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纏鬥術——《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心得(三)

公元317年,東晉豫章太守周訪率八千人攻打杜曾,分爲三軍作戰。

杜曾兵強馬壯,反攻周訪左、右軍,周訪在中軍射箭壓陣,以安衆心。

這場戰鬥從早晨廝殺到下午四點,周訪左右軍皆敗。

周訪在中軍另有精銳八百人,飲酒鼓勁,按兵不動,直到杜曾的部隊衝到陣前不足三十步時,周訪才親自擂鼓發起衝鋒。這支敢死隊騰躍奔赴、銳不可當,杜曾大潰,一千餘人被殺。

諸將都說等明日再戰,周訪說:“杜曾驍勇能戰,今天他已精疲力竭,......現在趁他衰微,可以將他消滅。”

於是周訪連夜追擊,鼓行而進,一舉平定長江、沔水地區。

孫子說: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郭化若說,機動隊、突擊隊、警戒部隊爲奇,迂迴側擊、暗地攻擊、特種作戰爲奇;華杉說,預備隊爲奇。

所以周訪八百預備精銳是他的奇兵。

史書未交待杜曾有多少人,但他善軍事,多次打敗晉軍,自然懂得“敵則能戰之”的道理。

杜曾至少有兵力及士氣上的優勢,纔會全軍壓上、一鼓作氣,想速戰速決。

周訪則知道己方較弱,他採用纏鬥的方法,打持久戰。

我不知道大家打過架沒有,兩個人打架,一個體壯、一個體弱,體壯的通常喜歡一陣疾風驟雨地輸出,如果體弱者在此時硬拼,基本上幾招以內就會被打趴下。

爲什麼?因爲體壯者士氣正盛、力道正足,體弱的抗不住。

有的體弱者會選擇纏鬥,或是圍着壯漢遊走,讓對方打不着;或是抱着壯漢撕扯,距離太近,對方重拳難以發揮優勢。

解放軍就喜歡遊走,打麻雀戰、運動戰。周訪則是喜歡纏鬥,他想把杜曾這個壯漢累趴下。

體格越大、肌肉越發達,在纏鬥中能量消耗就越大。相反,體弱者只要掌握技巧、護住要害,在纏鬥中並不落下風。

時間是弱者的朋友。

孫子說:

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

華杉解釋爲:

“勢險”,是積累的勢能最大,力量最大;“節短”,是釋放能量的距離最短、時間最短,那就能準確命中而且有最大殺傷力。

善戰之人,一定是準備充分、速戰速決!

可是周杜這場架,卻從早晨打到下午四點,周訪快崩潰了,杜曾也累得夠嗆。而且,杜曾沒有想到,周訪在打架的時候還藏起來一隻拳頭。

八百精兵如狼似虎地被放了出來,他們宛如蓄力已久的拳頭,又快又狠,瞬間打蒙了杜曾的疲憊之師。周訪以正合,最終以奇勝。

孫子說:

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

孫子說:早上起來精氣神十足,中午犯困,晚上只想回家休息。

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周訪打了一個大勝仗,知道對方一心想逃命、想休整,這時最佳做法是追殺敵人,將戰果最大化,不給杜曾回血的機會。於是他否定了部將明日再戰的建議,一鼓作氣,最終滅了杜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