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之谈选择———007@224


题序:当我再看自己18年七月写的这篇文章时,我在想,我到底是怎么选择的?最近几个月都没写文章了,只是把以前的文章刨出来再发表而已。人不知什么时候又恢复以前的惰性,本来写文章就是助力思考的一件事,现在有思考却不想写了,这是一种什么选择?自己不断问询自己,可苦于无答案,也许这也是一种选择。

【一】

我们时时都在选择,选择去哪里;选择买什么;选择吃什么;选择跟谁干;选择干什么等等无数选择,有面临生死关头的重大人生选择,有无足轻重的吃什么穿什么的微小选择,每次你是主动选择还是一句随便,让别人选,或来一卦,让菩萨选。选择时心理内在动机又是什么,这的确是个问题。选择就要权衡利弊,左思右想,拿出一个最好的方案,可结果总是差强人意,到了下次选择时,就越发优柔寡断不敢选,听天由命让时间来选。面对选择,我们常常无所适从。到底应该如何选择?

【二】

前一段,去上海培训,白天课程安排满满的,只能借着夜色逛上海。一个晚上,闲的无聊,在一帮年轻同事怂恿下,当个跟屁虫,出发时,想体会一下不思考不选择的快乐,就决定无脑跟随,他们去哪我去哪,一切由他们决定,既不查地图看简介,也不表态自己的想法。一个晚上从淮海路新天地到浦东东方明珠,又从浦东到外滩,从外滩去南京路,然后坐地铁回天虹酒店。在五六个小时的跟随中,自己犹如一具僵尸般地行走,回来时非常疲劳,第二天起来也没觉得这样玩很值得。事后再想想没主动性的感觉真的很糟糕,事情结束了,精神上毫无所获。主动选择很重要。

【三】

选择必须主动。就在几天前,武志红在得到一年的专栏课结束了,他的心理学栏目内容非常新颖丰富,内心心理活动行为分析剖析一针见血,大开脑洞。每章节的开头语: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一直很动听让我向往,也一直在努力,每篇都听,听后都有思考。听了一年,收获很多遗忘也多,只有输入没输出,停留在大脑里思考,没有下笔去写,如浪花激起又回归平静,时间流逝又回归原型。到了专栏快结束,在听结尾部分时,他写给学员的一封信中提到了选择,引起我极大兴趣,重听了他对选择精辟解读的章节,一段内容深深触动了我,仿佛说的就是我在选择时的内心意识旁白,瞬间觉知到什么,产生把它写下来的念头。

【四】

当选择出现时,我们的心理状态常常如捣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左右为难,这时,大多数人是不敢选择、不去选择,顺其自然,并且自我感觉还良好。读了武老师的分析,才恍然大悟。任何真正做事情的人,都是主动选择的人,选择的结果都可能被贬低,被怀疑动机有问题。主动选择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发感觉生命的充实和饱满,精神焕发。而不去做自主选择的人,则可以一直抱有一种全能感和清白感的幻觉。全能自恋的幻觉表现为:你看事情没有做好,是因为我还没有做选择,如果我一出手,事情会立即不同。清白感的幻觉表现为:我还是好人,你看事情做得那么可怕,有人受伤,有人显得狰狞,这都和我无关,都不是我干的。如果我出手,谁都不会受伤,我也绝不会面目狰狞。

然而,当日子一日复一日地消逝时,没有做主动选择的人会感觉到生命的被动感和空虚,精神容易陷入颓废。

【五】

这再次让我想起任正非的一句话:蛋,从内向外破,是生命;从外向内破,是煎蛋。

积极的人生就是主动选择的人生。不去选择而顺其自然,就成了滚蛋,终究会被碰破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