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家长心得

这次期中考试孩子的进步很大:由月考的年级第37名上升到年级11名,班级名次也由10几名上升到第二名,数学成绩拿到文科本班第一名(123分)也是有史以来孩子数学的最好的成绩。不仅仅是我,连孩子自己有的时候也觉得很出乎意料,没想到自己的成绩提升这么多,当然这仅仅只是一次考试,也仅仅只是一次期中考试,不能说明孩子以后就一定能保持住或者得出结论孩子的成绩从此就比这更好了。孩子比较谦虚也比较内敛,某种程度上特别的进步可能也是一种压力,因为她自己还没有熟悉和适应。她说更多的可能是偶然,或者是同学们都有点失误没有考好,不过静下心来和孩子沟通,孩子也很认真肯定地说:“妈妈,我知道为什么,原来是我自己不一样了”,原来真的是有原因,原来只要你用心,收获真的看得见。


虽然昨天在家长会上做了简单的分享,还是远远不能表达出我作为家长的感受,也许我的感受并不是孩子取得阶段性进步的感受,更多是找一个理由做一个总结和反思,希望给自己的心路历程做一个总结,更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在对孩子的学习的支持上能够更上一层楼,认识自身的问题,加强正在做的好的有效的方法,去思索、总结。督促自己接下来能够持之以恒,成为孩子未来的坚实后盾和军师。也更希望,如果有机会能把我的感受和经验分享给同样经历各种初高中家长的以及和我一样总感深处水深火热的朋友,能起到一些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孩子自己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她学习态度的转变是这次进步的关键。这个学习态度看似顿悟的,实际上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结果。因为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也和其他家长一样,时不时会点一下孩子,时不时地会说教一下,更不用说在学校各科老师都会时常用各种方式提醒和教导孩子。只是感觉最近2年,这样的时候我做得不多了,用孩子自己的话说:“我懂,但是你们必须让我自己悟到,只有我自己悟了,才有用”。这是一个似乎让家长束手无策的过程,明明她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就是不拿出全力,那么这样的时候,可能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在高二阶段的孩子,几乎没有几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也没有几个孩子不觉得学习有多么的重要,关键是明知道学习的第一位的,怎么让孩子自己除了认识到还能去实施。月考时孩子的成绩不太好,一度看错成绩把自己的成绩往后错看了几名,比平时还不好,孩子有点难受了,并且自己暗下决心“应该好好学习了”,虽然后来知道自己看错了,那是几天之后的事了,但这种已经下决心的事,自然仍然会持续下去了,于是,手机不看了,如果没有事真的不看了,也不和妈妈要了。




在具体学习表现上,把手机放下,集中精力学习,(手机还是会看,但是不学习时候拿着)孩子开始认真做作业,她觉得自己以前的作业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和”认真”l两字不太搭边;上课注意听讲,上了晚自习学习效率提高可以早一些睡觉,以便于第二天更好地听课,恐怕自己第二天上课困倦,尽量早睡;考前认真复习,看一下以前的错题;会认真补课上没有时间记录的笔记,也相当于一种复习;有不会的和同学请教和交流,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也让自己容易把问题解决......

以上这些是孩子学习取得进步的实际行动,所以回顾一下,孩子也发现,原来取得进步的确是有原因的。


我感觉是孩子到了这样的年龄,心智逐渐趋于成熟,他们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学习,是面对高三毕业高考成绩的学习,所以我感觉,现在的时间点,对于学习不是特别突出的孩子,大概的确到了一个蜕变的时间点:我应该努力了,我不能再浑浑噩噩了。大家真的不要着急孩子的认知的变化。

这一点就是学习态度的变化。

说到手机,孩子昨天和我说,妈妈,我觉得看手机无论看短视频看微博看什么,归根结底都是混时间,如果不看手机的话,我感觉自己的周末总共能多出七八个小时。

以往的周末手机多半都在孩子手里,我也觉得应该相信孩子给孩子自己管理手机和放松的时间,其实心里也知道,孩子可能是混沌的,分不清的,到底是在学习,是在看手机,还是一边学习一边看,我也着实不是太清楚,但也并不是很有底气把手机收走。这次成绩考的特别好,孩子自己和我说了感触,妈妈,手机就是干扰,手机还浪费时间,尤其是如果晚上睡觉前看手机,第二天上课可能还在想着手机里面看到的信息,可能会影响上课。

说到底,就是孩子的头脑里面有什么,就专注什么,专注什么,孩子生活的内容就确定什么内容。如果专注于学习,孩子就是肯定学习成绩会有结果,如果经常受到手机的干扰,或者专注于手机,学习肯定就容易懈怠和荒废了。




实际上就是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一定是首先端正了学习态度。在家长会上我没有把怎么让孩子做到端正学习态度的这个问题拿出来探讨。

作为家长我心里的感觉如前文所述,孩子知道学习是重要的,无论是学习好的孩子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所谓学习态度的端正的意思是,在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为什么重要的前提下,用什么态度面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是认真、自主、刻苦,还是得过且过,对结果也无所谓。其实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能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真是第一位的,也是很难做到的。

这里首先讨论的是学习自主性不是特别强、学习习惯不是特别好的孩子。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这是我们家长日常的一门功课,需要每天不剪间断地修炼。包括我们和孩子日常的适度的沟通(不要零沟通),包括我们要关心孩子的日常的思想动态,关心孩子在学校遇到的开心事、不开心事,孩子在随着知识的积累,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以及对人际关系和自己技能的方方面面的认识的变化,哪里存在困惑,需要我们引导或者需要和我们探讨,或者作为家长,如果我们已经能力有限是不是能借助外力解决孩子的这些疑问和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也更包括孩子心理上可能面对的问题和压力,都是我们家长要耐心细心去品味和观察的。

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如果我们没有从小培养出孩子的这一点,就需要有耐心不气馁地去日常去做我们家长能做的。

当你了解了孩子孩子的状况和动态,你能理解孩子的辛苦和苦恼,你能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她就能把自己遇到困难告诉你,把自己遇到的收获告诉你,你也可以更加地欣赏孩子的进步,理解孩子的困惑,结合你自己每天的状态,你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人生,聊聊你自己,然后就能听到孩子很多的看法,和自己可能需要你给出主意的时候,这样的日积月累,你和孩子是互相了解的,你们都有各自的事,却各自的信任,各自的欣赏,各自地感知对方的不容易,孩子在这种氛围下,能够越来越担当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把自己的未来放在自己的头脑里面去思考,能把自己的未来,与自己的学习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果挂钩,能把自己担当起来,这样的时候,她就会很认真了,她觉得不认真不行了,她觉得要对自己负责,因为一个人需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眼前的应该做的事,就是他们的学习。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的孩子不小了,他们什么都懂了,如果他们在我们身上感觉不到我们觉得他们行,觉得他们能做到,能做得更好,甚至她非常努力的结果在你眼里仍然是不那么好的,那么这个努力,她为什么要去做呢,可能,她不努力更好,保持现状也是被你唠叨,累了半天可能仍然如此,不如就放挺吧。

当你让孩子觉得,你相信她,你知道她的不容易,也知道她会为自己负责,即便现在他并不是很理想,你也抱着“孩子你别怕,我觉得你这样都是暂时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你慢慢来,肯定能行”,那么,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当她想放弃自己的时候,她会想,爸爸妈妈从来没觉得我不行,起码,有一个心底的依靠在给她兜底,真正面临挫折的时候,她一定不会不去努力拼一把。


感觉作为家长我最大的变化首先是不断地思考、学习,去琢磨怎么带孩子,怎么教育孩子,不断地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因为孩子并不是出类拔萃学习突出的孩子,也没有从小养成好习惯,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孩子不能专注学习,不能全力以赴。可能最近两年我每天大部分时间脑袋里想的都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然也尽量不会生搬硬套,每一个说法每一个案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都要自己重新思考。


可能这两年更大的变化,或者,最近更大的变化,是容易做到理解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把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去相信她,应该一定是之前自己哪里的方式方法不对,孩子才一路走来不是很顺畅,这样的话,首先排除我们做家长的焦虑,不要传递给孩子,不要轻易发火,不要轻易生气(我感觉自己对孩子从来不生气,但是可能自己的感觉并不对,也许你一直在暗暗地表示着不满和责备),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和鼓励。


说到鼓励,也是我着重提到的话题。我想起前段时间家里有一件小细节。大概在孩子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写过一个本子,也是和一些书籍里面学到的,就是孩子发生值得表扬的事情,把她点点滴滴记下来,我大概记了有1-2个学期,前几天孩子无意间看到那个本子,从头翻到了尾,里面记录着妈妈觉得值得记录的她的小事,小小的进步,不只是记录了这件事,底下还写了妈妈的感受和评语,比如,你真棒啊,你一定下一次能更好!有一些字迹是孩子自己记录的,后面写上我的话。无意间孩子不知不觉翻完了,突然间,我发现孩子已满眼热泪,流了下来,哽咽着说,“妈妈,我是很幸运的,你对我有期待有鼓励有信心,我真的很幸运你能这样鼓励我。”看到孩子的样子,我也很后悔这件事曾经又是三分钟热血——只记录了不到一年,如果,我能一直坚持到现在,也许,孩子早就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早就把自己的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早就已经实现了较好的自我管理,像我这样没有持之以恒的父母,可能才会造成效果的不持续,断断续续,好在,这些效果还是有的,孩子至少还是好的,不只是孩子,包括我自己也能感受到这个过程的收获。




孩子需要认可,孩子需要鼓励,鼓励,实际上是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在进行经验总结的时候,孩子和我说,妈妈,要多鼓励,一定要记住。

我们往往觉得是自己在鼓励孩子,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不仅施加了压力,还传递了焦虑。有家长朋友曾问我,什么是鼓励呢?我有没有施压呢?我觉得我没有传递焦虑,到底传递了没有呢?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心平气和,尽量做到静待花开,而不是经常焦虑,从而造成和孩子交流不畅,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感觉不到被理解,被认可,被支持,那样孩子就不可能向你敞开心扉,也不可能觉得是自己是被理解和支持的,处于苦恼中的孩子,相对会比较迷惘和困惑,这样她带领自己前进就会相对来说比较吃力。


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也许,你此时此刻的思想,比孩子落后很多还不一定呢!

把孩子还给他自己,让我们做一个可以这样的父母:偶尔给你一只有力量的大手,偶尔给你一只可以牵住的手,偶尔推你一把,大多数时候,只是看着你,目光坚定,孩子,你往前走,不要怕,爸爸妈妈相信你行!

下面还可能还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作为家长我也只是在摸索前进。与大家共勉。

---------------------------------------------------------------------------------------------------------------------------------

附:

孩子本次取得进步的原因:

1.开始不看手机了(主动忽视或者放下手机)

2.学习态度变化了(知耻而后勇(月考),“我应该学习了”)

3.学习方法的实施(都知道是好的方法,但几乎从未认真实践过)4.作息时间的改变(晚自习效率及不沉迷手机带来的休息等时间)

5.思想逐步比以前成熟给学习带来的变化

6.释放压力的渠道多一点(运动、逛街、看电影、同学、宠物、大自然),孩子的心稳一点



1.没有天生就自觉的孩子,监督仍然是必须的(程度方法不同)

手机的控制管理监督引导是第一位的

几种情况(手机管理特别好或者根本不受影响的的请忽略):

①一直做了适当监督形成习惯的(保持、鼓励、信任、观察)

②时断时续监督,不很了解情况的(保持一致、了解、谈判、确定    原则、再执行)

③ 手机一直在孩子手里(分学习在孩子手里还是睡觉在孩子手里还是都在手里)

尊重孩子,一起探讨商量,不妨做几天实验来找到手机的“作用”,然后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按部就班,实施(如果不适合强制)

不要因为手机和孩子急躁,手机主动适当给,除非孩子自己不看,手机是孩子的最亲的(多半)。

家长的坚持对于习惯的养成很重要。

④ 如果适合强制,强制也可以(根据情况)。



2.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①有能力有时间

② 没有能力有时间

③ 有能力没时间

④没能力没时间

了解才有理解,理解才有沟通,沟通才有促进(家长的作用)


]家长的态度:

信任(你行)、鼓励(你没问题)、支持(你需要我做什么)、欣赏(你厉害啊)、放手(你大了,你是你自己),发自内心的去做。


4. 最后

严管、厚爱、抓习惯”

最受欢迎家长:

1.关心不唠叨

2.关爱不过度

3.鼓励不施压

4.焦虑不传递

“约束不自律的我,但不责备不如意的我”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