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日記四十三(續)

    第二節課 講解作品

    席慕蓉的《孤獨的樹》

    作者簡介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

    講解《孤獨的樹》

  《孤獨的樹》是席慕容散文的一篇代表作,文字不多。因爲他是學畫畫的,又有寫詩歌的經歷,所以他的語言具有畫面感又具有跳躍性,就是蒙特萊那種跳躍性,而且寫的很有詩情畫意。

    懸念叢生、哲理深邃(suì)是這篇散文的兩大特色。

  他的題目叫孤獨的樹,又寫看見了美麗的樹,美麗跟孤獨之間是有什麼關係的嗎?他並沒有講我在什麼地方看到一棵美麗的樹,它爲什麼獨立,怎麼有特色,我在什麼樣情緒下看到的。他都沒有講,而是一開篇就寫“我二十歲那年夏天,我看見過一棵美麗的樹。”。這就像詩歌的句子,這種句子總是能引發人家一個很寬的想法。讓讀者浮想聯翩

    “迎面的風帶着一種呼嘯的聲音,使我心裏有一種要呼嘯的慾望。”

    作者寫到這裏的時候,他寫美麗的樹是,寫我見到一個美麗的女孩兒,而且女孩兒跟我玩得特別瘋,這個特別瘋,有一種呼嘯的躁動,在這裏,使作者心裏有一種要呼嘯的慾望,這個慾望就是很高的慾望,很大的慾望了,作者在這裏看見一個女孩兒,呼出一種慾望。

    她把很多東西寫直了,寫暢了,讓你首先就進入她給你的境界,美麗的樹和美麗的女孩兒,讓心裏的慾望,呼之欲出,這就是作者想在這裏要表達的一個境界,和一個境遇。

    “夏日的山野,清新而又迷人,每一個轉角都會出現一種無法預料的美麗。”作者寫這裏的時候,並不是簡單的寫她騎車的經歷。人生在很多轉折點,會看到不能預料的東西,人的想象、理想和追求,都是一種概念,它要變爲現實的時候,它往往不是這樣的,所以他這句話就點明瞭人生的這種特點。

    作者寫了她看到那棵特別的樹的過程,轉過一個急彎,首先看到了峽谷、看到了斜坡上一大片林木,而在整片傾斜下去一直延伸到河谷草原上的綠色裏面,唯獨有一棵樹和別的不同。

    一般人此時都會把情感傾注在那一大片綠色的林木中,而作者在這裏特別把這棵特別的樹提出來,這就證明他追求的跟別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

    她是從一個畫家,或者從一個藝術家的角度,在繁茂的中間去尋找一個獨特的東西,這正是她要塑造的東西,她把她的想象和她的情感都融入在這一點上面,給人有獨特的情感感受。

    那棵特別的樹“站在行列的前面,長滿了一樹金黃的葉片,一樹絢爛的圓,在圓裏又有着一層比一層還璀璨的光暈。它一定堅持了很久了,因爲在樹下的草地上,也已圓圓地鋪滿了一圈金黃色的落葉,我雖然站在山坡的對面,也仍然能夠看到剛剛落下的那一片,和地上原有的碰在一起的時候,就覺得後者已經逐漸乾枯褪色了。”

    讀到這裏,我們就能夠看出一個畫家身份的表達方式了。

    在運動速度很快的時候,作者應該注意什麼?注意的是前方,而前方一大片樹裏面有一棵金色的樹,他會怎麼發現的?他又是怎麼去發現的?他有時間,有暇去顧忌嗎?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是沒有的。

    但在徐慕容的《孤獨的樹》裏是可能的,是可以的。

    這種觀念的表達,不是現實的,而是他腦子裏事先就有的,擺在場景裏,在某種程度上是不需顧忌的。

    她描寫了那棵獨特的樹的特點,然後說它“這種溫暖細緻而有光澤的葉子,孤獨的站在那裏,帶着一種不被瞭解的憂傷,在全篇寫了2/3的地方,他點了標題:《孤獨的樹》。

    她想下去再仔細看看這棵樹,諾拉堅持不去了 ,這一段是很關鍵的。

    “於是,我終於沒有走下河谷,也許諾娜是對的。隔了這麼多年,我再想起來,覺得也許她是對的,所有值得珍惜的美麗都需要保持一種距離。如果那天我走進了那棵樹,也許就會發現葉的破裂,樹幹的斑駁,因而減低那第一眼的譏賞。可是我永遠沒有走下河谷,我這一生再無法回頭,再無法在同一天同一剎那走下那個河谷,再爬上那座山坡,於是這棵樹才永遠長在那裏,雖然孤獨,卻保持了那一生璀璨,來自天上的金黃。”

    作者終究沒有接近那棵特別的樹,這到底是一種無法彌補的遺憾,還是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穫?在此設置了懸念。

    距離是一種美,這是本文所重點詮釋的哲理。

    “又有哪一種來自天上的寵遇,不會在這人世間覺得孤獨呢?”

    作者結尾這段的反問,實現了主旨的昇華。告訴我們,孤獨本身就是一種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