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對孩子要多一點耐心 - 草稿

“李老師您好,您現在有空嗎?我想跟您聊聊。”

手機上的微信彈出來這樣一條消息。我打開一看,是學生小H家長髮過來的。

我估計應該是家長知道了孩子期中考試的成績,想跟我交流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其實這次考試,孩子的語文成績比較差,數學和英語都在130分以上,唯獨語文不及格。

見面與家長聊起來,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家長因爲孩子的成績有些不理想而焦躁,上週五來接孩子回家的時候,父子兩個就因爲成績鬧了個不歡而散,父親想給孩子報班輔導,但是孩子不這樣認爲,在學校裏學了一週,週末回家想休息一下,不想去上輔導班,因此父子之間的矛盾也由此展開。

家長的意思是想讓我繼續幫着他給孩子做工作,讓孩子同意週末回家上輔導班。

我聽完家長的陳述,陷入沉思。小H同學是一名今年轉入我班的復讀生,因爲中考成績與高中錄取分數線僅幾分之差,所以決定復讀。這一週是他到校就讀的第三週,從狀態來看,孩子已經適應了初三學習的節奏。因爲之前他所就讀的學校是走讀,這裏是寄宿制,所以第一週的時候他還有一些緊張侷促,到了第三週,他整體狀態較好,特別是上課的狀態,積極認真,課下也能主動找老師問問題。

雖然這一次期中考試語文成績不是太理想,但這與他的語文基礎較差有關。首先第一點,他寫的字非常潦草;其次基礎較差,基礎題出錯較多,默寫也不能得滿分,在2022年中考中,語文只考了101分。

結合之前他的成績來看,這一次期中考試成績不太理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張家長如此的焦慮,就有些不太合適了。

想到這裏,我便給家長分享了一個觀點,作爲家長和老師必須要尊重教育工作的客觀規律,我們必須在客觀規律的指導下來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孩子作爲復讀生,孩子在校的表現也是非常認真,寄宿生一週的學習節奏都很緊張。他作爲復讀生的身份,在班裏的學習壓力也是很大的,週末回家可以適當的放鬆加以適當的學習和複習,如果說家長在沒有徵得孩子的同意的前提下,就盲目的給孩子報班,這樣給孩子造成一種不被理解的苦惱和即使在學校裏努力學習,家長也不會理解的錯覺,很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我的建議是孩子剛進入初三還在適應的階段,我們一定要冷靜的面對孩子現在的成績,即使有些不盡如人意,我們也要耐心的等待,給孩子以溫暖和鼓勵,讓他有信心走完接下來的復讀之路。孩子回家的週末不妨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幫他一起分析成績出現波動的原因,制定補救的措施和學習的方法。即使給孩子需要提供一些輔導,可以從寒假開始,並且也要在孩子同意的基礎上進行。

我們一定要給孩子一些時間和自我反思成長的機會,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