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肅在湘圖開講:書院與學宮——湖南古代的文教建築與文化教育

前不久的一天,本人與14萬多位讀者一起,通過視頻直播或者在湖南圖書館現場,聆聽了湖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柳肅應該館特邀所作的以《書院與學宮——湖南古代的文教建築與文化教育》爲題的講座。這是2022年中部六省(湘鄂贛皖晉豫)公共圖書館聯盟講座(湖南站)的首場講座。

柳教授結合大量的主要圖片、文字資料,分享了中國古代的文教建築、湖南古代文教發展的歷史階段、文化教育對湖南近代歷史的影響等三個重要方面,全面深入地論述了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官辦的學宮和民辦的書院各自的特點,以及在湖南的發展情況、對湖南歷史的影響,在分析和論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時,呼籲社會各界要保護好歷史遺存的老建築,要傳承、弘揚和發展好中國傳統文化。

下面內容是筆者根據柳肅教授講座視頻記錄整理的:

今天要講的這個題目,就是一個跟文化教育有關的,結合我自己的古建築專業,講書院與學宮,這是中國古代的文教建築。這是兩個類型,表達了不同的文化特徵,總的來說都與中國古代的文教有關。

今天要講的,一個是古代的文教建築,書院和學宮各自有什麼特點,再一個結合我們湖南本地的書院和學宮,講講湖南教育發展的基本狀況。

首先第一個問題,講中國古代的文教建築。

什麼是文教建築呢?它不只是和教育,還和文化思想有着直接的關係。這裏不可能追溯到中國古代去講教育的發展歷史,中國古代的教育有一個特徵,是兩條線或者說是兩條腿同時走路。一個是官學,一個是私學,又叫官辦和民辦這麼兩條線。

官辦的學校,就是政府辦的學校,都叫學宮。學宮是分等級的,就像我們今天的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等,古代最高的學府是中央的國子監,只有一個,下來有府學、州學、縣學。

書院是民辦的學校,民辦的學校都叫書院。民辦的學校是官助民辦,所謂官助民辦就是由政府出錢,由民間來操辦。

所有的學宮都是政府辦的。學宮承擔着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科舉考試。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在全世界都是很著名的。科舉考試就由學宮來操辦。書院是沒有科舉考試的權利的,科舉考試都是政府組織舉辦的,由縣裏考到州里,州里考到府裏,府裏考到國家,最後要考到皇帝面前去,皇帝要點狀元,這就是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科舉考試就是學宮這條線。

民辦的書院這條線相對比較自由,但是書院的學習,最後還是爲了科舉。民辦的書院相對比較自由。像嶽麓書院往往都是請一些大學者來講,講學的內容不一定是圍繞科舉考試的內容,有的純粹是學術研究。

民辦的書院有兩個層次,一層是低層次的,啓蒙教育,中小學一樣,叫蒙學;還有一層就是高層次的,研究型的,類似於今天的大學和研究院。嶽麓書院就是高層次的。

古代的學校還有一個禮制上的規定。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是以禮治國,從周代開始制定的禮儀制度,到後來孔子一直推行的儒家思想,推崇的就是禮制。禮制中有一個規定,要祭奠先聖先師,什麼意思呢?孔子創立了儒家,後來從漢代開始,以儒家爲尊,國家把儒家思想立爲正統,國家規定,學校學的必須是儒家,所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那時開始,儒家成爲國家的正統思想,儒家的創始人孔子被尊爲人文之祖,形成了一個制度,凡學必祭奠先聖先師,所有的地方,所有的學校都要祭奠孔子。

我初步調查了,在全國各地,今天至少還有400座以上的文廟。所謂文廟就是祭奠孔子的地方,也就是說,每個書院都要祭奠孔子。學宮和書院祭孔子的方式又不一樣。學宮有獨立的文廟,獨立的文廟就是後面一條單獨的中軸線,可以看到一組完整的建築,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文廟。學宮必有一座完整的文廟。

書院也要祭孔子。書院祭孔子是用的什麼方法呢?各書院中間有一座完整的殿堂。祭孔子就行了,沒有規定你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文廟。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就是,嶽麓書院有一個完整的文廟,它的地位特別高。從宋代開始,歷朝歷代都由皇帝所封,所以,雖然是民辦的書院,卻有着官辦的性質。所以它有一個獨立的文廟,這是其它所有的書院都沒有的。

像四大書院之一的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的嵩陽書院等等,都沒有獨立的文廟。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白鹿洞書院的禮聖殿,你看上面的“萬世師表”四個字,全中國的文廟中的“萬世師表”都是同一塊匾,都是康熙皇帝題的字,因爲當年康熙皇帝在山東曲阜祭祀孔子的時候,題寫了這個“萬世師表”後,親自向全國頒佈,規定祭孔子的地方全部都要用這塊匾。

你在北京的文廟看到的,或到西安的文廟看到的,全都一樣。這就是江西白鹿洞書院的禮聖殿,用於祭孔子。大家看到的這個是河南嵩陽書院,書院中間有一個殿堂,用來祭奠孔子,一般的民辦書院都是這樣的。只有官辦的學宮纔有一個獨立的文廟。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嶽麓書院,它有一個獨立的文廟。

在那一邊有一片黃房子的地方,整個一條軸線,就是一個文廟。另一邊白牆灰瓦的一片就是書院。所以,所有的學宮都有一個完整的文廟。我們今天在全國各地可以看到,至少有400座以上的學宮,各地都有,湖南古代保存下來的還有十幾個,都是官辦的學宮,我們看到完整的文廟,都是官辦的學宮。

書院裏面只有一座殿堂祭孔子,但是嶽麓書院有一個獨立的文廟,嶽麓書院的地位很特別,整個一條完整的軸線就是一座獨立的文廟。這種獨立文廟的規制,是皇家建築的規制。它是紅牆黃瓦,跟北京的宮殿一樣,故宮、天安門都是紅牆黃瓦,那是皇家建築。

中國古代的建築是有等級的,這裏幾句話說不清楚。只有皇帝的建築才能用黃色琉璃瓦。但是,全國各地的文廟全部都是紅牆黃瓦。祭孔子的建築等同於皇家建築,這是古代制度規定的,孔子本身就是皇家推崇的,歷朝歷代都要封孔子一個王,孔子的直系後代都叫做衍聖公,相當於今天的部委官員這樣一個地位,孔子的長子長孫長曾孫,國家都要封的,就是一個特別的關係。所以,祭孔子的文廟建築都是皇家建築,這是古代規定的。

對於嶽麓書院,我參與修了30多年了,我們建築學院的老師有時候也問我,說柳老師,你修那個書院,怎麼與文廟是不同的風格?一邊是紅牆黃瓦,一邊是白牆灰瓦,這是不同的風格,而且必須不同,不是我給它修得不同,而是制度規定必須不同。文廟是皇家建築,書院是民間建築,就是這個差別,必須有這個差別,而且在中國古代建築的位置上是有規定的,左廟右學,以左爲尊,左邊的地位高。

這裏我要給大家說一下,中國古代建築的左右,不是我們對着它看左右,比方說皇帝坐在寶座上面,如現在我坐在這裏對着你們,我的左右,古代的建築都是坐北朝南的,書院裏那個講堂上面,它的左右就像我現在的左右。

辦學就要祭孔子,但是官辦的學宮和民辦的書院,其祭孔子的方法、制度,規定是不一樣的。祭孔子的文廟就是一條專門的軸線,這種制度也是很明確的,文廟建築的規制是國家規定的,全國的文廟都統一。那條軸線上面,前面是一個照壁,從兩邊進,兩邊就是一個牌樓,東邊是“德配天地”,西邊是“道冠古今”,也是一門一路。裏面有一個半圓形的水池,叫泮池,泮池的後面是櫺星門,櫺星門的後面是大成門,大成門、大成殿就是文廟的核心,到最裏面,最後還有崇聖祠。

這種建築的位置和名稱,都是全國統一的。這個就是一個一般文廟的平面圖,前面,正前方都是一個照壁,就是不能夠正面進門,這個照壁叫做萬仞宮牆。左邊右邊各有一座牌樓。

左邊是“德配天地”,右邊是“道冠古今”,往後是半圓形的泮池,後面是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最後還有一個庭院叫崇聖祠。崇聖祠就是祭孔子的父母,這一點很特別,中國人講究孝道,大成門裏面的崇聖祠,又叫啓聖祠,都是祭孔子的父母或孔子的上面五代先祖,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遠祖父,這是全國統一的建築方式。

下面我們可以看一些實例。這個是嶽麓書院文廟的照壁,那一邊就是白牆灰瓦,就是書院,這個場景大家都看得到的。這就是文廟的照壁,萬仞宮牆。

長沙城裏古代有三座文廟,除了嶽麓書院文廟以外,還有長沙府學文廟,一個是長沙縣學,還有一個善化縣學,長沙縣、望城縣,現在望城變成區了,過去是長沙縣、善化縣,還有一個長沙府,那就是湖南省。長沙的府學文廟就是今天的西文廟坪,剩下一座牌樓,就是“道冠古今”,所以我在修那座牌樓時不準挪動它的位置,長沙府學西邊的牌樓,當時的位置就定在這裏了。東邊的“德配天地”沒有了。根據牌樓的位置就可以確定中軸線的位置,你要是一挪動就完了,這是後代說到文物保護上的問題。

再繼續看,這是天津文廟,兩座文廟並列,照壁也是兩座,以後我們去看天津文廟就會知道的。

這個是臺北孔廟,把“萬仞宮牆”4個字做在照壁上。山東曲阜做了,山西平遙文廟也做了。爲什麼叫萬仞宮牆呢?仞,是古代的一個衡量尺度,一仞等於七尺,萬仞當然很高。萬仞宮牆有一個來歷,講的是孔子有一位著名的學生叫子貢,大家稱讚他學問多麼高深,人品多麼高尚,子貢只有一個解釋,說就好比我們家的宮牆只有肩膀這麼高,我的這點東西你們都看見了,而我的老師孔子比我高數仞,你們不進入裏面,那裏面到底有多好你們看不到,意思就是你們不要稱讚我,我的老師才能夠稱得上真正的學問高深、人品高尚。

後來人們把孔子家的宮牆高數仞,說成是高萬仞。(漢代以前,這個“宮”字是住宅的意思,不是皇宮,宮牆就是住宅的圍牆)所以就做了萬仞宮牆,做了誇張,形容孔子學問之高深、人品之高尚。全國各地統一做成萬仞宮牆,兩邊即是牌樓。這就是嶽麓書院文廟的“德配天地”。湖南的文廟都是這個樣子。

這個是天津文廟的“道冠古今”,並列兩座照壁,地位很清楚,府文廟在左邊,縣文廟在右邊,以左爲尊。

文廟建築中最獨特的是泮池——一個半圓形的水池,是所有的文廟中必有的。泮池起源於古代的學校制度,古代天子講學的地方叫“辟雍”,辟雍是一個圓形水池環繞着的中間的一座方形殿堂。今天唯一能看到的一座辟雍是北京國子監,天子之學四周環水,諸侯之學半水,意即“泮宮之池”,半水環繞,這就是“泮池”。

今天我們沒有看到,是因爲沒有保留下來,比方說歷史上記載嶽麓書院的文廟是有泮池的。它肯定埋在書院地底下的某個地方,我們當年修的時候也考慮過,想讓考古隊挖掘一下,後來想不要大動干戈,也就算了。湖南保留下來的十幾個文廟中,還有湘陰文廟、永州文廟、醴縣文廟、岳陽文廟等,都還有一個泮池,就是半圓形的水池。

爲什麼有一個半圓形的水池?有一個來歷。皇帝講學的地方叫做辟雍,也就是國子監,半圓形的水池,四方形的殿堂在水中央,四周由一個環形的水池環繞着,這就叫辟雍,就是皇帝講學的地方。今天考古發現最早的是漢代長安南郊的一個辟雍,考古發掘了,確實有一個圓形的水池。中間一個方形的殿堂。今天我們還能夠看到一個完整的辟雍,就是北京國子監。如圖就是北京國子監。

皇帝講學的地方叫辟雍,地方諸侯大臣講學的地方等級要低些,就不能用圓形水池,就要用半圓形的水池,所以古代諸侯之學叫“泮宮”,地位要低一些,古代天子之學叫辟雍。半圓形水池很大,很佔地方,慢慢就縮小,做半圓形的水池放在前面,就變成一種象徵了。所以,今天的文廟裏面有一個泮池。

這個來歷是有準確的含義的,皇帝講學的地方爲什麼是一個方形的殿堂,四周要有圓形的水池環繞呢?因爲《禮記》中解釋辟雍:“闢者象璧,圓法天,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所以,辟雍不是我們今天才看到的這個樣子,古代以來一直就這樣。

即使是皇帝講學的地方,還是左廟右學,北京孔廟的地位比國子監的地位還要高。前面我們看嶽麓書院是左廟右學,國子監也是左廟右學,這是古代的禮儀制度規定的。

現在看到的是湖南的漣源文廟,前面一個半圓形的水池;這個是湘陰的文廟,泮池是半圓形,好多的泮池上面加了一座橋,就是所謂的狀元橋。

有時候導遊帶着遊客去文廟瀏覽的時候,就會津津樂道地講狀元橋,怎麼樣中了狀元纔有權利從這個橋上經過,等等,其實那都是編的故事,有真正含義的是這個半圓形的水池,它是地方官學的象徵。皇帝文屆前的水池圓形的,地方官學前面的水池是半圓形的。

這個是瀏陽文廟的大成殿,上面有兩座亭子叫午亭,是祭孔的時候用於表演的地方。頂上的屋脊兩頭往上翹,是青花瓷燒的,這個很特別。

這是湘陰文廟的大成殿,祭孔的時候要有塑像。中國古代文廟裏面祭孔子,都要塑兩類像,一類是帝王像,一類是學者像。

爲什麼要做帝王像呢?山東曲阜的孔廟有帝王像,瀏陽文廟等很多地方的文廟裏都塑帝王像。從漢代開始,歷朝歷代都要封孔子爲一個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宋代封孔子爲大成至聖文宣王,給孔子加封,這是最著名的一次。後來,大家都把孔子廟稱爲文宣王廟,簡稱文廟。文廟就是這麼來的。

歷朝歷代給孔子封一個王,把孔子的像做成帝王像並沒有錯。很多地方做的孔子像就是帝王像。嶽麓書院把孔子做成一個學者的像。嶽麓書院的院長朱漢民是我的老朋友。他問我,這裏還是要做一個像啊,嶽麓書院裏面我們就不做塑造像了,畫像簡單一點,他就問我做個什麼像呢,我想我還是希望把孔子做成一個布衣的像,我不希望做成一個帝王的像。朱漢民院長同意我的觀點。做成過後,這個上方做成“萬世師表”,就是康熙皇帝題寫的那幾個字。

北京的孔廟裏面既不做帝王像,也不做學者像,只做了一個牌位,沒有像。這個牌位是在北京,國家的首都嘛,整個國家推崇,肯定要做帝王像,但是天下沒有二王,皇帝就在北京,這裏也做一個帝王像,不太好。這是北京孔廟裏面做的牌位。

在祭孔子的大成殿裏,兩旁還有廂房,一般地方的文廟裏都有鄉賢祠。一側做的是鄉賢祠,另一側做的是名宦祠。還有陪祀,中國古代祭祀孔子的時候,都要有陪祀,與孔子一起。祭祀的時候一般都有四配,大成殿裏面塑的人物,是孔子的學生,中國古代儒家思想裏面是傑出的代表,兩個著名的人物,一個是顏回,一個是曾參。第三個是孔子的孫子子思,子思是曾參的學生,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第四位是孟子,孟子又是子思的學生。這四個人物,都有陪祀,最重要的陪祀都在孔子的肖像兩邊,幾乎所有的文廟裏面都有他們四位,有的是塑像,有的是畫像,都有配上。

四配下面又有十二哲,十二個著名的人物,都是孔子的著名的弟子和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十二哲下面還有七十二賢。所以說,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其中最重要的是四配十二哲七十二賢,最後是弟子三千。這個是說的一般文廟。

地方文廟,還要祭祀當地的著名人物,也就是鄉賢,包括學者,還有名宦,就是對地方作出過很多貢獻的地方官員。所以,地方文廟前面都有鄉賢祠和名宦祠,如圖就是山西文廟的名宦祠。

前面說的祭祀孔子的正式建築就是文廟建築。書院不一樣,就是中間有一個殿堂,除了嶽麓書院是一個特例外,其它的書院,包括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等都只有一座殿堂祭孔子,書院的建築又有其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就是根據書院的四大功能來決定的,哪四大功能呢?一個是講學,一個是祭祀,一個是藏書,一個是遊憩。

講學,這個好理解,書院都要有講堂。祭祀是書院的一個重要功能,因爲在古代,儒家教育中,祭祀是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式,祭祀先輩的過程實際上是對後人的教育。嶽麓書院裏面有一個著名的學規,一是時常省望父母,二是初一十五就要拜聖賢,祭拜聖賢是一種教育,啓發後人每天到聖賢這裏來祭拜他,理解聖賢的思想,學習聖賢的人格,等等,這就是教育的一類。所以,書院是一定有祭祀的。祭祀的內容,一個是祭孔子,一個是祭書院內部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還有就是藏書,還有的是遊憩,包括住宿和遊覽。有的大型書院還刻書和印書,自己刻雕版印書。當然小的書院沒有這個。

我來舉幾個例子。

這就是嶽麓書院的講堂,大家都很熟悉,這是一個很開闊的所在。書院的講堂,建築形式比較自由,都沒有門窗,是開敞的。我們把這種建築叫做軒,軒就是朝着庭院的一面全開敞。書院的辦學不是固定的,不是我們今天這種一個班30-40人排排座。書院的講堂就是面對三五個人也講,面對三五十人也講,更多的人時也講,只是場地往庭院延伸了。

所以,書院的講堂是自由的辦學。嶽麓書院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候,是宋代著名的朱張會講,兩位大哲學家在這裏講,兩三百人聽講。所以現在講堂擺兩把椅子,就是紀念朱張會講,會者雲集,那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次盛會。當時全國各地的人跑來聽講,究竟有多少人不知道,沒有記載,只是有一個說法:“一時輿馬之衆,飲池水立涸”。就是嶽麓書院有一個茅草坪,圍在一個水池中間,那個水池叫飲馬池,就是說遠來的馬要喝水,一下子把池水都喝乾了,你想想有多少馬。那就說明有很多人來這裏聽講。

今天還有一些導遊帶着遊客在那裏講,爲什麼擺兩把椅子呢,說是一把椅子上老師唸書,另一把椅子上老師在解說,這是胡說八道了。我們如果有相關知識,就不會聽導遊亂說。

這是平江的天嶽書院,最核心的那個建築就是講堂。這個是嶽麓書院文廟的大成殿,祭祀孔子。書院的祭祀除了有孔子以外,還要有各種專祠紀念這個書院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比如嶽麓書院就有六個專祠,最遠那個叫濂溪祠,紀念宋明理學創始人周濂溪(周敦頤);接着是四箴亭,紀念二程即程顥、程頤,他們是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六個專祠紀念著名的學者、在嶽麓書院歷史上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物。除了祭祀孔子,還要祭祀這些人物。祭聖賢,是對學生的一種教育。

這是嶽麓書院的藏書樓。古代的書院,越好的書院藏書越多,自己還刻書印書,這不是一般的書院可以做到的。藏書是書院的一大功能。

這個是茶陵縣洣江書院的藏書樓。書院的多少就象徵一個地方的教育發達程度。茶陵有多麼偏遠,在湘南,從長沙坐車過去要4個小時。但是在茶陵縣,我在覓江書院作調查的時候才知道,茶陵全縣過去有30多個書院,歷史上出了幾十個進士,所以茶陵過去的教育該有多麼發達。今天他們做了一個進士碑廊,茶陵縣裏出過的進士,他們的詩文都刻在碑上面。近代還出了像譚延闓這樣的人物,中國文學史上居然出現過一個茶陵詩派,可見那麼偏遠的小茶陵,教育有多麼發達。我在這個書院瞭解後才知道,原來在民國的時候,湖南省的重點中學第一就在長沙,第二就在茶陵,省立第二重點中學就在茶陵。

所以,書院是一個地方重不重視教育,經濟文化是否發達的一個基本標誌。可是,茶陵古代的30多個書院被毀得片甲不留,一片瓦都沒有了,想起來覺得可惜。當地請我去幫它恢復一座,好在茶陵一中裏面還留了一塊地,就在那裏恢復了茶陵歷史上最著名的洣江書院。今天大家可以看到,整個重建起來了。

書院教育是古代教育的一個方面。剛纔講了,書院有講學、祭祀、藏書、遊憩四大功能。中國古代的書院,學生們在那裏都是讀書,所有的書院都有齋舍。

這就是嶽麓書院的半學齋,有個教學齋,其它的書院都有這些場所。這個就是東山書院,當年毛潤之小時候就在這裏上小學,當時書院的齋舍都是成排的。

這是炎陵縣的洣泉書院,它的齋舍都是這種成排的宿舍,是古代書院學生住宿的地方。

再說遊憩,古代的書院要遊,要有好的風景,要能遊覽,首先一個書院的選址就要選在風景優美的地方。當然也有少數是在城裏面,多數是選在風景優美的地方。比方說四大書院,嶽麓書院選在長沙嶽麓山下,白鹿洞書院選在江西廬山腳下,嵩陽書院選在河南登封縣中嶽嵩山腳下,應天書院選在商丘古城南湖畔,都是選在風景優美的地方。

光選在風景優美的地方還不夠,還要經營書院周圍的景色。嶽麓書院周邊有八景,什麼桃塢烘霞、竹林東翠、桐蔭別徑等等。那些景點都是人工做出來的,做了人工景點,還要在書院裏面做園林。這是嶽麓書院內的園林,1991-1992年代恢復起來的,原來全部被毀掉了,但是歷史記載是有的。

書院既要選在風景優美的地方,又要在周圍做景色,還要在書院裏面做園林,那是不是在這裏讀書就是來遊山玩水呢?在某種意義上,我要說沒錯,遊山玩水本身就是教育,什麼教育啊,審美的教育。

書院的教學,很多時候就是老師領着學生到處遊逛,在山林之間,在優美的園林裏面遊逛,老師就跟您聊天地,聊社會,聊學問,聊人生,什麼都聊,這中間就是對人的一種薰陶,就是對人的心靈的一種陶冶,讓您的心靈淨化、昇華。所以,爲什麼嶽麓書院能夠培養出這麼多的人才出來啊,如近代的大哲學家王夫之,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魏源,第一個搞改革開放的曾國藩,湘軍的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到黃興、蔡鍔,譚嗣同、唐才常,再到國民黨、共產黨一批傑出人才,一部湖南史就是半部中國史,而這些人物大多都出在嶽麓書院,爲什麼?是死讀書讀出來的嗎?不是,他們是薰陶出來的,是陶冶出來的。

我在很多學校裏面講,在書院裏面講之後,有一次一個中學校長說他以後再也不砍音樂美術課、不砍體育課了。

你別小看藝術教育,藝術教育培養人的想象力,沒有想象力,哪來的創造力?我們只會死背書本,背公式,考試我們永遠考到最前面,但是我們的創造力呢?古人不是學的自然科學,他們的人格、素質,都是很高的。

嶽麓書院培養出這麼多的名人,是讀死書讀出來的嗎?不是的!所以說,這種審美的環境,這種審美的薰陶,不是我們眼睛看得到的那個分數,這種對人的情操的陶冶,對人的精神的昇華,是看不見的東西。古代的書院做得好,書院都要選擇這種美的地方,還要經營這麼美的環境。

第二個,我就講一下湖南古代文教發展的歷史階段

平時人們一說到湖南文化,就以爲說的是湖湘文化,其實不對,這個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能簡單地用湖湘文化來概括湖南文化。

湖南的文化分三個階段,早期的一個階段是楚文化,不是湖湘文化。楚文化從先秦可能一直延續到魏晉的時候,到漢代仍然是楚文化,馬王堆就是典型的楚文化。馬王堆是漢代的,楚國已經沒有了,秦統一了,這個不多說。到了唐代,湖南已經變成比較落後的地方了,包括杜甫在湘江一帶流浪,衡陽、株洲、長沙、岳陽、洞庭湖,窮困潦倒,甚至差不多都快餓死了。

唐代的時候,湖南是落後的地方。包括枊宗元被貶到永州做官,湖南如果發達,他會被貶到這裏來嗎?宋代開始,湖南大發展,北方已經淪陷了。

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跟中原農耕民族爭奪生存空間,從春秋的時候就開始了,北方的諸侯國在邊界上建城牆,防禦北方少數民族南下。春秋時代的北方,一段一段的城牆把它連成一個整體,就形成了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的萬里長城,5000公里。在那以前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後來漢武帝派霍去病、衛青率兵去打匈奴。

到後來,魏晉南北朝,再到後來五胡亂華、唐代安史之亂,宋代,遼、金、西夏,再到後來,北方興起強大的草原民族——蒙古族建立元朝。再就是明清兩朝。總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都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壓迫中原,到了宋代,是最厲害的時候,達到一個高峯。所以宋朝的江山,北方基本就丟掉了。中原的漢族一批批的被壓着南下,宋朝的漢人大量移居到南方,湖南這個地方也就發展起來了,包括經濟和文教都發展起來了。

所以,那個時候,經濟上,我們說“湖廣熟,天下足”,洞庭魚米鄉,這些都是宋以後開始的,宋以前沒有。

再說文化。中原的漢族全部往南邊遷,那時候,湖南的經濟發展起來了,書院也多起來了,那時候,湖南的書院數量是全國最多的省份之一,第一是江西,然後是浙江、福建、湖南。書院的數量多,就說明文教發達。所以宋代開始,湖南就開始發展起來,經濟繁榮了,教育也發達了,包括南嶽的宗教也到了這裏。

我們知道,中國有五大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到宋朝的時候,中國的五嶽丟掉了四嶽,四嶽全被蒙古族佔了,漢人只有南嶽,中國的宗教就剩了湖南這個地方,南嶽就成了整個中國南方宗教的中心。

南嶽大廟,這是我1993年做的保護規劃,當時我才知道南嶽大廟中央是一條軸線,東邊西邊各有八個道觀、八個佛寺,道教、佛教圍繞着中央的南嶽聖地,全國五大嶽,只有南嶽了,這個地方成了整個中國的宗教中心。

宋代這時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甚至宗教中心,全部遷到南方,湖南這個地方就開始大發展,結果是什麼呢?理學思想發展起來了,於是,周敦頤,宋明理學的創始人,是湖南人,後來,在理學的基礎上又形成了一個湖湘學派,胡宏、胡安國父子,嶽麓書院的張軾,這麼一批人創立湖湘學派,這才應該說是湖湘文化的開始。從真正意義上說,湖湘文化是從宋代開始的,宋代以前沒有,不能說是湖湘文化。所以我再一次提醒各位,不能用湖湘文化來概括湖南文化。

湖湘文化是從宋代開始的,宋以前應該說是到魏晉以前,都是楚文化,湖湘文化是從宋代正兒八經發展起來的,這就形成了湖湘文化,一直延續到現在。到了晉代以後,外來文化進來了,新文化興起。一個地方的書院文化說明了教育的發展狀況。湖南成了中國歷史上書院最多的省份之一,這就說明了湖南文教的發達狀況。

官學也向這個地方延伸,湖南很多偏遠的像湘西等地的少數民族縣城裏面都開始有了官學,學宮,府學,縣學,州學。這也說明宋代以後,湖南成了一個文化教育發達之地。一直到清代,湖南爲什麼出那麼多的重要人物,跟這個有直接的關係。我個人認爲,是從宋代開始的。湖南創造了這麼一個富裕的根基,一直延續到清代出那麼多的湖湘人物,影響整個中國,引領中國的潮流。這個基礎應該是從宋代開始的,不是清代一下子產生出來的。文化是要慢慢地延續的。

文化的中心已經南移到湖南等地,包括湖南在內的南方一些省份。湖南是一箇中心,這個地方出現了宋明理學的創始人周敦頤,出現了湖湘學派。今天嶽麓書院的講堂上面還能看到乾隆皇帝題的“道南正脈”,南方學派的正宗在這裏。嶽麓書院那幾塊匾,大門上那個匾“嶽麓書院”是宋真宗題的,“學達性天”那塊匾是康熙皇帝題的,嶽麓書院是四大書院中規格最高的,也是歷來被皇帝器重的。中國的書院大規模興起也是在宋朝,唐朝有記錄的中國的書院只有那麼一兩個。

唐朝是書院的起源,這個時候,宋朝開始發展起來。四大書院有不同的說法,一開始說四大書院有兩個在湖南,一個是嶽麓書院,一個是在衡陽的石鼓書院。四大書院有多種說法,前三個,包括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河南的嵩陽書院,這個是固定的,還有一個,有的說是湖南的衡陽石鼓書院,有的說是河南的嵩陽書院,這個就不去追究了。反正湖南的書院天下無敵,皇帝親自硃筆簽字。湖南最珍貴的就是“學達性天”那塊匾,特殊時期,被衡陽的一個老師收藏在家裏,放在牀下,後來又拿出來交給嶽麓書院了。這個是寶貝,其它的,如大門上的匾是後來複製的。

這個時候,湖南的思想文化比較發達,湖南的文教事業,尤其是宋明理學形成以後,嶽麓書院就這麼一直延續辦學,其中幾次大的戰爭,像元朝,後來到了明末清初,等等,過程中間幾經被毀掉,之後立刻又重建起來。最大的一次毀滅,就是上次說到保護古城牆,元軍進攻長沙的時候,嶽麓書院的幾百書生跑到長沙城裏來,參加抵抗,死者無算,多少人不知道,沒死的也逃掉了。那次,嶽麓書院被燒燬,書院的人死的死,逃的逃,那是嶽麓書院的最大一次毀滅,但是,隔不多久,又重建起來,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嶽麓書院的辦學,一次又一次毀了又辦,辦了又毀,又毀又辦,力量之頑強,所以後來湖南出了這麼多的人物,如大哲學家王夫之,在清朝更是一大批,甚至一直影響到現代。

大家知道,思想起源於這裏,講堂上那個“實事求是”,那是清朝後期、民國初期,嶽麓書院改爲高等學堂,校長叫賓步程,他題寫的“實事求是”,這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命題,賓步程留學德國,那個時候的學者都是學富五車、文理兼通的,我們今天就缺少這類人。

嶽麓書院那塊匾“實事求是”是由賓步程所書,他是一個留學德國的人,他當校長,他題寫的,這成了嶽麓書院的校訓。

這是平江的天嶽書院,那時候大型的書院很多,天嶽書院的規模很大,估計僅次於嶽麓書院,現存的書院之中,它的規模是僅次於嶽麓書院的。

這是瀏陽文華書院。古代的書院,好多後來都成了革命紀念地。像這個平江天嶽書院,後來也是平江起義發生的地方。

這個是炎陵縣的洣泉書院,茶陵的洣江書院,很偏遠的小縣城裏都有這種比較大的書院,所以那時候,確實是文教發達之地。

這個是在湘西的一個民間的書院裏,叫做崇實書院,它的前身就是民間一個老百姓的“吳氏蒙養”,啓蒙教育的地方,一個姓吳的當地紳士創辦的一個啓蒙學校,後來發展爲崇實書院。儘管是在這種偏遠的地方,湖南的教育都在普及,這爲湖南後來的人才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這是湘西的辰溪縣的五寶田村,這是我認爲湖南最寶貴的古代村落,全村的古建築沒有一棟保存得好,被我發現以後,我就給它限定了,我說這個地方周邊不準建任何新建築,今天它成了一個國家級的傳統村落,受到國家級保護。整個村子全部是古建築,沒有一棟新的。我給它規劃了一個範圍,所以保護得很好。裏面有一所古代的村裏的學校,當地人叫耕讀所,耕讀傳家。這個村裏的學校做得非常漂亮,裏面雕樑畫棟,飛檐翹角,而且它與村裏的公共建築連在一起,這個建築是一個樓上樓下,樓上是學校,門窗都是雕花的,樓下是村裏公用的糧倉,以後大家有機會可以去湘西的辰溪縣看一看,網上可以搜得到,國家級的傳統村落。說明村裏都重視教育,前面就是一個大學校,有庭院圍繞着。

第三個問題,我就講一下文化教育對湖南近代歷史的影響

湖湘文化從宋代開始。經濟的發展,文化教育的發展,掀起了湖南對於教育的重視,同時也帶來了直接結果,就是湖南近代人才羣體的興起。

湖南近代,西洋文化傳進來了,這是中國文化大變革的時代,過去沒有過,過去幾千年都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下,跟中原的農耕民族爭奪生存空間,然後1840年西方人從海上打過來了,中國的戰爭才發生在東邊。在這之前的幾千年中,中國的戰爭主要都發生在北邊,導致中原大量的漢族大量南遷。

近代西洋文化從海上過來了,伴隨着戰爭,西洋文化也隨之而來,帶來了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而這個時候,中國人也確實是從內心裏認爲,西方文化的某些先進的東西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後來就興起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又是湖南人搞起來的。以曾國藩爲代表的湘軍集團的崛起,又是以湖湘文化爲基礎的,它的思想文化就是這樣來的。

有人說湘軍是天下第一支最奇特的軍隊,它是一幫文人、知識分子帶着一羣農民,這樣一羣人組成了一支軍隊,最後居然打遍天下無敵手,全中國、全世界的歷史上都沒有過這樣一支軍隊,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等沒有一個是學過軍事的,沒有一個是騎在馬上打仗的,全是一幫文人,曾國藩、左宗棠可以算是思想家吧,胡林翼是一個文學家,彭玉麟是一個詩人、畫家,這麼一幫文人帶着一羣沒文化的農民,最後打出一支湘軍出來!

曾國藩當時面對一幫農民,怎麼辦呢?他編了一首行軍歌,一路走一路唱,後來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也是從那兒學來的。曾國藩、胡林翼治兵語錄,文人治兵的語錄成了共產黨、國民黨的軍事教科書。國民黨把這本書一直帶着,打仗時都帶着,共產黨八路軍在延安出版曾胡治兵語錄,文化形成和帶出這麼一幫人,最後就產生了這樣的影響,包括曾國藩打太平天國,清朝八旗綠營已經拿太平天國沒辦法了,就是曾國藩的湘軍把它打下來的。

曾國藩在帶領湘軍去打太平天國時,誓師、發表演說,它是以保衛傳統文化爲名義,在《討粵匪檄》中說,太平天國是“舉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說太平天國是西方基督教那種東西,致使中國傳統文化掃地蕩盡,長期受理學思想薰陶、具有強烈的衛道精神的湖南人起來響應,一種強烈的衛道精神,我要保衛我們的傳統準則,保衛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出於這麼一種目的去的,所以後來所向無敵,這麼厲害,就是這樣薰陶出來的。

從嶽麓書院出來的魏源,第一個睜眼看世界,寫出《海國圖志》;曾國藩第一個提出要學習西方,開工廠、開礦山,要派幼童出國留學,曾國藩開始搞洋務運動,後來又是戊戌變法,又是辛亥革命,再有國民黨,再有共產黨,等等。一幫湖南人就是在這種文化思想影響之下,他們受着傳統的理學、湖湘文化的影響,又在西方的新學引進來後,受到新思想的影響,於是湖南就出現了這麼一幫特殊的人才。

以前,湖南人是特別保守的,後來到湖南,一下子變成最開放的,主動學習吸收西洋文化。中間有一個更開放的湖南人郭嵩燾,是中國第一個外交家,是清朝政府第一個派駐國外的大使,住了幾年,他真正看到了很多好東西,提出來“不能師夷長技以制夷”,不能夠只學科學技術,要在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各個方面學習西方,這樣一來,就算湖南人再優秀,都不能接受了。左宗棠退休後乘船回家,到了長沙,長沙人不准他上岸,罵他是漢奸。他的思想太過於超前了,連湖南人都不能接受。這當中發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但是,湖南人還是一羣追求先進的人物。

湖南一開始最保守,甚至是最頑固的這麼一個地方,突然之間變成了最先進的地方。第一個開眼看世界的魏源就是湖南人,第一個辦洋務的曾國藩又是湖南人,再到後面更多,第一個外交家郭嵩燾又是湖南人。洋務運動之後,各種思潮、各種運動首先都從湖南開始。

隨便舉幾個例子,開眼看世界也好,搞洋務運動也好,這種大的思潮,其它民間的思潮,湖南人都是最開放的。比方說,出國留學,那時不像今天,只要有條件都想出去留學,那時一般人不想出去留學,蔡和森他們搞去法國留學,他要動員,好多人不想出去,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湖南人出國去最積極,新民學會都在組織出國留學,勤工儉學,湖南人最多,最典型的是蔡和森、向警予兩夫妻帶着她的母親一起去留學,她母親也成了第一個最老的留學生。這就是湖南人,很開放。

湖南發生一起事件,新娘子在轎子裏用剪刀自殺,反抗封建的包辦婚姻,這件事情曾轟動全國,湖南這地方卻是思想由過去的保守、頑固,變得開放、主動吸收,學習先進的文化。這個時候,這就是思想的來源。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追溯到湖湘文化的根底,不只是湖湘文化,還有外來的新文化、新思想。所以,到了近代以後,湖南的文化不能簡單地以湖湘文化來概括。是湖湘文化和外來的新文化的一種融合。

我們看到,在建築上面,建築是看到實物,看到真實情況,到清朝末期至民國初期,我們從湖南的各種建築就可以看到湖南人那時候接受外來文化的一種狀況,那時候政府的辦公樓有洋式建築,其它的辦公樓也有洋式建築,如長沙河西的那個省總工會辦公樓,過去就是一棟洋式的辦公樓。

湖南近代的建築,從政府辦公樓到教育、商業建築,都採用西洋式的建築,這就說明這個時代的一種風氣。長沙各個地方的名人公館,這些我特別熟悉,因爲這些建築都是我在做修復保護,我調查到的幾十組,長沙城裏,我最初調查到的就有80幾處,現在保存下來的大概還有三四十組,可能還有,我最近沒有調查。全部清一色的洋式建築,這些名流公館,上個世紀的人,有政府要員,有銀行家、實業家,有軍隊將領,清一色的洋式公館。說明他們接受外來文化,喜歡洋式建築。甚至還有到偏遠的農村那種祠堂,老百姓祭祖宗的祠堂,都變成了洋式。

這是湖南省內最高的教育機構,就是洋式建築。國貨陳列館,是長沙城裏最雄偉的一座洋式建築,30年代的照片,前面有一排羅馬柱。

這是民國時期的省政府,今天的那個農業廳裏,大門還在,但裏邊的禮堂被拆掉了,1996年才拆的,很可惜。當時我也曾呼籲保護,但沒有保下來,上面是中國宮殿式建築,下面是洋式建築,中西合璧,很漂亮的一座建築,而且有歷史紀念意義。湖南省主席程潛曾在這裏宣佈湖南和平解放。

這是名人公館劉廷芳公館,劉廷芳是國貨陳列館的老闆,很有名的一個大資本家。劉廷芳公館今天還在,萬科的那一處樓盤,借它作售樓處。這棟房子幸虧是保留下來了,被一片破舊的民居淹沒了。我是2005年發現它,把周圍的民居都拆了以後,它就顯露出來了,這牆是原來的牆,只是這屋頂重修了一下,牆上有破的地方給補上了,樓是原物,不是後來建的。這是在連升街裏,九如裏連着幾棟。長沙城裏有錢人家的公館幾乎是清一色的洋式建築,說明那個時候人的觀念已經轉變。

這是邵陽洞口縣渠塘鄉的一個楊氏宗祠,一個老百姓的家族祠堂,居然建成了一個洋式建築,而且令人簡直不敢相信,那上面做了一個老鷹,這個有別於我們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因爲中國是龍、鳳這類東西,老鷹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是不被接受的。居然頂上可以做成老鷹。這是原物保留下來,後來在抗戰時做過黃埔軍校的一個分校。外表是洋式的,裏面是中式的,有中式戲臺,殿堂也是中式的,中西合璧。

這個地方很偏遠吧,在湖南懷化的南邊,靖州的林氏宗祠,完全的洋式,而且這個形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典型的馬洛克風格,做得很華麗。那真是一個奇特的時代,我們今天就是想辦法把它們保留下來,一定不能讓人家給破壞掉了,這是看得見的一個時代。

所以我們說,保護建築這麼重要呢,你只是在文字上寫,第一是寫不清楚,想不起來,第二,文字是否寫得真實可靠,只要真東西擺在這裏,就看見了那個時代。裏面是中國式的殿堂,那時是文化的交融、碰撞,中西合璧,這就是一個時代的文化。

更大變化在清代後期,外來文化傳入了中國,湖南的文化有了很大的變化,辛亥革命是一個里程碑,一個分界線,之後就基本上沒有傳統的建築,全都是新式的了,包括機關、銀行、商店、學校、醫院、車站等等。

湖南大學二院,湖大剛開始辦的時候就在嶽麓書院裏面,後來往外面發展的第一棟樓就是它,在集賢賓館的旁邊,因嶽麓書院是第一院,所以這個被稱爲二院。我保留着一張老照片,前面是一片農田,沒有今天的湖南大學,有自卑亭,牌樓路一直伸到江邊,鳳凰山,天馬山,嶽麓山,嶽麓書院。這棟建築1929年建起來了。新建的這一棟也是洋式,而嶽麓書院是傳統的建築。

後來,湖南大學又建了一座圖書館,洋式建築,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轟炸掉了,只剩下兩根柱子。

這是湘雅醫院,是美國人胡美辦起來的,樓也是美國人設計的,是美國建築設計大師墨非設計的,中國式的飛檐大屋頂,飛檐翹角,他到了中國後就做中國式建築,1915年設計中國的第一座建築就是湘雅醫院。湘雅醫院是雅禮學會辦起來的。

他後來又去了南京、北京,設計了很多重要的建築,包括今天北京的協和醫學院(南湘雅北協和)、北京大學(原燕京大學,那些宮殿式的建築都是他設計的),南京金陵大學、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等,甚至早年國民黨政府進行南京首都規劃時,請他去當顧問,他成了蔣介石的座上客。

所以,早些年我跟湘雅的領導說,這棟樓很寶貴啊,一定要留下來,那時排樓都給破壞了,排樓上面是譚延闓的字“湘雅醫院”。後面這張照片是一個外國人拍的,照片上大概是湘雅的醫生在這裏搶救傷員,這是一對排樓,那邊一個,這邊一個,後來被破壞了,兩個排樓沒有了。這是後來我重新設計的,是效果圖。現在看到的是已經重建好的。

柳肅教授最後總結他的講座說,前面主要說了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一個地方的人才培養決定了一個地方的發展狀況,另一個方面,我們今天要保護好這些歷史遺存下來的老建築,讓後人能看到一個時代的特徵。

柳教授認爲,文化教育是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時代基本特徵的關鍵因素,而文教建築則是一個時代文化教育狀況的物質體現,包括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生活的各領域,文化的教育都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從保留下來的這些文教建築,又可以看出各個時代不同的歷史特點和文化特徵,從這些文化特徵可以看出時代的政治和經濟狀態,可以看到古代、近代,一直看到今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