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孩子才願意和父母溝通

在育兒羣裏,很多家長常常會問:“我的孩子什麼都不願意和我說,怎麼辦?”

我相信,問這種問題的父母,一定都非常愛孩子、非常想了解孩子、想學習做個好父母。

可是,哪怕最有經驗的、培養了非常優秀的孩子的父母,面對這樣的問題,也很難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因爲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各個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同,脫離現實環境和背景的建議和方法,很難真正起作用,甚至可能有反作用。

父母,纔是各自孩子最好的育兒專家,只有瞭解孩子,才能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尋找屬於自己的成長之路。而瞭解孩子,只有在父母學會閉嘴,學會換位思考,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他/她纔會願意和你溝通,因爲你以爲的不一定就是孩子所想的和所要的。

有一天晚上,接女兒回家的路上,女兒說::"媽媽,今晚回去你不要走近路了好不好?我不想寫作業了。"

如果我那時候心情不好,或者很沒耐心,聽到這句話一定會大聲訓斥或開始說教:“不行!怎麼能不寫作業?你怎麼能這樣子”之類的話。

但是,那天中午正好看了一本育兒書《接納力》,裏面有段話:“唯有父母忍住不說,孩子纔有機會說,事情本來的樣子纔有機會呈現。而父母如果搶話說了,通常說的也不過是推斷,所謂推斷通常不過是基於之前的人生經驗和邏輯做的臆測,對清晰的溝通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可能會傷了孩子的心。”

於是忍住了,只是很溫柔地問她:“那你躲過了這幾分鐘,能躲得過明天嗎?”

女兒答:"可以啊,只要我把老師的記憶刪除就可以了,哈哈哈哈哈哈…"

看到女兒很放鬆,我也開玩笑地說:"哈哈哈哈哈…這是個好辦法!你能不能順便幫我把我老師的記憶也刪除了呀?"

一路說說笑笑,到了樓下,我問她:"我沒有走近路,你那邊怎麼樣了?老師的記憶刪除了嗎?"

女兒:"好像…沒有耶。"

"哦,好遺憾呀!這麼說我老師的記憶也沒有刪除成功啊!"

女兒:"是呀!"

"那我們怎麼辦?"

女兒:"那我們還是好好寫作業吧。"

回到家就自己乖乖寫作業去了。

我也在這過程中知道,女兒並不是真的不想寫作業,她只是需要抒發一下情緒,當媽媽理解她,接納她,她的情緒有地方安置,她便能夠輕鬆地和媽媽溝通,纔能有力量和勇氣去面對自己應該面對的事情。

而我,之所以能夠忍住當下本能的反應,是因爲看過的書學過的知識提醒了我,讓我能夠以那樣輕鬆的情緒去面對。

與此同時,對待孩子時我常常能夠換位思考,我會想如果我這樣對別人說,我想要得到什麼樣的迴應,什麼樣的迴應會讓我在今後遇到類似的情緒和問題時選擇繼續訴說或者閉嘴不言。顯然,如果我得到的是指責或者說教,今後我可能就關上了那扇溝通的門,沒有人願意傻傻地自己討罵,與其被嘮叨,還不如沉默不說。

如果你實在沒有能量和孩子用玩笑的方式去談論那些你無法認可的事情,至少可以忍住不說話,就用“哦!”“這樣啊。”“後來呢?”“你怎麼想的?”這樣簡單的話來回應,孩子只有在沒有被批判的壓力下,纔會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父母纔有機會了解孩子和引導孩子。

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話:高質量的陪伴需要高質量的文化底蘊和高質量的情感!

我恨不能對每個字點頭稱讚!

知識庫的不斷擴容能夠提升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和心智能力,而且需要不間斷地持續學習。我自己最直接的經驗,就是如果我在某一段時間內停止閱讀和學習,情緒控制能力就會明顯下降,對孩子發火的次數就顯著上升,與孩子的溝通和情感交流也會明顯減少,因爲人會遺忘,只有不停地學習,不停地被提醒,才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和提升自己。

也許我還無法一直做到高質量的陪伴,也沒有非常高的文化底蘊,但是一直在努力的路上。

堅持閱讀,好好學習,提升自己,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孩子溝通的大門一定爲父母敞開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