开宗明义、顶天立地、兴风作浪、设身处地、发号施令、捕风捉影、咬牙切齿、改头换面、惊心动魄、开诚布公、标新立异、驾轻就熟、好高骛远、避重就轻、挂一漏万、风平浪静、海阔天空、水深火热、兵荒马乱、心平气和、筋疲力尽、眉飞色舞、目瞪口呆、貌合神离、身败名裂、德高望重、人微言轻、夜长梦多、凶多吉少、尔虞我诈。

    四字词在我们这个汉语里头的量是很大的,而且它结构很紧凑,它还有还有音乐感,如铜墙铁壁,凤毛麟角它都是属于一个一个类的词,铜墙铁壁,就是铜铁是,你看那个凤毛。麟角凤是凤凰的,毛麟是那个角是什么,麒麟的角,那当然就是很厉害的,是很高档的,所以它使用起来,它就是让我们觉得,要有一种推进或者加强的感觉。

    它的构词在某种程度上,里面很多东西是共通的,比如说这个狼吞虎咽和这个胡思乱想,把它比作什么东西的时候,或者把它形容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它这个词性也都是相关的,相一致的。

    词的词义,表示何种事物,表达什么整类型的事物,它的针对性和概括性是很明显的。

    词义具有感情色彩、形象色彩、政治色彩等等,政治、哲学用语大普及,有的成了常用词。

    老师最后说:对这个词性把握的越多,我们写作起来就越得心应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