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爲什麼總是在焦慮?

01

前段時間,西安的疫情愈演愈烈,看着每天不斷上漲的確診數字以及越來越嚴格的封鎖摸查,心情也莫名焦躁起來。

每天早上起牀後,做早飯、收拾被孩子們弄亂的房間,陪着女兒上一上午網課,然後馬不停蹄的做午飯,下午又是盯作業、帶他們在家裏活動。

感覺一天下來日程排的滿滿的,又感覺自己好像啥也沒幹,沒有進步。

不禁感嘆:人,大概就是在這種瑣碎又重複的生活日常中變得麻木的吧!

下午,兩個娃想喫水果了,奈何家裏只剩一個小小的沙糖桔和梨子,兩個娃懂事的一人分了一半吃了,我跟婆婆兩個大人就沒得喫。

翻了翻冰箱,省着點的話,家裏的菜還能喫兩天,如果兩天之後還沒有辦法買到菜,可能真的就沒菜吃了。

焦慮如我,拿着手機把能送菜的軟件一一試了個遍,結果折騰一下午,人家要麼沒貨,要麼不在配送範圍,一無所獲。

小區業主羣裏已經炸開了鍋,“大人能忍一忍,孩子怎麼辦”的焦躁聲此起彼伏。

面對斷糧的威脅,家長們第一想到的依然是不能餓着孩子。

但是,現在疫情當前,所有人都不能出門,外面的超市和生鮮店也幾乎全關了,人們只能藉助於網上的買菜軟件,但是價格貴倒罷了,關鍵你還搶不着。盯着手機屏幕,只能乾着急!

飢餓+焦慮,此刻讓每個人都如熱鍋上的螞蟻,退無可退、無力招架。

想起之前在酒店隔離的那段日子,每天喫飯、做核酸、圍着房間踱步、看電視,表面悠閒自在,內心卻無時不刻在掛念家裏的孩子。

想知道他喫的好不好,睡得香不香,會不會想媽媽想得哭……

就這樣,表面安逸,實則焦慮,整個人反而比以往更加憔悴了。

有人可能覺得這種焦慮是徒勞的,根本沒必要。

但是,只有當媽的人知道,這種焦慮就像面具,面具戴久了,就摘不掉了。

從當媽那天起,你的全部身心都系在這個小生命身上,關心他成長的所有細節,操心他的喫喝拉撒睡,醉心於他每一次的驚喜進步。

無論發生任何困難或危險,你都願意擋在孩子的前面,充當人肉擋板。

倒不是媽媽有多勇敢,而是她對孩子的母愛慣性,讓她覺得自己可以一往無前!

02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上了學,尤其是上了小學以後,天天輔導孩子功課又成了一場親子拉鋸戰。

每天除了把一日三餐和涮涮洗洗的時間安排妥當,晚飯後的輔導作業堪稱一天中最挑戰心理素質的一件“差使”。

爲了給孩子打好基礎,大人就要首先樹立榜樣,所有的娛樂活動通通取消,規規矩矩的坐在孩子身邊,不時的幫忙答疑解惑(當然,有時修行不夠,獅吼功也會重出江湖)。

惹得爺爺奶奶看不過去,“這麼小的娃娃,每天這麼多功課,可憐呀”、“想當初,你們小時候,放學回來就玩得沒影了”……

可是,無論外界如何施壓,只有媽媽心裏始終繃着一根弦——不學,孩子一旦被落下,以後想趕上就更難了,而因爲這種怕苦造成的落差,日後反而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負面影響。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以及愈演愈烈的教育內卷,媽媽們幾乎只能在這種忙碌和焦慮中度過。

不過,這樣的焦慮卻經常引來無數的不解甚至嗤之以鼻。

“做父母的,要懂得對孩子放手,否則怎麼培養孩子獨立?”

“一天到晚圍着家務和孩子轉,小心會變成失去自我的黃臉婆”;

“總是爲別人活,如何活出自己的精彩?”

“要讓孩子快樂的成長,把無憂無慮的童年還給孩子”

……

貌似都很有道理,可是隻有真正在養孩子的喫喝拉撒瑣事中摸爬滾打過來的人才會明白,培養孩子就像創造和保養一個精密的機器,每一個步驟都要嚴格把關、細細揣摩。

這其中所花費的心力,遠比輕飄飄的大道理有重量得多。

而媽媽們焦慮的參與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大多數初衷不過是讓孩子在未來謀生時多一些選擇罷了。

不是她們不捨得放手,而是在孩子像小樹一樣腳跟未緊緊抓住土地時,她們願意細細的教會孩子生存的法則和智慧。

所以,你可以笑話她們笨拙、迂腐、不懂變通,但絕不能否認她們在養娃路上的奮發向上、勤勤懇懇。

養娃就像一場修行,痛苦、焦慮中摻雜着感動與歡樂,這大概也是撫慰老母親心靈最好的一劑良藥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