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店和情怀

读到一篇文章,模范书局创始人姜寻在库房搬书时从二楼跌落,不幸离世,留给妻子的除了用理想浇筑的6家实体书店,还有将近2000万元的债务。

姜寻是诗人、画家、图书装帧设计师和雕版收藏者,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2014年他在杨梅竹斜街开了第一家书店,2019年开了中国第一家教堂书店,当年就被誉为北京最美书店。为了经营6家书店,姜寻曾经各处借钱,一度还卖房还债。他在世时不让妻子插手他的书店,他说她不懂书,做不好书店。姜寻走了,40岁的妻子邢娜不得不出来处理书店的所有事物,要给员工开工资,要替姜寻还债。

整篇文章所讲内容两部分,一是讲姜寻对于书,对于开书店梦幻一般的执着,那是多深的热爱啊,可以不吃好的,不穿好的,租房子住,忙得没有休息日,可他无怨无悔、乐在其中,直至献出生命。二是讲邢娜和丈夫不一样,原来她可以和姜寻一起租房子住,对他所忙之事不加干预,是因为她对丈夫的爱和尊重,主要是尊重。如今她不想做姜寻那样的理想主义者,开书店不赚钱,她现在只想替姜寻还债,如果有更好的办法,她不会做下去。

想起在很久以前,我还年轻,丫头才三四岁,我从单位下岗,没有正式工作,在超市里站柜台给人家卖熟食。中专时的校友来看我,说:“你那么爱读书,正好可以开个小书店,你很适合那样的工作。”当时大家都没有现在有钱,下岗的特别多,但当时几乎每条街上都有或大或小的书店租书或者卖书,马路边还有报刊亭和电话亭,手机还是普通百姓的稀罕物。后来我当然没开书店,既没本钱也没魄力,赚不了生意的钱,今天我想说的是后面的话。校友走后没几天和闺蜜逛街,聊天聊到校友的建议,清清楚楚记得闺蜜当时说:“开书店那样的好活儿,谁能不适合呢?”我没吱声。

前几天刚刚听完《人世间》的小说原创版,水自流爱书,临终前念念不忘他的书店,感恩公司顾问对自己多年的帮助,老板曾珊在病床前信誓旦旦地告诉他,公司会接管书店,并且会永远开下去,请他放心。水自流去世没多久,那家书店被关掉,门面重新装修变成肯德基,红红火火地开业了。原因很简单,书店不仅不赚钱,还经常赔钱,肯德基顾客盈门,生意红火。

情怀和艺术都需要金钱买单,这是不争的事实。

开书店这件事,如今我可以回答闺蜜的反问,还真有很多人不适合。至少在我目前的认知范围内,没有足够的热爱做不成,没有足够的金钱也做不成。

我是爱书的人,但如今买书少了,人老眼睛花,往往读书伴着眼睛酸痛,书买多了不看日后很可能废品或者垃圾。年轻时眼睛好,但能用来买书的钱太少,不舍得。能用来看书的时间也少,得忙着赚饭钱。

如今有些书从手机里能读到电子版本,也能听到音频,但我就是享受鼻子闻着墨香、手指翻动书页的那种感觉,这也是一种不可救药的执念。

我赞成文章中对邢娜表示不想扛着模范书局的标杆走下去的理解,人各有志。但像姜寻那样为情怀现身的人永远存在,也永远会有人欣赏。唯有书香能致远,包容多元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