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教邊思》之一

隨着一輪複習的不斷深入,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究其原因不是智力原因而是不會複習,或者是不善於複習。有時老師又沒進行有計劃的方法指導,一段時間以後就造成了學生在知識體系上的碎片化,知識點之間根本就聯繫不起來,現在的物理題往往是考查對公式、定理、定律的綜合應用,有一環斷裂就會影響整道題的解答,進而影響了繼續學習,於是就逐漸的失去了學習上的自信心,時間一久就失去了主動學習的動力。

    我也常想,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複習呢?首先想到自己上高中時的“過電影”法,也就是嘗試會憶。

      每一節下課後趴在桌上,或者晚上躺在牀上, 把老師上課的內容回想一遍。具體地說,就是課下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師主要講了幾個問題?有哪些已經弄懂了?哪些不懂?哪些不完全懂?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1、可以及時檢查當天聽講的效果。

    如果自己能獨立地回憶出全部或大部分內容,那就證明自己的預習和聽講的效果是好的,也就是在領會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基本上記住了。如果回憶不出來,就應當及時查找原因,以改進預習和聽講。

回憶時,可以邊回憶邊對照資料,也可以回憶完以後再看書。爲了回憶時能更加專心,回憶的線索能更清楚地展現在眼前,使回憶能有個“支撐點”,可以用草稿紙把回憶的重點簡要地寫出來。

      2、可以提高記憶力

    由於每回憶一次,都需要把頭腦中“貯存”的知識“提取”一回,每“提取”一回,就能使知識強化鞏固一遍。這對於提高記憶力自然是有好處的。可見,嘗試回憶是一種積極的複習方法,也是我親身體驗過的,非常靈驗。

3、能增強看書和整理筆記的針對性。

我曾經指導過一個學生,並且他堅持用回憶法複習鞏固,並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考上大學之後,他給我說:“通過回憶,把各位老師上課講的在腦子裏過一遍,記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經懂得的部分,那些沒有記住的就往往證明自己還沒有掌握好,然後再翻看課本或資料進行鞏固,成績提升很快。”這話很有道理。實際上,回憶是學習成果或者說知識鞏固程度的檢驗。如果回憶不起來,當然會着急地翻書查資料;這就不僅提高了看書和整理筆記的積極性,而且增強了看書和整理筆記的針對性,因爲此時自然會把回憶不起來的部分作爲看書和整理筆記的重點。

      有的學生也抓課後複習,可是複習的方法卻像看小說似的把書從頭到尾讀一遍。讀書時一看就明白,但一放下書本就什麼也想不起來。如果離開書就不能獨立地把所學的知識回憶出來,就很難做到獨立地應用這些知識。從這個意義上講,課後的嘗試回憶,也正是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的重要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