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护卫稚嫩的生命

最近宿迁一号桥又有小青年跳河自杀。稚嫩的生命离去,令人悲痛、惋惜。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导致年轻人决绝的放弃生命?是升学压力?工作压力?父母的压力?值得思考。

压力,在任何时候都有,谁的青春不迷茫,在迷茫中怎么就不能学习自我排解?悲痛之余,更觉得可恨,他们不考虑父母亲人的感受,只求自己解脱,是一种及不负责任的行为,要知道,我们活着,不单单是为自己。

在过去,自杀是成年人的事,与孩子毫无关系。都说青春期容易出现问题,感觉我们六零后好像没有青春期,仔细想想,有,不过不敢表现出来,遇事自我排解,自我疗伤,从来不会想到用自杀来解决问题。真是越来越怀念六零后的放养式生活,上学很自由,不想念书就背书包回家,学习没人管,考多少分都正常,只要健康长大就行。

现在的孩子确实很辛苦,肩负家长的期望,起五更睡半夜的拼成绩,一切都是分数至上,也许真的是压力太大了,导致人格分裂,失去自我疗伤的能力。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接受孩子的平凡,是家长必须面对的课题。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的疼痛,社会在进步,生活节奏加快,我们不能用老思想衡量新问题,所以家长还是要学习新的教育智慧。正如李玫瑾老师在《心理抚养》一书中写到: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非常有道理,我们不能错过塑造孩子未来人生的最佳时期。家长通过参与孩子成长,进行情感抚育,教他做人做事,这种心理抚养比满足他的物质需求更重要。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的责备现在孩子太脆弱,经不起风雨,李玫瑾老师在《心理抚养》中写到:人的问题源于早年的教育,孩子的问题多是身边的大人造就。

忽然觉得,我们都是生活在各种关系中,教会孩子处理各种关系非常重要。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与同伴的关系,长大了夫妻关系、工作关系、子女关系,以及社会关系,能否处理好这些关系,将直接影响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假如孩子都生活在积极向上的关系氛围中,还会去自杀吗?值得思考。

少年时代,功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这是前行的保障。李玫瑾老师的《心理抚养》非常不错,作为家长,是否可以读一读,改变自己,进而影响孩子,收获圆满人生。

写在最后:当今社会,责任教育、生命教育应该提上日程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让悲剧不再发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